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严禁,如果不落实到考核都是没用的
【本文来自《教育部印发通知称,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如何看待这项措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所谓的严禁,如果不落实到考核都是没用的
要落实到考核,首先需要确认考核指标。比如每天两小时运动,按理学生如果营养良好体质应该是什么水平,50米/100米/肺活量等等
作业应该允许挑着写或者学校布置一些很基础的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买课外教材做练习,学校可以推荐课外教材。另外,尽量所有的作业在学校完成,学校安排自习课。原则上两节自习课应该完成所有作业,否则就是作业量过大
出错然后就罚写N遍的做法才是需要严格禁止的。这种做法对于性格有点马大哈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但是马大哈的性格是罚写能改进的么?心理学家是否应该站出来设计一些需要细心才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好奖励还比较高,这样才能鼓励大家更细心,而不是让孩子因为害怕不得不细心。实际上孩子也不会有害怕的感觉只会觉得很烦。这种做法对会算计得失的孩子能起作用。现在的小孩在小学阶段会算计得失的太少了
另外,需要鼓励自学。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基本都是大学毕业,完全可以协助引导学生开始自学。怎么自学,如何自学需要教导,不要害怕学生识别知识点,老师不教家长教培也得教。老师推荐的教材可以有低中高难度,中低难度用于自学检查。
原则上,能学的孩子就让他学,只要学校家长不急功近利的追求类似少年班这种成绩,以现在的家长教育程度、小孩生活氛围,我觉得不用担心培养出像以前那种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大不了增加生活技能课程,比如炒菜、打绳结、常见的吸顶灯灯泡更换、常见的自救措施等,以及增加一些短期的和人打交道的课程。比如自己尝试挣钱以体会挣钱的难度和钱的重要性、各种场合的礼仪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些礼仪、如何表达对人的关心以及人在难过的时候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安慰等
我讲下我以前中学的做法,我觉得很好: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但是老师会推荐大家课外教材。我们初中从初一下就要开始晚自习,高一到高三都要晚自习。晚自习每天会有一个主课老师下到班级答疑。这样的做法好处是如果想学的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指导,自己的主动性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发挥。我记得我们当时数学老师经常因为收到的问题太多一下做不过来,就把一些题目分给成绩好的同学,有的时候老师自己不会做的也会分给同学让同学做。反正当时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每次被老师分题目做的时候都很兴奋,尤其是遇到老师不会做的说是分给了你和XXX,都有一种鸡血上头的感觉。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只要不破坏课堂纪律老师也不怎么管。这样的做法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倒是真的。我们当时90年代,初中毕业就可以打工了,初中文凭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同学在初三下学期都被学校劝退去打工了,学校提供初中毕业证。现在的话可以考虑义务制教育覆盖高中,另外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K12教育的学制太长,反正我觉得应该缩短,花点时间到职业培训更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