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五年来了,主打一个从从容容
中国人的时间哲学是很恐怖的。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既仰望星空,心怀千秋万代,又能分解成五年为一个标尺的周期规划,脚踏实地,一茬接一茬干。这可能就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绵延不绝、饱经沧桑而又能历久弥新的秘诀吧。每当五年交界之时,作为中国人是自豪的,也是感慨的。特别是当你走遍世界,环顾西方,更能体会中国式规划的含金量。

▲ 一个又一个推进的五年规划,引领中国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一、长期主义VS只顾眼前
中国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遥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仅仅70年过去,中国什么都有了,靠的就是先认准方向,再一个五年一个五年接着干。

▲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集团前身)下线。
放眼全球,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连续70多年、前后14次,以国家意志和固定周期,持之以恒地编制并执行未来发展蓝图。“做好自己的事”在中国从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一张张被分解、被落实、被打勾的任务清单,这就是西方政治生态难以企及的长期优势。

▲ 1949年“骡马拉山炮”VS2025年“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对此评价说,当中国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之时,美国只能规划下一次选举。耶鲁大学教授罗奇指出,中国规划具有长期性、战略性、严密性、全面性,西方国家无法比拟。
二、一张蓝图绘到底VS反复翻烧饼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中国的发展规划蓝图为何能不跑偏、不掉线、不断档?
根本原因还在我们的制度上。在中国,国家发展目标不会受政府换届或政党轮替的干扰,定了的事情就可以一届接着一届干。这种体制的厉害之处,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盯着长远目标持续发力,避免了西方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政策反复和短期投机。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说“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就能在40年内,让8亿人脱贫;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能让沙漠变绿洲、雾霾变蓝天;说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能多年如一日强力反腐。

▲ 溜索曾经是云南怒江人过江的唯一方式,保(山)泸(水)高速怒江大桥通车后,天堑变通途。
反观西方,规划发展总绕不开选举政治的干扰。各党派为了胜选,只能无限夸大对立,将政策分歧上升为否决政治,你支持的我必反对,只问立场,不分是非。在这种极化分裂的政治生态下,政策的执行不可能是“接着干”,而是“对着干”。
远的不说,就说说最近十年的美国。新总统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狂颁行政令,推翻前任的政策。四年的执政周期,前一两年匆匆忙忙收拾上一届的烂摊子,后一两年连滚带爬备战下一轮的大选,中间又有几天能干点正经事?
▲ 视频:2021年,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在访谈中“神预言”:西方国家就是在“放空炮”,你以为他们真的会减排吗?我们走着瞧,只有中国才会这样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发展需要量变的积累。持续行动就是不断实现量变的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质变,取得事情的突破。翻烧饼式的反复倒退,违背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前进性,无法形成有效的量变积累,自然难以达成质变目标。
三、对人民负责VS口惠而实不至
中国自古讲究“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我们的国家规划从来不是冰冷的政治语言和经济数字,而是带着温度的民生承诺。
我们通过五年规划来做的事,就是要在发展中,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该使力气的地方,我们绝不含糊,紧盯着大家最发愁、最期盼的事去干,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不去透支将来的发展,也不轻易许诺那些兑现不了的高福利。
从“十五五”指导思想中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到具体部署中要求“坚持惠民生与促消费相结合”,政策链条的每一环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不管是防止返贫、创造更多有奔头的好工作,还是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实实在在改善住房问题,这些事说到底,追求的就是一个“均衡”,一个“可及”,最终想让大家感受到的,就是政策背后那份人情味。
▲ 视频:2025年10月,美国全国掀起“不要国王”抗议浪潮,数百万人走上街头。
而在西方选举政治中,政策制定早已被资本力量深度绑架。游说、政治献金与舆论造势,使决策过程沦为一场服务于短期商业回报与选举周期的“政策拍卖会”。为取悦资本与选民,政府不断推出减税与信贷宽松,刺激虚假繁荣,却忽视产业根基和长期基建。资本在操弄政策间套利而去,留给老百姓的却是债务危机、产业空心化等一地鸡毛。
至于西方政党许下的目标,大多只是竞选时的动员口号,选后就成了空头支票。各类法案表面声称“为民造福”,实则多为利益集团造钱。比如,美国现政府推行的“大而美”法案,减税、强化移民执法等政策看似为美国人好,得到了“红脖子”选民欢心。实际结果呢?推行这个法案后,美国收入最低的20%家庭年收入将减少2.9%,收入最高的20%家庭年收入却能增加2.2%。
四、踏石留印VS束之高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规划再好,不落实也只是一张废纸。中国人说话为什么谨慎,是因为我们言出必行、有诺必践。
就拿“一带一路”为例子。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经成功搭建了3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推动4000多个合作项目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十四五”期间,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突破2400亿美元。这条路,是中国用十多年时间,一砖一瓦砌出来的。

▲ 2021年6月,G7峰会期间,美国总统和6国领导人共同宣布推出“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
再看一些西方国家,口号响亮,行动迟缓,多少豪言壮语,都成了泡沫。美国曾推出“重建美好未来”计划,七国集团也高调启动号称投入40万亿美元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些不过是对“一带一路”的东施效颦。问题是,这些蓝图始终停留在新闻稿和PPT里,随着政府更迭与政治焦点的转移,仅仅几年就再也无人问津,更无人道歉、无人反省。
又一个五年来了,世界还会好吗?不知道。但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测性的国家。中国人应该比谁都有信心、有力量,因为我们心中有罗盘,脚下有正道。我们只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走下去,就是给这个世界打了个最好的样。



朝阳少侠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