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加坡的房子,一房难求的香港人无比心酸

相关机构发布了2017年世界城市房价排行榜,香港以20平米/100万美元的成绩位居第二,第一被世界避税天堂的摩洛哥再次蝉联。

香港的房价很高,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了,但是高房价下的香港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首先要知道的是在5万美元/平米的房价下,普通的香港人年均收入也不过在3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想要买得起一套60平米左右的紧凑户型,要不吃不喝工作100年左右,当然如果你是个地地道道的香港人的话,你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购买价格在市价60%—70%左右,面积在40平—80平以内的“居屋”,总体的价格目前在300万港币左右。

本土香港人还可以在买不起房的时候,租住租金低廉的政府建设房源“公屋”,租金在40港币/平,申请公屋的条件十分严苛,必须是不拥有任何物业的年满18岁的香港本土居民,收入和资产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500

可是大家也知道,香港的居住人群里还有大片的外来务工者,香港的各种补贴和资助只覆盖了50%左右的在港居住人口,而香港住民有700万人,那么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呢?撑起了香港运转的许多基层劳工,特别是外来劳工,都生活在这样的“棺材房”里。

500

住在“棺材房”里的大多数都是老人

500

条件稍微好点的

500

厕所就和厨房在一块

500

基本靠吃外卖度日

在看过这些让人心酸的图片之后,虽不能说香港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也能看出高房价对港人的生活影响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说近来港人的多种“抗议”“反对”热潮的根本原因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对过去美好的过度缅怀让他们错误的认为现在的一切并不合理。

新加坡,这个和香港齐名的亚洲金融中心,典型的人多地少之地,和香港有着非常多的相似处,都有着世界级的港口和顶级贸易区,甚至gdp也差不多,都在3000亿美元左右,但新加坡的人口只有500万,而他们的房价更是只有香港的一半不到,也就是说新加坡的人赚的比港人多,房价还比香港低。

来看看新加坡人的居住环境吧。

500

新加坡政府建设的公共房,也称“组屋”

500

是的,以上的这些房子都是新加坡政府出钱建设的公共房,新加坡自从13年房价连年上涨之后就意识到了房价过高的危机,所以在这些年间,新加坡连续出台了8轮房产降温措施,并且房产指导风向以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为主要目标,在新加坡,80%的人口都居住在政府建设的公共房(也称“组屋”)中。而在香港,这一比例仅为21%。

房产降温措施也带来了显著效果,在当前全球房产泡沫遍布的情势下,新加坡的房价已经连续三年下跌,甚至因为房地产太拖整体经济的后腿,不得不松绑了一些房屋购置印花税以刺激市场。

而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成了最让新加坡人感觉到幸福的原因。在一项名为“幸福报告”的调查中,居住环境以78%的百分比高居新加坡人幸福指数榜首。

500

看了新加坡的居住情况之后,难免会深思起为什么香港和新加坡,这么相似的两个地方,会在居民居住环境上有着这么大的差距,首先新加坡在劳动力上有优势,他们鼓励和培养本地人去做一些高技术的工作,同时支持外来高端人才留在本地,然后引进外来劳工来进行一些低技术的工作。而香港的低技术人才十分稀缺,一个建筑工人日薪2000元都难找,这让房屋建筑成本飙升,间接提高了房价,究其原因,是香港本身的排外性让其既留不住外来人才,对低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

再者新加坡政府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很早以前就十分关注居民的住房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购买了全国80%的土地,这让他们在整体房产规划和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没有太多资本涌入市场拿地炒作,多数资本家在新加坡的房产市场前只能选择买房和建设酒店,这就限制了资本过度炒作房产,推高房价的情况。

而香港的房产市场则被控制在资本家的手里,香港十大富豪的总家产相当于香港GDP的35%,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37,甚至超过了中非共和国,这样的贫富差距和乏力的调控是香港高房价的根本原因。

讲了这么多,各位已经对新加坡和香港的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知大家对造成差距的原因又有什么高见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