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幽灵:高市早苗将如何在一个分裂的日本中豪赌
导言:新黎明,还是旧时代的回响?
高市早苗,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的崛起,与其说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复辟——由执政的自民党保守派主导,旨在复活前首相安倍晋三未竟的民族主义议程。她的上任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悖论:既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也是一次蓄意的倒退,将日本带回一个更具对抗性的时代。高市内阁的诞生,是自民党为夺回其“磐石般的保守派基本盘”而下的一场险棋。其策略清晰而大胆:抛弃中间路线,全面拥抱一种毫不掩饰的鹰派纲领。然而,这一鲜明的意识形态宣言,却建立在极其脆弱的政治基础之上——一个与善变盟友组成的少数派联盟,一个早已对政治献金丑闻心生厌倦的公众,以及一个在国家未来方向上严重撕裂的社会。高市早苗能否有效执政,遑论实现其改造日本的宏愿,将取决于她能否战胜这些与生俱来的结构性弱点。

第一章 “铁娘子”的锻造:从重金属鼓手到民族主义旗手
非典型的崛起之路
高市早苗的个人履历打破了自民党传统的精英叙事,这恰恰是她最强大的政治资本。她并非出身政治世家,父亲是汽车公司职员,母亲是一名警察。大学时代,她每天花费六小时通勤,靠兼职支付学费。这段经历,加上她曾是重金属乐队鼓手和摩托车爱好者的“叛逆”过往,共同塑造了一个坚韧、不畏陈规的公众形象。这种非典型的背景,使她能以“挑战者”的姿态,与那些在全球化浪潮中感到被抛弃的选民建立情感共鸣。
松下政经塾:日本领导力的摇篮
高市的政治生涯真正始于松下政经塾。这座由松下电器(Panasonic)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倾其私财创办的机构,旨在培养超越党派的国家未来领袖。这里走出了包括野田佳彦在内的数位首相和众多政界精英。作为第五期毕业生,高市不仅在此获得了宝贵的政治人脉,更重要的是,为其领导理念奠定了哲学基础。然而,她进入政经塾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预示了她未来的行事风格。据当时的塾生回忆,高市是骑着摩托车、穿着连体工装服来参加一次面试的,并且还迟到了。更有甚者,她被监控摄像头拍到在塾门口与男友吻别后才走进考场。在等级森严、循规蹈矩的日本社会,这种行为堪称离经叛道。一名面试官因此给了她不合格,但另一名面试官却认为“有这样一个活力四射的女孩,能激励那些男塾生”,最终让她过关。这个故事完美地捕捉到了高市性格的核心:一种无视传统束缚的强大自信和决心。
华盛顿的历练
毕业后,高市获得了在美国国会担任民主党女议员帕特里夏·施罗德研究员的机会。这段经历让她对美国政治的运作机制有了第一手的了解,也几乎可以肯定,这强化了她对日美同盟作为日本外交核心的信念——这一信念后来成为其外交政策的绝对基石。
意识形态的坚守
自1993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以来,高市的政治轨迹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她始终与自民党最保守的派系为伍,并且是日本最大极右翼游说团体“日本会议”的成员。她毫不掩饰对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崇拜,并将自己塑造成类似的“铁娘子”。在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她长期担任内阁要职,尤其是在总务大臣任上的高效表现,为她赢得了“能干的行政官”和“忠诚的安倍主义者”的双重声誉。这一切都表明,她当前的执政纲领并非一时兴起的政治投机,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意识形态坚持的必然产物。她独特的个人魅力——融合了非传统的个人主义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主义——使她成为日本保守派阵营中一个极具号召力的人物。她既能以“局外人”的姿态打破常规,又能以“圈内人”的身份忠实维护传统,这种双重身份正是她赢得党内和地方选民狂热支持的关键。
第二章 “大联合”内阁:一场关于团结与复辟的精心布局
高市早苗的组阁策略,如同一场精妙的政治哑剧,表面上演的是党内团结,幕后真正的主题却是旧安倍派势力的全面复活。
表面文章:竞争者的“归顺”
按照日本政坛的惯例,高市将总裁选举中的主要对手——小泉进次郎、林芳正、茂木敏充——悉数纳入内阁,分别任命为防卫大臣、总务大臣和外务大臣。这是一种成熟的政治手腕,通过职位安抚潜在的挑战者,在形式上维持了派系平衡,营造出“举党一致”的和谐景象。
真正议程:安倍派的幽灵重现
然而,在这层团结的表象之下,是对旧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会)系统性的权力恢复。这个因政治献金丑闻而被迫解散的派系,在高市内阁中找到了重生的土壤。旧安倍派的核心成员被安插进关键岗位:财务大臣片山さつき和数字大臣松本尚均是旧安倍派的干将。更重要的是,安倍思想的忠实信徒也被置于权力中枢: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和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野田纪美,虽非安倍派成员,却与安倍共享保守主义理念,并曾受其政治提携。最具争议的一步,是高市悍然任命了七名卷入政治献金丑闻的旧安倍派议员担任副大臣或政务官,彻底推翻了前任首相石破茂将这些人排除在外的决定。此举无疑是一个极具挑衅性的信号:在高市的执政天平上,回报支持她上台的“磐石般的保守派基本盘”,其分量远重于回应民众对政治廉洁的呼声。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清晰地表明了她的执政将首先服务于谁。
