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世界最大医疗医保疾控三大体系,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近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

全民覆盖与质量提升并进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到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已达到109万所,遍布城乡,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在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方面,国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升级。

截至2024年底,全国设有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占综合医院总数的84.6%。

同时,我国正在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已在94.4%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了老年人绿色通道,并设立医务社工帮助老年人就诊。

在优化服务方面,国家大力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积极发展老年护理、上门护理以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

筑起牢固公共卫生防线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部得以建立健全,服务能力、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0年的23.2%提升到2024年的31.9%,显示公众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并付诸行动的文明风尚正在形成。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

从去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中国慢性病增多的现实,开展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服务,为居民健康打下了良好基础。

兜底民生保障网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已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保障网络。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介绍,“十四五”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2021年至2024年,累计近200亿就诊人次享受医保报销,2024年是2020年的1.6倍。

在照顾“老的”方面,我国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2024年底,1.9亿人参加长护险,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照护问题。

同时,将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医。

为方便群众跨省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无到有,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万家。

4年多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累计减少参保群众垫资5900亿元。

智慧医疗提升服务效率

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持续提升服务效率与可及性。

湖南省隆回县打造的“云上医共体”便是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该县投入专项资金打造智慧医疗体系,目前全县44家医院和572家村卫生室已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云上医共体”。

该系统中,三大智慧应用格外亮眼:远程诊疗让27家基层医疗机构“坐享”县级专家资源,2025年累计服务患者超1万人次。

配备5G设备的12辆智能救护车构建起“黄金急救圈”,平均救治时间缩短1分24秒,救治成功率提升至82.99%。

覆盖所有村卫生室的AI辅助诊疗系统,使基层诊断符合率跃升至94.52%。

同时,宁夏已全面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81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363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次数达203万人次,节约医疗费用7815万元人民币。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雷海潮主任表示,卫生健康工作和人口服务工作既要突出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等重点群体,同时也要为全人群提供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全链条的综合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健康根基和人口根基。

《建议》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作出了进一步谋划和部署。

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方面,将重点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同时,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