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里喝出瓶盖,霸王茶姬提出三倍赔偿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10月12日在霸王茶姬买了一杯奶茶,快喝完时发现杯中一个类似瓶盖的异物。
当时,该网友在评论区透露,目前与商家尚未协商一致,其主张依照食品安全法获得赔偿。
霸王茶姬深圳宝安华强广场店工作人员回应称,情况属实,顾客杯子里的异物是他们制作饮料时原材料的盖子。“制作时不小心掉进去了,掉进去后没浮起来,如果浮起来,我们会发现。”
工作人员表示,已就此事提出了赔偿方案。“我们同意给他退款,另外按照这杯价格的三倍进行赔偿,他要1000元钱,我们要他通过第三方渠道维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深圳市宝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可通过12315热线进行投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可要求赔偿损失,并可主张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计算。
对此,有律师指出,商家因操作疏忽导致异物混入饮品,存在明显过错。“消费者可主张赔偿,并非仅按价款三倍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最低赔偿金额为10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为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霸王茶姬曾多次被曝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8月25日,相关媒体发布文章《送检8大奶茶品牌:喜茶奈雪等5家产品检出反式脂肪酸 糖钠含量普遍偏高》。文中称,近期将喜茶、奈雪、蜜雪冰城、茉莉奶白、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沪上阿姨、茶百道8个主流茶饮品牌的“王牌奶茶”送检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品牌的产品中糖和钠含量偏高,长期饮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奈雪的金色山脉珍珠奶茶、茉莉奶白的栀子奶白、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爷爷不泡茶的空山栀子,这5款奶茶被检出反式脂肪酸。
对此,霸王茶姬称,该内容为不实消息。其称,“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来源分为天然来源和加工来源,乳及乳制品中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83g/100g”,霸王茶姬方面表示,“这也导致了使用真奶的茶饮产品在检测中出现微量反式脂肪酸的现象。”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更早之前,今年1月,有网友称,霸王茶姬鲜奶茶中添加了一款名叫“冰勃朗”的液体,成分与植脂末相似。
1月5日深夜,霸王茶姬官方账号发文,对近期的奶茶成分争议做出最新回应。文中提到,冰勃朗是一种“含乳饮料”,执行国家标准,并非植脂末。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对于霸王茶姬的解释,有网友认为,为了让奶茶喝起来口感更好,霸王茶姬合理添加冰勃朗并无大碍;但是也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是纯牛奶,卖这么贵,似乎就不合理了;不过,也有网友说,都喝奶茶了,还在乎胖嘛?也有网友表示:一概不喝。
去年6月,霸王茶姬还曾因部分消费者在饮用霸王茶姬新产品“万里木兰”后出现心悸、心慌等不适反应引发关注。对此,霸王茶姬表示,根据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华测检测出具的“万里木兰”产品成分检测报告,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一杯“拿铁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因此,这或导致很多平时很少喝咖啡或者比较习惯喝淡茶的消费者在饮用“万里木兰”后“睡不着”。同时,霸王茶姬也提示消费者,尽量在白天饮用“万里木兰”,避免在即将休息前饮用。
“趣解商业”注意到,截至10月1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5160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霸王茶姬”。其中,多条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如在店内发现蟑螂乱爬的现象、奶茶中出现虫子和黑色不明物体、口感不对导致腹泻、杯壁上有一只带翅膀的虫子等。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霸王茶姬的负面消息不只局限于食品安全领域。2024年7月,一系列负面事件将霸王茶姬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据媒体报道,7月14日,河南周口一名女子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从霸王茶姬离职后,被店方张贴身份证号公示。她还表示上班时就被店长打压,此事一出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从网传截图中可以看到,公示显示,扶沟一峰广场员工楚某某,多次违反公司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经公司研究,给予开除拉黑处分,三年内不得从事霸王茶姬任何相关工作。
紧接着,7月22日,四川成都一男子称因给霸王茶姬差评,店员直接登门拜访请求删除差评,该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接连的负面事件引发公众质疑,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此评论:“接连负面热搜反映了霸王茶姬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管理存在重大疏忽,价值观无法言传身教,即便当前不少奶茶品牌都是加盟类型,但无论如何,这种基于常识都不应该出现的负面事件就这样堂而皇之发生了,霸王茶姬身为知名品牌商,只能说自身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