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的超大型隐身无人轰炸机与飞行外置弹仓、油箱
近日超大型无人飞翼飞行器试飞图片在网络上流传,该机采用的是蝙蝠翼的翼身融合的构型,该图和之前卫星拍摄图片应该是同型机,飞翼结构特点是翅膀长,身子短,带来最大问题就是,俯仰控制力矩不足,加上飞翼又是低翼载荷,低推重比,又没有垂尾和垂直尾翼,控制力更低,比如通过襟副翼控制俯仰,就会和滚转和偏航混在一起,非常容易造成事故,而且飞翼翼展过大,还会造成巨大控制惯性,要么对控制命令没有反应,要么反应过头,所以就出现了拉长机身的改进型飞翼的方案。如果B2轰炸机飞翼布局为第一代,那么这种机身加长方案就属于第二代飞翼隐身轰炸机的方案。
之前大家在期盼的轰20隐身轰炸机并没有从大家的想象中飞出来,在10年以前可以说是技术问题,但随着南北六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机和运-20B大型运输机出现,说明对于这种大型飞翼隐身轰炸机已经不存在技术上难关,之所以没有出现很多原因是B2轰炸机的作战特点和东大的战区环境完全不同,主要是在东大周围有着世界上最为严密防空网络,现在西大及其盟友,在东大周围基地密布,战机数量过千,防空导弹林立,如果战时还要加倍。那么隐身轰炸机出门就面临着高密度防空网,虽然可以通过低RCS缩减对方探测距离,但如果通过增加雷达部署密度,就可以降低隐身轰炸机突防效果,而B2却不用面临这种情况,可以在后方基地轻松起飞,接近作战目标区域之前才会遇到对方防空力量,即便不实施临空打击,采用防空区外打击方式也是足以完成任务,但东大空军没有这个条件,也就意味着我们有了轰20,也要考虑如何对周边防空网络突防问题。
当然对方也知道,对于轰20这种大型轰炸机,也必须拦截成功,否则凭借巨大的载弹量,就能给对方沉重打击,所以现在也在亚太地区搞分布式空军基地,避免被一窝端。
现在东大也从防御型空军,转变为进攻型空军,就是主动攻击对方地面空军基地,雷达防空导弹阵地等要点。而完全靠着战术空军和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摧毁力度还是有点弱,那么对于隐身轰炸机就是刚需,从现在看来对于隐身轰炸机需要具备5000公里的非加油半径,能够满足进攻性空军的打击需要,而试飞中的隐身翼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这种攻防态势双方都不断在技术和战术上进行调整,强度和维度也会越来越高!
根据图片该机吨位和轰-6K相当,双发配置,起飞重量可以达到90吨,和B21相当,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飞行器,应该还是继续使用WS18发动机,虽然这个发动机比较老,缺点很多,但有着直径小,方便隐身机安装,而且皮实耐用,尤其是这种飞机航时往往10个小时以上,航时非常长,发动机耐久性要求高,反而高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这方面并不好。而且这个发动机产量很大,价格也比较便宜,维护体系完善。
作者:兰墨飞花
根据该机飞翼特点,升阻比会达到23~25以上,这个数值越大说明维持平飞推力越小,如果100吨飞机,在9000高低,升阻比是25,那么发动机4吨推力就能维持平飞了,如果而高速战斗机为了保证高速性和机动性,升阻比都在10左右,也就意味着无法远距离飞行,估计这个飞翼轰炸机具备5000公里作战半径,如果投放鹰击18C空地导弹,具备了洲际打击能力,至于JL1导弹,作者认为有点不太可能,主要是结构上设计不出来这么大的弹仓。未来更大的轰20是有可能。
该机作为无人机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和有人隐身战斗机形成联合作战,因为战斗机为了实现隐身,弹仓都非常小,无法容纳大型对地打击武器,而亚巡飞翼的特点就是空间大,实际作战时候可以由隐身战斗机控制,作为外置弹仓使用,提供海量的对地打击火力。
该机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作为加油机使用,提升现有隐身战斗机作战航程,现在歼-20都有携带大型副油箱远程飞行试验,本身歼-20航程已经不短,但东大还是觉得有点不够,但挂油箱必然失去隐身能力,而这种飞翼隐身飞行器具备,全程隐身能力,也可以作为隐身加油机使用,这样就让歼35,歼-20具备了超远程隐身作战能力。
对于大型飞翼来说,无人比有人技术难度更高,未来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推出有人版本,完成更加复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