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了蒋介石的9张委任状
蒋介石画像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国民政府倒台,蒋介石下野,随即指示将重要国民党档案随中央银行黄金同舰运台,原暂存高雄,后再转移至大溪头寮宾馆,并于翌年成立“大溪档案室”存藏。1950年以后,大溪档案室陆续搜罗及典藏蒋介石相关档案资料,并进行档案整理分类,后来,台湾省档案部门奉命接管该批档案,积极进行除虫、杀菌及编目、建档、摄制微卷、影像扫瞄等工作。
蒋介石为国民政府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特派状
民国21年(1932)5月,国民政府决定在汉口成立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亲自兼任总司令,李济深任副司令,驻在蚌埠。
1932年5月24日
二十四日公兼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先是,公已于四月十九日任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五月二十三日,中央政治会议推公兼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赣省已令何应钦总司令负责,而豫、鄂、皖三省非公亲自处理不可,乃毅然表示接受中央政治会议之决议案。并考虑在汉口成立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决定剿匪方略,以政治与军事并行策进,用相当兵力,分中、左、右三路,依堵剿、进剿、清剿、追剿之次序,按期奋进,自立于主动地位,不受牵制。并以飞机遍散传单,劝导被压迫之民众来归,胁从罔治。
蒋中正大事长编初稿 卷2 198-199页
蒋中正为中央陆军军官校务委员会委员简派状
1924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建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黄埔,统称黄埔军校)。1926年1月,黄埔军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政治部分,在南京大石桥组建中央党务学校,以军事部分在南京太平门内,原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旧址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28年11月,南京本校改校长制为委员制,推定蒋介石、胡汉民、吴敬恒、戴传贤、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李宗仁、李济深为校务委员会委员,何应钦为常务委员。由国民政府任命。此后吴稚晖、钱大钧、张学良、张治中、汪精卫、朱培德、程潜、唐生智、陈诚、刘湘、白崇禧、汪兆铭等也都陆续担任过校务委员之职。
蒋中正兼中央陆军军官校校长简派状
1928年3月2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正式任命蒋介石为校长,李济深为副校长、何应钦为教育长。1929年6月,蒋介石提议将学校改为委员制,设总教官。1933年5月,恢复校长制,蒋介石仍兼校长。
蒋介石手书新生活运动须知第一次改正草案
新生活运动最早见于民国23年(1934年)2月17日,蒋介石在南昌于调查设计会所作的演说《新生活运动发凡》,一般视之为新生活运动的正式开始。
此文件是民国23年(1934年)5月15日蒋介石手书之新生活运动须知草案,其又在右下角加上第一次校正,可见对此之重视。
蒋介石为国民政府特级上将任官状
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制定“特级上将授任条例”,规定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任为特级上将,由国民政府特任之。4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蒋介石为特级上将,是国民党军队将领中唯一获此军衔者。
1935年4月1日
四月一日国民政府特任公为特级上将。先是中央政治会议于三月二十七日议决:特任公为特级上将,并通过特级上将授任条例。
附录特级上将授任条例:
「第一条: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为特级上将。第二条:特级上将由国民政府特任之。第三条:特级上将之待遇仪制另定之。第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施行。」
蒋介石大事长编初稿 卷3 186-187页
蒋中正兼国民政府西北剿匪总司令特派状
1930年起,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连续发动5次围剿,红军发动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军队一路追剿。国民党政权为了配合战事发展,1935年10月2日,国民政府特派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兼西北剿匪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设总司令部于西安。
蒋中正为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副议长特派状
1936年7月13日,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五届二中全会)通过组织国防会议。
蒋中正为国民政府国防会议议长特派状
1936年7月15日,国防会议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兼任议长。
蒋介石在南京招待外籍记者后合影
民国26年(1937年)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著名的隔疫演说,10月7日蒋委员长夫妇举行外籍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
照片为民国26年(1937年)10月7日蒋介石在南京招待外籍记者后与合影。
蒋介石为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大元帅特授状
1937年8月1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日爆发战争,8月1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通过林森先生的临时提议,推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组织陆海空军大本营,统一指挥对日军事,但蒋介石以中日并未正式宣战,组织大本营亦非恰当,并未立即就职,而以军事委员会作为战时最高军事机构。
1937年8月12日
十二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暨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推公为陆海空军大元帅,不另设大本营。又通过(一)军事委员会设秘书厅、及第一、二、三、四、五、六、六部分掌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训等事宜。(二)国防会议改组为国防最高会议。(三)设国防参议会,为政府咨询机关,聘各党派及各界名流组织之。
电阎锡山副委员长,指示反攻平津方略,及对察北进攻计画。
蒋介石大事长编初稿 卷4上98页
蒋中正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委员特任状
国民政府1934年将航空署升格为航空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亲自主持组建空军。
1934年5月20日 二十日航空署改组为航空委员会, 公亲兼航空委员会委员长。附节录公就任讲词:「此次将航空署改组为航空委员会,由本委员长兼任航空委员会委员长。大家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改组呢?就是因为我们要挽救国家、复兴民族。要将国家民族从万分艰难危急中救转来,非赶紧建设与发展空军,即奉行总理航空救国的遗训不可,因为空军对于国家民族前途的关系如此重大,所以本委员长自己负起责任来,直接领导大家共同努力,希望本会全体职员和航空队各位官长与队员,人人都要深切明白所负责任的重大。立定为国家为民族牺牲一切的决心,鞠躬尽瘁于救亡复兴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