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熵的经济观察(十四)国有制有多重要?

普遍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存在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并不要求公有制在所有指标上(比如说解决就业问题上)都是居于第一位的。公有制的力量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控制力上,这一点是90年代后期上层就形成共识了的。公有制虽然有集体所有制,但主力是国有制,因此我们可以说国有制对国民经济有总体控制力就足以实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了。90年代末到2000年初国企的抓大放小改革取得了成功,也进一步在实践上佐证了这一点。

但从那以后时间又推进了20年,我认为形势又有巨大变化。我们对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维护以及国有制在其中起的作用需要有新的认识。

在2000年代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国有制的控制力体现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有企业具有掌控力或者主导性。但如今还是这个样子吗?我们来盘点一下。

半导体产业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是国有企业掌控的。人工智能应该不是国企主导的吧?新能源产业的电池和光伏等领域很重要,国有企业似乎没有主导。电动汽车是重大新兴产业,但这几年的情况实际上是民进国退吧。军工企业本是高度国有的,但是这些年在军民融合之后民营企业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未来肯定还会有新的增长。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设想机器人大量进入军队,这个大梁恐怕是要由民营企业来挑的。又比如航天本来是完全国有的,但是现在大力鼓励民营企业搞航天。如果过几年这条路线上有巨大的突破,中国崛起民营航天巨头是完全可能的。微信、支付宝并非国有企业,而这两个可以说已经是中国的金融和社交基础行业。头部视频APP几乎没有什么国有公司搞的,而他们严重削弱了传统上国有的报纸电视地位。再有,主要的快递企业和外卖输送平台也不是国有企业。

由此可见,过去20年的发展中,关乎国计民生的最基础产业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事实上已经不是国有企业主导了。总有人说中国在搞国进民退,但我认为在国计民生基础产业方面,从200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总体上讲是民进国退。当然这个“国退”不是说原本国有掌控的行业让出去给民营了(个别例外可能有,但总体上没有),而是说很多新兴的基础产业的民营比例非常高。

可是另一方面,过去2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巩固了还是动摇了?我请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我倾向于认为是进一步巩固了的。但如果你接受我上面的那一段分析,那必然不得不接受一个在20年前我们很难相信但被这20年的经济发展史所证明的重大现实:国有制企业(乃至公有制企业)在全社会总体控制力的明显下降和社会主义的地位巩固可以同时发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