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人不讨厌学习,但是每次有这种劳动的机会,还是很开心的

【本文来自《以现在的标准看过去的学校,只觉得当时的很多学校只配得上“离谱”二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教育爱好探索人
  • 这个在以前的乡镇学校是很正常的事。老师们要在学校吃饭,他们不可能自己上山去砍柴火,所以,一般都是每个学期所有孩子上交一点柴火,大约是一年级10斤左右(赣南地区),每高一年级增加2-4斤。此外,还有放茶油假(下半年)、农忙假(上下半年都有)都是一周,茶油假、下半年农忙假都要交茶籽、谷子给学校。到90年代,乡镇的老师大多数家里都有农田,放学后都还要下地干活。到2000年后,老师的收入逐渐提高了,这些“上交”的事就慢慢没了。

    我90年上初中时,还要交柴火给学校。当时的校长决定把学校后山开发成茶园,我们辛苦挖山、种茶、挑粪.....后面的学生都不用上交了, 每个学生只要上山采2天茶叶, 算是换了一种形式

坐标湖南长沙下面的县里,本人80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几个事情一定要做,一是采茶,学校有一片茶园,全校同学集体采茶,然后学校老师对茶叶进行加工,加工成长沙西部常见的烟熏茶,部分自用,部分出售。二是学校有一块棉花田,给棉花除草,施肥(厕所的粪肥,老师已经提前伴着草木灰发酵好了的),摘棉花。三是菜地,学校食堂教师餐的蔬菜供应,以及作为福利,老师经常可以分点蔬菜回家。除草、施肥,都是学生完成。比博主好的是,我们不用砍柴。学校后山就有大把的柴火,偶尔会组织学生去拾柴火,就是捡掉在地上的干枯树枝。所以,体验感不一样。虽然本人不讨厌学习,但是每次有这种劳动的机会,还是很开心的,这可是难得的出教室放风的机会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