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成小丑,美国暂停了“50%穿透性规则”,安世半导体怎么办?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背后就是美国,美商务部9月29日推出的 “50%穿透规则”意图制裁中企的在境外子持股比例超50%公司。然后荷兰就通过一些借口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对。

此后,中方推出反制措施,最直接的就是:管控安世中国的产品出口、稀土“0.1%管制”等。此外,安世中国宣布恢复给国内供货,而欧洲和亚洲汽车产业纷纷表示,因为无法获得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将面临停产。
这样一来,荷兰方面才宣布与中方谈判,但是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次美方宣布暂停“50%穿透性规则”一年后,荷兰沦为“孤立的执行者”,被讽为“国际小丑”。
另外,据美媒体报道,制定该规则是美国商务部“擅自行动”,卢特尼克擅自升级了制裁措施,没有经过特朗普的同意,而荷兰在威逼利诱下执行了该规则。
美方宣布暂停之后,荷兰还没有反应。中方表示:“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那么,荷兰到底要怎么办?

中美能够谈好,荷兰这事自然也能谈好,只不过它们要证明自己还有诚信,还能独立自主地谈判。荷兰要是闭着眼说“搞错了”恐怕说不过去,我们需要看到荷兰的诚意。
实际上荷兰这样的闹剧一旦上演了,就还有下一次,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经营有被强行接管的风险,那么接下来就要与荷兰好好谈。
目前,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困境在于“双重挤压”。一方面,荷兰法院虽未剥夺闻泰科技的经济收益权,但已暂停创始人张学政职务,将股权托管给第三方并委派具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导致中资丧失实际控制权。荷兰总部更以“系统安全”为由切断中国员工权限、停止发薪,反映出外资方对中资控股的深度不信任。
另一方面,即便规则暂停,其供应链仍高度依赖美国技术。作为全球分立器件龙头,安世半导体的设计软件、生产设备和关键材料中,美国成分占比超过40%,控制权争夺与供应链断裂风险仍然存在。

荷兰政府此前冻结知识产权转移的措施,已导致其无法向中国工厂授权最新工艺,而欧洲客户因担忧未来制裁风险,正悄悄将订单转向意法半导体等替代供应商。
因此,接下来闻泰科技需抓住窗口期从法律、业务、供应方面重塑。一方面继续依据《中国—荷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向国际法院申请仲裁,同时利用美国规则暂停期,要求荷兰解除资产冻结,恢复中资董事决策权;另一方面,加速将非美技术依赖的产品线转移至中国工厂,降低对荷兰奈梅亨总部的产能依赖。最为关键的是,利用规则暂停期囤积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美方规则暂停而失去部分法律依据,荷兰还随时充当不光彩角色,危机根源并未消除,这就需要安世的控股公司闻泰科技充分思考。
安世半导体的遭遇揭示出残酷现实:当大国博弈升级,“股权比例”已成为技术遏制的精确打击坐标,全球化时代“买得来公司、守不住技术”的困境,已成为中企出海必须跨越的生死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