当年建设深圳,东北基建兵参与了不少,为深圳的初期建设改造,确实做了贡献
【本文由“guan_17621279202734”推荐,来自《东北今天的情况就是改革开放付出了代价,此后也没有进行应该的补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已注销用户
【深圳之所以靠近香港,主要是走私方便,香港给深圳带来了技术?】
这话说的有点“轻佻”了...
------------------------------------------------
作为深圳土著人,我有资格讲几句。
首先,当年建设深圳,东北基建兵参与了不少,为深圳的初期建设改造,确实做了贡献。
第二,深圳80年代初期的建设,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也可以说用“乞丐”来形容都不为过。但是,人穷就要在思想上做出变化,初期的市场改革试水,谁都没有经验,弄得不好,可以说是要“掉脑袋”的,因此,找对方法要远比“蛮干”来的重要。
第三,深圳的初期发展,是有两手支持,一是政策,二就是港资。如果没有港资,光有政策也是不能成功做事情的,这一点,港资对深圳的支持作用,对深圳来讲,是起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的高度地位。
第四,说香港没有给到深圳甚至是珠三角带来技术的,这个观点,不但偏颇,而且是“大失水准”!不知道你说的“香港技术”是什么?是先进的拧螺丝技术吗?还是一定要在工厂里听到“叮当叮当”的捶打声?
可以这么去讲,香港给深圳(乃至珠三角)带来的,是思想眼界上的变化、以及诸多超过当年内地很多的管理理念,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财富”,放眼全国,其作用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代替。
就如前面我讲,找对方法要远比“蛮干”来的重要,没有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就是“瞎干和蛮干”,发展的机会只有一次,深圳不会去做埋头瞎干的事情。
第五,任何发展初期,基本都有其“灰色地带”,诚然,当年的“走私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这阻挡不了深圳“大时代”的建设和改造,尤其是思想上的建设改造。
即使在珠三角,同一个富豪家庭里,兄弟之间也有人发展不起来的,正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就是思想差距带来的“贫富差距”,不要觉得奇怪。
OK,我啰嗦了这么多,总的来讲就一句话:深圳的成功发展,初期离不开香港的启蒙以及各种支持,以及深圳有自我实事求是改革的大勇气。“混吃等死”在深圳,行不通!
PS:以下三张图片,讲述的是当年基建兵的一些情况,对于“利于走私”这点瑕疵,不应该得出一些的荒谬的言论。
------------------------------------------------
(这是当年东北基建兵支援建设的文件...)

(这是部队专业落户深圳的文件)

(这是当年基建兵驻扎的位置)

当年建设深圳,东北基建兵参与了不少,为深圳的初期建设改造,确实做了贡献——听说部队是国家的,不是某个地方的。而且驻地在东北,籍贯却不一定是东北的,甚至有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是东北的,因为当兵至少要跨省服役,很少有在本省当兵的。就像广东的驻军很少有广东人一样。可能武警情况特殊一点,本省当兵的不少,但也不是在一个市。所以,驻东北的基建兵部队为深圳建设作了贡献,不等于东北人为深圳建设作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