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低估的福建小城,杀出了“互联网三剑客”

500

  作者:唐僧牛仔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互联网有“四座大山”——BAT(百度、阿里、腾讯)和武夷山。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美团的王兴、雪球的方三文,这三个同时登上《财富》(中文版)2012“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的人,都来自武夷山脚下的福建龙岩,也因此被坊间称为“龙岩三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龙岩三杰”的风头已经压过曾经的巨头BAT。而在“龙岩三杰”背后,龙岩还走出了许多互联网领域的大佬。

  这个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藏着什么秘密?

500

  张一鸣 5次创业成就短视频王者

  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事业单位家庭。张一鸣的童年,父母聊得最多的话题,是谁的朋友在国外搞了什么技术、新产品。

  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父母给了张一鸣宽松的环境,在这个家庭里对商业的早早触碰,也让他在很小就接触到商业世界与创新之间的某种联系。

  2001年,张一鸣考上南开大学微电子专业,后来因为兴趣转学软件工程。大学毕业后,张一鸣就一个猛子扎进创业的大海中,开启了跌宕起伏的创业历程。

500

  ● 张一鸣

  2005年,张一鸣和两位学长组队,开发了一款协同办公系统,不过协同办公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市场,他的第一次创业在几个月后就宣告失败。

  2006年,张一鸣加入酷讯网,成了公司里第一个工程师。在酷讯工作了2年后,看到了公司管理松懈和决策方向不明,张一鸣选择了离开。

  这时,正在创业的老乡王兴想拉张一鸣过去。不过张一鸣选择了微软中国,半年后,工作太清闲的张一鸣交了辞职信。

  王兴又一次找到他,这次张一鸣没有拒绝,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入了王兴的饭否网和海内网团队。2009年,这两个项目失败团队解散,张一鸣也随之离开。

  从饭否网离开后,张一鸣创立了房产搜索的“九九房”。这次很成功,九九房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移动端,6个月就有了150万用户,成为房产类应用第一名。

  此时的张一鸣,已经敏感地察觉到移互联网时代正汹涌而来,而九九房发展的“天花板”太低,他想要更大的空间。

500

  ● 张一鸣前4次创业唯一成功的就是九九房搜索

  2011年,张一鸣带着投资人给他的200万元,开始准备第五次创业。2012年3月,在北京知春路的一间民房里,张一鸣成立了“字节跳动”。

  这次张一鸣信心十足。他已经清晰地梳理出,自己这些年创业做的其实都是一件事,那就是信息搜集和分发。不同的是,张一鸣已经从技术至上的思路,转向了模型和信息架构的搭建,你喜欢看什么,就让软件给你推送什么。

  2012年8月,今日头条上线。上线不到半年日活用户数量已近200万。到了2016年用户已经超过5.5亿,日活达6000万。也就是在这一年,张一鸣打造的另一个国民社交软件——抖音——面世了。

  虽然现在没人能否认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成功,但是这一模式在最初并不被看好。张一鸣曾谈到了当年创业的艰辛,“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其实整个业界并不看好今日头条。”当时他一个月见了30多个投资人,因为说话太多以致失声,而他被投资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事BAT也要干,你怎么办?”

500

  ● 2010年,张一鸣还在发微博“吐槽”苹果太贵,十年后抖音就已成全球短视频的第一

  投资者给字节跳动树立的假想敌,也确实在抖音出现后有过正面交锋。

  2018年,微信朋友圈里的抖音视频链接,都变成了“仅自己可见”。此后,腾讯与抖音两家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战。直到2023年4月,抖音与腾讯视频官宣合作,因为抖音已经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短视频王者,再打下去对腾讯毫无意义。

500

  ● 张一鸣、马化腾“互怼”

  从被围剿到全球化的胜出,字节跳动从被腾讯长期“统治”的社交内容赛道中脱颖而出,最终实现赶超。

500

  王兴 追逐互联网兴起的每次潮流

  比老乡张一鸣大4岁的王兴,1979年出生在龙岩一户富庶人家。

  王兴的父亲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由于从小家庭条件优渥,王兴是龙岩市最早一拨有电脑能上网的人,也正因如此,王兴的创业项目几乎都与互联网有关。

