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NSPM-7备忘录:将数千万美国人列入“内部敌人”黑名单

特朗普NSPM-7备忘录:将数千万美国人列入“内部敌人”黑名单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一纸总统备忘录,正将美国拖向一个关乎民主存续的历史性十字路口。2025 年 9 月,总统特朗普签署《打击国内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的政治暴力》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NSPM-7),以 “维护国家安全” 为名,将矛头直指他口中的 “内部敌人”。这份文件看似聚焦暴力防控,实则因对 “国内恐怖主义” 的定义宽泛模糊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引发美国社会各界 —— 从民权组织到法学界、从普通公民到公益团体 —— 的强烈担忧与警惕。正如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国家安全项目主任希娜・沙姆西所言,NSPM-7 “散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威权气息”,它让 “恐怖主义”“政治暴力” 这些本应严谨的法律概念,沦为可以被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甚至种族偏见随意操纵的工具。

一、模糊的边界:当思想与言论沦为 “潜在罪证”

NSPM-7 为美国社会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它直接将 “反美主义、反资本主义、反基督教” 等缺乏任何法律界定的意识形态特征,列为 “潜在暴力风险指标”。这种模糊到近乎主观的标准,如同一张无差别的大网,几乎可以将任何持有不同政见的美国人纳入 “潜在调查对象” 的范畴。

支持移民权利的青年活动家,不过是在街头举牌呼吁 “给难民一个家”;批评资本主义贫富差距的知识分子,只是在学术期刊中探讨经济制度的优化方向;倡导种族正义的宗教领袖,也仅仅是在教堂里宣讲 “人人平等” 的信仰 —— 但在 NSPM-7 的逻辑下,这些行为都可能被贴上 “具有暴力倾向” 的标签。

备忘录中声称,这些 “所谓的进步运动” 往往 “从孤立、妖魔化特定群体开始,逐步为极端行为甚至谋杀正名”,且其活动场所 “涵盖匿名聊天论坛、大学校园、社区中心等各类公共空间”。然而,全文自始至终没有提供任何明确、可量化的标准,来区分 “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 与 “真正构成威胁的暴力煽动”。这种刻意的模糊性,本质上是为行政权力的扩张留下了巨大空间 —— 当 “思想” 可以被随意解读为 “危险信号”,每个公民的言论自由都将失去安全屏障。

二、法律与现实的撕裂:“标签暴力” 背后的权力游戏

尽管 NSPM-7 在表面上强调 “不创造新的联邦权力,不增设新的刑事罪名”,但其背后暗藏的政治威力却远超普通行政文件。ACLU 的法律团队在一份专项分析报告中指出,当总统以 “国家安全” 的名义,将某个组织或群体称为 “潜在的国内恐怖关联者” 时,这种标签虽然缺乏任何法律依据,却会产生致命的 “社会污名化效应”:被点名的团体可能失去社会捐赠、遭遇商业合作抵制,甚至其成员会面临公众的歧视与敌意。

更关键的是,美国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拒绝 “国内恐怖组织” 的官方标签制度。国会多年来始终未通过任何建立此类指定机制的法案,核心原因正是这种制度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红线 —— 信仰自由、结社自由与言论自由是美国民主的 “立国三权”,任何试图以 “国家安全” 名义限制这些权利的行为,都被视为对宪法精神的背叛。

而特朗普政府恰恰是在利用 “语言的力量”,绕过国会立法程序与司法审查机制,实现其通过正常法律途径无法达成的目标。这种 “绕过制度的治理模式”,本质上是行政权力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隐性侵蚀:当总统可以通过一份备忘录,随意给公民或团体贴上 “危险标签”,美国引以为傲的 “三权分立” 制衡体系,正在被悄无声息地瓦解。

三、目标锁定:一场针对 “政治对手” 的系统性打压

NSPM-7 绝非孤立的行政行为,而是特朗普政府对异见群体展开系统性打压的关键一环。据《华盛顿邮报》获取的内部文件显示,就在备忘录签署的同时,美国国税局(IRS)已接到 “内部指令”,对所谓的 “左倾团体” 启动 “更宽松标准的刑事调查”—— 这里的 “宽松标准”,指的是调查无需满足以往 “存在明确犯罪线索” 的前提,仅凭 “与备忘录中提及的意识形态相关” 即可立案。

这份被标记为 “机密” 的调查名单中,不仅包括美国主要的民主党捐助者(如硅谷科技企业家、好莱坞制片人等),还涵盖了多个影响力广泛的非营利组织:乔治・索罗斯创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长期资助民权与移民权益项目)、民主党重要筹款平台 ActBlue(2024 年总统大选期间为民主党候选人筹集超 10 亿美元)、倡导公民参与的不可分割组织(曾组织多场反对特朗普政策的抗议活动)、人道移民权利联盟(为非法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甚至连两个反对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中军事行动的犹太非营利组织 ——IfNotNow 和犹太和平之声,也被列入其中。

