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O”总统的“关税闹剧”何时休?
.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7日,在一档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节目里,特朗普终于无奈承认,他此前扬言重启的对华高额关税“不可持续”,坦言美国除了关税,没有其他有效办法。这番表态,距他10月10日宣称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 关税仅仅过去一周。这一前一后的巨大反差,再次印证了外界对其 “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精准调侃。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眼看贸易战泥潭与国内乱局形成“双重绞杀”,这位宣称“美国优先”的总统竟慌不择路地急着搭起“布达佩斯桥梁”, 将亲赴匈牙利会晤普京,试图借第三方游说中方“放一马”。如此操作,不仅暴露了他关税政策的破产,更将“对内失控、对外求援”的执政窘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对这位总统的执政能力和战略眼光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
特朗普的关税战演变成闹剧,绝非偶然,而是他第二任期“美国优先”理念与内政困局激烈碰撞的必然恶果。自2025年4月重返白宫,他便抛出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华关税从34%一路飙升至145%的高位,妄图复刻他最崇拜的麦金莱总统时代的贸易保护“神话”。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这招“七伤拳”式的政策,最终反噬的是美国自身。美国就业不足,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沃尔玛等零售商因进口成本激增被迫涨价,中西部农场主因中国反制措施损失超过200亿美元的农产品订单。10 月 10 日,特朗普的关税加码宣言,更是引发美股“黑色星期五”,三大股指单日暴跌超 3%,整个美国股市当天蒸发约 1.65 万亿美元。华尔街投行集体下调美国2026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2%。内政方面已然焦头烂额,贸易战又成为压垮民意支持率的最后一根稻草,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跌至 38%,创下任期新低。此外,61%的受访者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55%的受访者认为从长期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对美国产生负面影响。
.
如今,踢到铁板的特朗普改口宣称关税“不可持续”,本质上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退缩,而寻求普京“劝和”则是困兽犹斗的荒诞之举。特朗普的布达佩斯之行看似聚焦俄乌冲突,实则暗藏“借俄促中”的私心。据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特朗普在10月16日与普京的两个半小时通话中,反复强调“结束俄乌冲突将为美俄经济合作开辟空间”,实则在铺垫对华议题的沟通基础。他的这种盘算背后,是中方精准反制的结果:10 月出台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令已扩展至半导体下游产品,任何包含中国稀土的企业均需逐案申请许可。兰德智库报告显示,若供应中断90天,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将面临停产风险,英特尔、高通等巨头无一能幸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指标亮眼,9月出口同比增长8.3%,对东盟、欧盟贸易额持续扩大,即便对美国出口下降 27%,仍稳中有进。至此,特朗普的所谓“关税施压”早已失去了支点。
.
更荒诞的是,特朗普的“求援之旅”恰好撞上他对华政策的逻辑死穴。贸易战本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争端,解决之道理应是美方主动撤销不合理关税、回到平等谈判轨道,而非寄望于第三方居中调停。更何况,他试图拉拢的普京,又恰恰是美国长期制裁的对象,这种“前一天骂俄、后一天求俄”的操作,彻底消解了美国宣称的“贸易公平”叙事。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特朗普敲定布达佩斯会晤的当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带着“战斧”导弹援助请求访问美国,而普京则提前明确告知特朗普:美国对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 “只会损害和平前景”。这种多方利益的拧结,让特朗普的“劝和”请求更像是一场无人接招的独角戏。
.
从4月悍然加税到5月谈判后临时降税,从8月暂停部分关税到10月扬言加征100%关税,再到如今承认关税“不可持续”并“跪求”外力介入,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已沦为“施压 — 碰壁 — 退缩 — 再施压”的循环闹剧。一个世界大国如此反复无常,不仅严重破坏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性,更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招牌砸烂,脸面丢尽。当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沦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情绪牌”,其所谓的“大国责任和领导力”早已荡然无存。
.
“TACO” 总统的戏码何时才能落幕?答案或许不在布达佩斯会晤桌的虚与委蛇间,而在美方能否真正幡然醒悟、认清现实:全球化时代的经贸博弈早已不是“零和游戏”,单边制裁与关税讹诈注定会失败;唯有尊重国际规则、秉持平等互利原则,才能实现真正的贸易公平。若特朗普仍执迷不悟,沉迷于“极限施压”的幻象,等待美国的只会是更严重的经济创伤与更彻底的战略被动。而“TACO”的标签,也终将成为他执政生涯最具讽刺性的“耻辱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