500

  ● 王兴一家在清华大学合影

  1997年,王兴保送上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时,拿到了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继续深造。在留学期间,他目睹了全球第一个社交网站的兴起,就开始琢磨把这个搬到中国。

  2003年圣诞节,25岁的王兴怀揣创业热情回到中关村。

  王兴最初做的项目“多多友”,不过很快就惨淡收场。他总结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用户太宽泛,于是他瞄准了更细分的市场——在校大学生。

  当时,美国已经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样板FaceBook。2005年,王兴和几个大学生一起,复制Facebook做起了校内网,在北大、清华和人大开始试运营。

  校内网虽然很快引爆了校园,但是网站虽然有流量,却没有变现赚钱的方法。2006年,没有资金继续支撑的王兴,只能把校内网卖了。

  2007年Twitter在美国一炮而红,王兴再一次看见了希望,中国版的Twitter“饭否”成了他这次创业的项目,随后又推出了针对白领的海外网。只是,饭否的用户增长一直缓慢,海内网面对竞争对手开心网的抢车位、偷菜等小游戏,影响力也日益下滑,王兴的创业又一次失败。

500

  ● 当时国内跟Twitter类似的中文网站有六七家,饭否是功能最齐全的

  两年后,一款名为Groupon的团购网站在美国芝加哥风靡。王兴意识到团购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浪潮,于是2010年初王兴正式创立了美团网。

  在2010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跟美团同类型的团购网站有将近5000家,由于竞争激烈,很快演变成比着“烧钱”抢客户资源的“千团大战”。这时的王兴没有跟风烧钱,反而是在悄悄打磨软件开发和系统服务升级。

  美团因为王兴的战略活了下来,还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在2012年成了团购行业的第一。

  只要是互联网兴起的潮流都躲不过王兴的眼睛。2012年,O2O概念在互联网流行,美团觉得外卖模式已经“时机成熟”。

  当时饿了么外卖已经上线3年,百度外卖也在美团外卖推出后几个月杀入市场,三家开始默契地开始“烧钱”抢夺市场。

  王兴的策略又一次占了上风。在抢市场的同时,他把外卖的主要目标从服务大学生转向了白领客户群,又在厮杀白热化的一二线城市之外,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同时花巨资搭建智能派单系统,解决了外卖配送效率的问题,让美团外卖平台的口碑急剧上升。

500

  ● 王兴、张一鸣和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被称为BAT之后的另一个互联网小巨头“TMD”

  后面的故事,大家已经熟知。2018年,美团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此后,美团在出行、支付、酒店旅行、本地生活等领域四面出击,构筑起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帝国。

500

  方三文  文科生搞出互联网财经平台

  “龙岩三杰”中,雪球网创始人方三文的年龄最大。跟他另外两个老乡不同,方三文是个典型的文科生。

  1992年,方三文顶着福建省文科榜眼的光环去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不过,在大学的方三文经常逃课,因为北大对于他而言,只不过是提升了些许自信,中文专业并非他的兴趣所在。

500

  ● 纪录片《高三》在方三文母校武平一中拍摄,片中王锦春老师也是方三文中学时的语文老师

  大二那年,他想通了要去当个记者。凭借一篇稿子,大学毕业的方三文进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南方周末》,后来又辗转到《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都市报》。

  1997年,互联网热潮开始在中国蔓延。方三文接触到了互联网,网上动辄数百万计的BBS网民,让方三文感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他觉得只有自己干互联网才有意思,并萌生了做一个餐馆黄页网站的想法。

  自己做网站的事被朋友泼了冷水,不过方三文也因此踏足互联网,他去了当时风头正劲的网易,当上了副总编辑。

  在网易待了5年,方三文发现当时门户网站的竞争内容同质化,跟他期待的模式有些不合拍。

500

  ● 从传统媒体走出的方三文,面对互联网时显得格外“焦虑”,这也促使他转进互联网行业

  2010年3月,方三文离开网易。不久他和朋友一起创立了雪球。

  雪球财经起初只是一个单纯的内容产出平台,主打美股资讯。不过方三文很快发现财经媒体做资讯的数不胜数,而且当时很多人质疑雪球这个没有任何金融背景,让一个学中文的人领导的团队,怎么能让市场和用户信服。