独立的宣言:对“造王者”的冷处理
然而,最能体现高市早苗政治手腕的,莫过于她对党内最大派阀——麻生派——的安排。正是“造王者”麻生太郎的鼎力支持,才为高市的最终胜选铺平了道路。按照政治惯例,麻生派理应获得丰厚的内阁职位作为回报。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在20人的内阁中,麻生派仅获得一个席位(国家公安委员长赤间二郎),其入阁人数甚至远不如获得六个席位的旧茂木派。麻生太郎本人及其心腹则被安排在党务系统担任高职。这并非无意的疏忽,而是一次精心计算的权力宣示。高市借此向党内所有势力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她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也绝不甘于做一个被派阀掌控的“花瓶首相”。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望,她不惜得罪选举中出力最多的强大盟友,以此确立自己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
第三章 “早苗经济学”:以国家安全之名
高市早苗的经济蓝图,被冠以“早苗经济学”(Sanaenomics)之名,它不加掩饰地继承了“安倍经济学”的衣钵,主张大胆的货币宽松和“负责任的积极财政”。但其核心的进化在于,它将经济政策彻底“安全化”,明确地将其定位为捍卫国家主权的工具。
国内议程的四大支柱
战略性国家投资:高市的财政刺激将精准地投向两大领域:“危机管理投资”(基础设施、医疗)和“增长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技术和能源)。这种由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旨在确保日本在关键领域的技术主权,摆脱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依赖。能源与粮食的绝对安全: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实现能源和粮食的100%自给自足。为实现这一目标,她不惜重启备受争议的核电站,并计划投资下一代创新反应堆。通胀与汇率的权衡:为应对物价上涨,她提出了暂停征收汽油税等短期纾困措施。但她拒绝设定具体的工资增长目标,坚信只要维持“高压经济”环境,薪资水平便会自然提升。与此同时,日元的持续贬值被她视为扩大出口的战略机遇。收紧的国门:在移民和外国劳工问题上,她采取了极为审慎和选择性的立场,将社会稳定和保护本国就业置于优先地位。作为经济安全的一部分,她提议加强对外国人购买土地的限制,这与她的执政伙伴日本维新会的立场不谋而合。
坚定的社会保守主义
在社会议题上,高市早苗毫不动摇地坚持其传统价值观:她公开反对同性婚姻和夫妻别姓,并坚定支持仅限男性的皇位继承制度。这些立场进一步巩固了她在保守派选民中的信誉。一个鲜明的例子足以说明她强硬的行事风格:2016年,时任总务大臣的高市在国会答辩时公开表示,如果电视台反复播出被政府认定为“缺乏政治公平性”的节目,政府可以依据《放送法》命令其“停播”。这一言论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被广泛批评为对新闻自由的公然威胁。但这恰恰揭示了她的执政理念:为了维护她所认定的国家秩序与价值,不惜动用国家权力进行干预。贯穿高市整个国内议程的,是一种“安全化”的执政哲学。无论是能源依赖、粮食进口,还是技术竞争,甚至外国人的存在,都被描绘成对国家主权和韧性的潜在威胁。这种叙事方式,成功地将经济和社会议题转化为国家安全问题,从而为加强政府干预和采取更为内向的政策提供了正当性。这标志着日本可能正从一个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将经济视为地缘政治战场的参与者,这将对未来的外国投资和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章 鹰派外交:应对一个危险的世界
在高市早苗的世界观里,日本正身处一个日益危险的环境,被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的威胁所包围。因此,她的核心使命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日本的领土、资源、主权和国家荣誉。
日美同盟:不可动摇的基石
她反复强调,日美同盟是其外交政策的绝对基石。然而,她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将是如何与一个奉行美国第一、交易主义的特朗普政府建立互信,以确保美国的安全承诺依然坚如磐石。
对华政策:毫不掩饰的强硬
高市是一位从不掩饰其“对华鹰派”立场的政治家。她的对华战略将围绕以下三点展开:威慑:强力反击中国在钓鱼岛周边的巡航执法行动。经济脱钩:利用贸易、投资和技术管制,系统性地减少对中国的战略依赖。台湾问题:明确支持维持台湾现状,这一立场得到了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等核心盟友的呼应。尽管她也承认需要与中国建立“稳定”关系,但其总体姿态无疑是具有对抗性的。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完美地诠释了她的行事风格。在岸田文雄内阁时期,作为经济安保大臣的她曾收到访台邀请,但在作风稳健的岸田首相特别要求下,她最终选择遵守。然而,在随后的石破茂内阁期间,坚决辞任党总务会长党高市早苗再也没有谁能约束她了,她便毅然决然地访问了台湾。这一举动堪称一次政治示威。它表明,高市既缺乏岸田那样的稳健派在中美间寻求平衡的审慎考量,也完全无视时任首相石破茂的颜面,决意按自己的信念行事。这不仅是一次访问,更是一份政治宣言:她的外交将由意识形态驱动,而非服务于前任们所遵循的传统外交权衡。
对韩政策:战略上的务实