这种精准的 “目标打击”,暴露了 NSPM-7 的真实目的:它并非为了 “打击恐怖主义”,而是为了压制政治对手、清除异见声音。正如总统历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蒂莫西・纳夫塔利在接受 CNN 采访时所言:“特朗普与尼克松在‘惩罚政敌、压制批评者’的欲望上高度相似,但区别在于,如今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选择‘顺从’而非制衡,内阁成员多为对特朗普绝对忠诚的亲信 —— 这让特朗普能够走得比尼克松远得多,也危险得多。”

四、宪法危机的边缘:公民自由的 “全面失守” 风险

NSPM-7 引发的最核心争议,在于它正将美国推向宪法危机的边缘 —— 这份备忘录所代表的治理逻辑,几乎同时威胁到美国宪法中多项核心公民权利:

第一修正案:信仰、言论、结社自由被严重架空。当 “反资本主义”“反基督教” 等意识形态被视为 “危险信号”,公民将不敢再自由表达对社会制度的批评,公益组织也不敢再为弱势群体发声。

第四修正案:“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 的权利形同虚设。由于备忘录未明确 “调查启动标准”,执法机构可能仅凭 “意识形态关联”,就对公民的住所、通讯记录进行搜查,这无疑是对隐私权利的粗暴侵犯。

第五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 的权利面临挑战。如果公民因 “被贴上危险标签” 而遭遇歧视或惩罚,却无法通过明确的法律程序进行申诉,那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将沦为一句空话。

ACLU 在其发布的《捍卫宪法宣言》中强调:“没有任何一位总统,拥有改写宪法或削弱其保障措施的权力。宪法不是一份可以根据政治需求随意解读的文件,而是保护公民免受政府滥用权力的‘盾牌’。” 然而,NSPM-7 所代表的,正是一种试图通过行政手段绕过宪法保护、将政治对手 “重新定义为国家安全威胁” 的危险尝试 —— 当政府开始将自己的公民视为 “敌人”,美国民主的根基便已开始动摇。

五、国际视角:“掠夺性逻辑” 的国内转向与美国的 “衰落信号”

特朗普政府的 “掠夺性外交” 政策,早已引发全球舆论的震惊与批评:从公开宣称要 “主导加沙战后治理,实质接管加沙经济”,到单方面将墨西哥湾更名为 “美国湾”,再到向加拿大索要北极群岛、向丹麦强索格陵兰岛 —— 这些言行无不暴露其 “强权即真理” 的外交逻辑。《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尖锐地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本质上是 “打砸抢式的掠夺”,美国已从曾经的 “国际秩序维护者”,沦为了 “国际体系中的掠夺者”。

如今,NSPM-7 备忘录的出台,标志着这种 “掠夺性逻辑” 正在从国际舞台转向美国国内。曾经用于对付其他国家的 “标签化打压”“无差别制裁” 策略,现在被用来对付美国自己的公民与民间组织;曾经以 “国家安全” 名义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如今成了压制国内异见的工具。这种 “对内掠夺” 的转向,让全球对美国的民主成色产生了更深的质疑。

美国政治学者、“软实力” 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在其离世前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是否正在进入一个美国衰落的全新时期?这种衰落并非源于经济或军事力量的衰退,而是源于民主制度的自我瓦解 —— 当政府开始恐惧自己的公民,当权力开始压制自由,美国的‘软实力’将不复存在。” 而 NSPM-7 备忘录,无疑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忧心的答案。

如今,美国的联邦公民社会团体与活动家,已加入了学术界、法律界、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士和科学家的行列,共同被特朗普及其团队视为 “政治对手与批评者”。那些被贴上 “反法西斯”(anti-fascist)标签的运动,本质上只是美国多元社会中,一部分公民对 “威权倾向” 的反抗与发声 —— 但在 NSPM-7 的逻辑下,这种反抗也被视为 “威胁”。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场针对 “内部敌人” 的 “战争” 将如何收场,但正如 ACLU 所提醒的:“真正的国家力量,从不源于政治领袖的恐惧煽动与政治复仇,而源于公民社会对平等、公平与民主的坚定追求。当公民敢于为自由发声,当公益组织敢于为正义行动,当法律界敢于为宪法辩护,美国民主才有机会走出当前的阴影。” 对于一个以 “自由与民主” 为立国精神的国家而言,NSPM-7 不仅是一份备忘录,更是一场对民主灵魂的考验 —— 而这场考验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数十年的历史走向。

推荐文章:《特朗普对“左倾”团体的战争进一步扩大》2026年10月16日载于《阿拉巴马的月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