  2012年年底,雪球开始转型,资讯与社区并驾齐驱,内容也从美股扩大到全球资本市场,逐渐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用户生产内容的机制下,雪球开始了自己的滚动,而且越滚越大,“很多人说创新创新,好像创新是一种很美好、很高大上的事情,其实不是,而是只有创新才能做到生意。”方三文说。

500

  ● 方三文从初期的资讯平台到雪球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打造了一个“社区—交流—交易”完整的产业链

  十多年来,方三文就做一件事——摸索着如何最好地满足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如何在不同的载体和平台上将内容的价值最大化,让“群体智慧”战胜“专业智慧”。

500

  为什么是龙岩?

  “龙岩三杰”之外,从龙岩走出去的英才在各个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中还有很多。

  互联网领域,张步镇创立的药师帮,2023年交易额960亿;最懂AI与医疗结合的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平台覆盖2.8亿用户。此外,十点读书的林斌炜、同步网络的熊俊、欣欣旅游网的赖润星、保障网的张志标、魔格信息科技的郑伟杰、易极付的熊新翔、“请他教”的陈远河……这些在互联网行业劈波斩浪的人,都是从龙岩走出去的。

500

  ● 龙岩风光。图片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为什么以“龙岩三杰”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岩帮”能成功?

  第一,是客家文化的沁润。抱团取暖是客家人的传统,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凝聚力也是能够迅速联络起他们的本能。

  王兴刚开始创业时,最早的投资就来自福建老乡;字节跳动的算法团队,核心成员也多来自龙岩。这种文化基因形成的“商业操作系统”,成就了算法帝国的全球化裂变,也点燃了美团无边界扩张的可能性。

  第二,是敢打敢拼的创业精神。创业打拼是龙岩人祖祖辈辈留下的底色,无论是革命老区年代还是互联网年代,这样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敢赌天命”的冒险精神,带来的是龙岩人的开放思维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张一鸣敢在BAT的夹击之下坚定自己的技术架构押注短视频,王兴从校内网到美团的九死一生,都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三,是对教育的重视。互联网是知识经济,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靠知识去推进的。“龙岩三杰”和龙岩籍的互联网创业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和持续学习的理念。

  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社会资源较少,跨地域求学成为获取更高阶资源的重要途经,所以这里对教育反而更为重视。虽然龙岩的整体教育水平在福建属于中游,但是它“精英突围”的教育模式,更注重顶尖人才的培养。 

  第四,是时代机遇与反向激励。

  龙岩发展传统经济的本地资源不多,GDP只有福州的四分之一,这样的经济落差,反而让缺乏传统产业优势的龙岩的青年们,比经济发达城市的人有更强烈的创业冲动。

  这种改变命运的进取心,与互联网“无边界”的特质结合,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中,才出现了今天“龙岩帮”百舸争流的景象。

  互联网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赶超。有知识有拼劲且能洞悉行业发展的方向,来自龙岩的年轻人们,靠着这一拨浪潮的弯道超车,一跃跻身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而他们的边界,也像大海中生生不息的浪潮一样开阔。

  ● 参考资料:

  [1] 东南网丨互联网“龙岩现象”:闽西走出网络“三剑客”

  [2] 海峡都市报丨解读“互联网+”发展中的“龙岩现象”

  [3] 巨头财经丨两代江湖:龙岩三杰VS巅峰三马

  [4] 雪球网丨张一鸣:不甘平庸的人,全都有同一个特质

  [5] 界面新闻丨“龙岩三杰”闯荡互联网,美团王兴还能“饭否”?

  [6] 闽西新闻网丨雪球创始人方三文:波澜不惊的颠覆者 

  [7] 网易丨创业5次身价千亿,今日头条抖音老板,80后张一鸣的创业传奇

  [8] 21世纪经济报道丨校内网王兴的月亮与六便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