尽管高市早苗持有强烈的历史修正主义观点,但在面对朝鲜和中国的共同威胁时,日美韩三边合作的战略必要性可能会迫使她采取相对务实的对韩政策。然而,任何象征性的举动,例如参拜靖国神社,都可能轻易引爆地区紧张局势,瞬间摧毁合作的根基。
终极目标:修改和平宪法
她政治生涯中最核心、最宏大的目标,是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特别是旨在放弃战争权的第九条,以正式承认军队的地位。为此,她选择与同样支持修宪的日本维新会结盟,这一举动移除了前执政伙伴公明党长期扮演的“刹车”角色,使得修宪议程从一个“是否可能”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实现”的问题。早在1999年,她就已将修宪视为其政治愿景的核心。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手,催生了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集团”,这使得推动修宪在政治上比近代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可行。然而,这种强硬的国内姿态与微妙的地区外交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为了维系国内的政治联盟,她必须保持强硬;但为了维护地区稳定,她又需要外交上的克制。她的首相任期,注定将是一场在两个相互冲突的要求之间走钢丝的表演——而这,或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五章 悬崖之上:一个建立在流沙上的政府
高市早苗宏大议程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其政府与生俱来的结构性缺陷。
少数派的困境
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执政联盟,在权力强大的众议院中,距离半数席位还差两席。这意味着,包括国家预算在内的每一项法案,都必须争取其他在野党的支持才能通过。这使得她的政府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久性的“立法僵局”,任何雄心勃勃的改革都可能因无法凑够票数而胎死腹中。
权宜的婚姻:自民党与维新会
这个联盟是建立在共同的民族主义议程之上的,但在经济政策上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深刻分歧。高市所主张的“大政府”和积极财政支出模式,与维新会信奉的“小政府”和财政保守主义原则背道而驰。这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政治地雷,足以让联盟瞬间瓦解。维新会既是合作伙伴,也是一个随时准备撤回支持的竞争对手,这使得整个政府的稳定性岌岌可危。联盟的诞生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紧张的博弈。为了拉拢维新会,自民党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努力实现”维新会提出的包括禁止企业和团体向政党捐款在内的一系列要求。然而,禁止政治献金这一条,恰恰是自民党内部许多议员强烈反对的。这种建立在“同床异梦”基础上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这并非一个基于共同愿景的稳固联盟,而更像是一场政治豪赌,双方都希望利用对方来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随时准备在利益冲突时分道扬镳。
安倍的继承者,还是超越者?
钦定的继承人:无论是自我定位还是外界观感,高市早苗都是安倍晋三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她的政策、人事任命和公开言论,无一不是安倍路线的延续和强化。自立门户的可能性:短期内,她成立自己派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她的权力恰恰来源于她作为无派阀领袖的身份,这使她能够团结起整个保守派运动和安倍派的残余势力。试图建立个人派阀只会疏远这些支持她的力量。她的成功,取决于她能否扮演好安倍遗产“守护者”的角色,而非试图取而代之。高市早苗政府的结构,从设计之初就更像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宣言,而非一个为实现有效治理而打造的立法机器。其少数派地位意味着永久性的“立法僵局”,她最具争议性的议程(如修宪)若无重大妥协几乎不可能通过,而任何妥协又会激怒她的核心支持者。因此,她的政府很可能在言辞上雷声大作,在行动上却雨点全无。这种结构性的瘫痪,将是其首相任期最核心、也最具决定性的特征。
高市的豪赌——一场注定短暂的执政
高市早苗的首相任期,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政治豪赌。这是自民党保守派为扭转支持率颓势的最后一搏,他们选择的路径不是回归温和,而是加倍下注于安倍晋三留下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遗产。
她拥有一个清晰连贯的意识形态愿景,一个被充分动员且充满热情的保守派基本盘,以及一个在核心安全议题上高度一致的执政伙伴。
她拥有一个随时可能分崩离析的脆弱少数派政府,一个必然会疏远中间派选民的极化议程,与执政伙伴在经济政策上的根本性分歧,以及她选择公然忽视的、仍未散去的政治献金丑闻阴影。
最终预测
尽管高市早苗的政策方向明确而坚定,但其政府深刻的结构性不稳定,使得一个长期而成功的任期变得极不可能。她很可能因无法在国会获得多数支持而面临一系列立法失败和政治危机。她的首相任期或许能在短期内激发保守派运动的活力,但更有可能成为日本政治中一个短暂、动荡且最终令人失望的篇章,其定义更多地在于其雄心壮志,而非实际成就。“高市的赌博”最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