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单程快车:中国第一代战术氢弹,有去无回的越肩轰炸!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我国首次氢弹试验是在1967年,由轰-6甲型中型轰炸机携带的第一颗实战型氢弹,成功投放到位于罗布泊的核试验场的靶心,进而一个比“比太阳还亮10000倍”的巨大闪光火球升起,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氢弹。空投核弹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核威慑手段之一。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开始向中国边境地区调派兵力,当时苏联在蒙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部署的针对中国的钢铁洪流,在满洲里对面的外贝加尔军区有26万地面部队,共计3100辆坦克,3900门火炮,200架直升机。在远东军区部署37万部队,拥有6000辆坦克,5800门火炮,300架战机。此外在黑河以北的乌克兰卡空军基地部署了苏联第二大战略轰炸机部队。在重型武器尤其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数量上,苏军上述两个军区就可以完全压制规模超过500万的中国军队,而且苏军的武器技术水平远远超过中方。
面对苏联装甲突击集群的巨大压力。中国军队首先是想到了最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氢弹,核打击在对抗苏联坦克集群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当时的氢弹体积巨大,像轰-6这样的中型轰炸机装载后对飞机的航程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我国第一颗空投氢弹设计当量为200万吨左右,实际爆炸当量高达330万吨,这枚氢弹的重量也高达4吨左右,只能由比较大的轰炸机来投放。
于是中国想到了强-5强击机。强-5是中国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攻击机,从1968年开始服役,并大批量生产。最早型号的强-5在机头附近安装的是两门30毫米机炮,但因为后期改进,这两门30毫米机炮被撤换成机翼下方的两门北方工业23-2K型23毫米机炮,每一门机炮备弹100发。强-5拥有6个外挂点,机腹内有2个、每个机翼下方也各有2个,可以发射的导弹包括霹雳-2、霹雳-5和霹雳-7短程空对空导弹等,另外还允许发射LJ-500型激光制导导弹。在内武器舱和舱门两侧的两个交接点还允许各挂载一枚250千克以下的炸弹。
最早的强-5性能并不好,和传统的苏联军机一样,容易损坏、耗油严重等都一直在困扰着其设计人员。在1976年研制的强-5I新版本中,部分问题得以解决,并大幅加强了航程和载弹量,这主要是强-5借鉴了歼-6战机,并重新完成了机体设计,自此之后经过强-5的不断改进,才有了我们今天依旧可靠,老当益壮的5爷。直到2012年正式停产,可谓战机中的“59”,在我国空军还没有新式的空中支援平台服役并替代强-5的情况下,5爷还需要继续服役数年之久。
经过广泛调研和评估,认为强-5强击机速度快、机动性好、低空突防能力强,最后批准作为投放小型化氢弹的载机平台。在70年代,我国专门研发装备了一种实战化的小型战术核武器——“狂飙一号”氢弹,该弹长约2米,弹径约0.5米,战斗全重大约210公斤,使用专门设计的强-5甲核攻击机。
强-5强击机的标准型,为了超音速飞行,设计了一个内置弹仓,机腹里有一个小型弹舱。由于“狂飙一号”氢弹的体积超过了强-5内置弹仓,技术人员参考了当时最先进的美军F-4攻击机的挂载结构,改造后的强-5甲拆除了弹舱的舱门,采用半埋式挂载的方式装载一枚狂飙一号核航弹,机上还改装了投掷核弹的上仰甩投瞄准具、高精度弹伞延时器、专用核弹监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增加了地形显示器等超低空突防设备,以及相关的核弹检测控制系统。
由于投放的是核弹,为了保证我们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强-5甲采用上仰甩投的方式来投放核弹。首先,强-5飞机先从低空进入目标区,然后猛的拉起飞机,进行近似垂直的大角度爬升,在飞机高速爬升的一瞬间将核弹抛出,完成投弹后的强-5甲立即转弯脱离核弹投掷空域,加速离开危险区。强-5甲采用这种投弹方案,能够躲过氢弹的杀伤范围,还可以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尽快离场。
这个漂亮的甩投动作,并不是我们空军发明的。最早是由北约方面想出来的,他们管这个动作叫战术甩投轰炸,包括向前甩投轰炸(Pop-up)和越肩轰炸(Over the shoulder)两类动作,向前甩投一般用于目视无法看清目标时,要在目标之外另外寻找一个参照物,飞机通过目标上空的同时开始半滚拉起,在机头上仰角大于90°之前的某瞬间投出炸弹。越肩轰炸一般用于目视可见目标,战机首先从低空掠过目标,然后快速地将飞机拉起,以一个大角度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做出一个翻筋斗动作,在筋斗顶端时向后甩出核弹,接着以“殷麦曼滚转”脱离现场。
图片:美国F-100C超级佩刀战机携带核弹突击苏联的铁路枢纽,采用越肩轰炸模式。
美军最早使用F-100C超级佩刀战机来进行甩投和越肩核轰炸,这是用于替换F-84和F-86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机。该机是主要部署在西欧盟国,用于当第三次世界战争爆发时,执行投放新型核炸弹的任务。轰炸目标主要是被占领地区的机场、铁路站点、桥梁等重要节点,北约方面希望可以借助核轰炸来迟滞或遏止苏军庞大的坦克集群军的恐怖攻势。因为投放的是核炸弹,所以为了保护飞行员,该机投放炸弹时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战术动作。
美国波音B-47“同温层喷气”战略轰炸机也能够进行甩投作业。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动作,是要确保在飞机飞离前核炸弹还没有爆炸。一旦核炸弹从飞机上投放,飞行员只有短短几十秒时间来逃离该区域。当核炸弹被飞机上仰甩投出去后 ,会呈一条弧线朝着目标飞去,并在400多米的空中引爆(核弹在空中爆炸会得到最大的冲击波和杀伤力)。通俗一点说,就是飞行员要玩命的将战机剧烈拉起,把核炸弹甩的更高一点,以便在核炸弹达到预定高度引爆时,飞行员拥有更长的时间来逃离现场。
美国人为了减轻驾驶员执行低空核轰炸任务的负担,还专门搞了甩投和越肩轰炸计算机,提前输入参照物和目标的位置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合适的进入速度与拉起角度。
现代战争条件下,甩投核弹也并未过时,图为美军的F-15E战斗机测试新型B61-12核弹。
不得不说,这种近乎特技的投弹方式是令人惊叹的。如果其不是用于投放核炸弹的话,相信大家是愿意看到有飞机在自己的头顶作出如此惊艳的飞行动作来的。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这种颇具想象力的投弹方式逐渐消失。不过,在很多航展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俄罗斯的战斗机做出弗罗洛夫轮盘机动,从这个动作中我们不就可以看到有战术越肩轰炸的影子了吗!
1970年8月,强-5甲特种武器机首次试飞成功,随后中国生产了6架强-5甲交付部队。1972年1月7日,中国实施了一次强-5甲强击机上仰甩投氢弹的试验,这也是我国首次投掷小型氢弹的实弹。如果中苏在70年代爆发全面战争,解放军空军的强-5甲核攻击机可以携带核弹,从海拉尔机场起飞,直接突击苏联后贝加尔地区的战略薄弱地带、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编组站和重兵集结地。
由于强-5甲的燃油较少,在执行低-低-低任务剖面时,典型作战半径仅为300公里,改装后的强-5甲也仅为500公里。苏联境内的很多地面目标的距离都超过了强-5甲的作战半径,所以这架核攻击机有了一个响亮的绰号:“西伯利亚单程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