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族谱是以男性为主线书写族谱,那女性难道不可以入族谱吗?
【本文由“吴钩霜雪月”推荐,来自《关于家谱的一些疑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古代族谱主线是男性,作者,对族谱的理解有点偏差了,
1.古代女人(女儿与夫人)也都是写入族谱的,只是女儿不是族谱主线,女儿嫁出后,族谱会备注上嫁到何方,后面就没有了女儿的信息了,因为,女儿嫁人为妻之后,她是信息是写在丈夫的家族的谱上。
2.族谱,是以族单位,古代每个族中都有一个族长在主持族里的事务,族谱就是由族长主持书写,不同族有不同的规定,一般一年修一次族谱,就是对族谱上的人员增减,嫁出的备注嫁到何方,过世的备注去世年月日,娶进的增加娶进女性的信息,添丁的增加丁的信息包括女性信息……所以,族谱是以族为单位,族的成员中,一家穷二家穷,不可能全族都穷得丁当响的,哪怕就是全族人都很穷,但全族的人凑一点笔墨纸的费用还是可以的,所以每个族都会有族谱,因为,古代每个人的安全与发展是很依赖族人的庇佑的,在古代抵抗“外敌”最小的团体单位就是自己的族,再没钱,也要对族忠诚,也要维护族的推进。族谱就是维持族的团结的最好方式,所以,穷人也有族谱的,只不过,富人因有钱族谱修得最好更完善更合理一点罢了。再有,穷人因没钱可能没祠堂,富人有钱有自己的祠堂,但无论富人还有穷人,都有会建立族谱,除非这族已经衰败到不成族 了,没几个人了。
3.在古代,家中无男丁的,就是意味着“断后”了,如果自己想在族谱续下去,一种方法是续房生男丁,一种方法是从宗族中抱养一个孩给自己当孩子,或者在外面抱养一个没血缘关系当孩子,在古代收养孩子是有详细的很细则规定的,什么样的方式领养的叫什么名称,很细的,且在族谱上会注明清楚,如果什么动作都没做,那族谱下面就没有信息了,如果族谱在有其他外在的因素影响引起没中断修谱的,那就说明此房后继无人了,断后了,下面的没有一个文字信息了。OVER了。
4.在古代弃婴当然有,什么时代 都有,包括现代也有,但在古代没有限制生育,只要父母人性还在,又养得起,一般是不会主动去弃婴的,但古代穷人很多,国家又没有计划生育,生育又是自由的行为,且避孕措施又不科学,穷人生出来孩子有时根本养不起,养不起就送人或让别人抱养,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所以,没有严格意义的弃婴,可以送人了为什么要弃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