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步入“无旺季”,舍得酒能否求得真“自在”?
导语:“旺季”餐饮包间预订量明显下降,整桌人“滴酒不沾”;区域市场政务、商务送礼需求几乎消失。
一场旨在“共谋未来”的经销商大会,难掩舍得酒业(600702.SH)在当下的现实寒意。
10月13日,2025舍得酒业华东华南经销商大会在南京举行。总裁唐珲表示,舍得将坚持“不变”的战略定力,更通过“求变”来实现创新破局。
与大会上舍得管理层高调释放的“信心”相比,经销商端的实际情况则显得艰难。
一位经销商透露,今年舍得的全国动销整体疲弱,各地市场普遍出现库存积压。
“有些货不敢多拿,压货太久资金周转不过来。”他的仓库里堆着的品味舍得和舍之道,已有近四个月没有明显消化,资金回笼压力不小。另一位经销商则坦言,现在卖一瓶智慧舍得几乎没什么利润,批价在450元左右,和电商零售价比还可能倒挂。
图源:智慧舍得百亿补贴价格
除了智慧舍得,根据业内数据,目前舍得的主力产品中,舍之道批价约135元,品味舍得维持在310至320元之间。随着整体出货节奏放缓,渠道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限,甚至有的经销商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全国不少白酒品牌都面临回款不畅、库存高企的问题。一些二级分销商开始清理库存,以低价出货来换取现金流。酒厂的出厂价体系难以稳定,经销商的角色也在被迫调整。
在销售端遇冷的同时,舍得也在尝试通过产品创新寻找突破。
今年8月,舍得推出了新品29度“舍得自在”,定位“轻饮生活”,希望在低度酒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选在京东平台首发,是为了借助电商流量打造年轻化形象。
官方数据显示,8月30日“舍得自在”上线发布,36小时内加购人数超过2万,订单量超过1.2万单,一度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舍得自在”发布时,京东订单量(单瓶装),图源:XN知酒
微妙的是,截至10月16日,京东旗舰店显示该规格(单瓶装)实际成交为2000单+,低于此前公布的预售成绩。如把2瓶、6瓶等3个规格合并计算,合计订单量则超过1.24万瓶。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酒企在新品上市时会借助平台活动营造热度,但持续动销是另一回事。
一位长期关注白酒行业的分析师认为,舍得的这一尝试更像是一次“形象工程”,希望借“自在”这一概念建立一个更年轻、更轻松的品牌心智。
酒企努力维系渠道关系,并通过低度新品打开年轻市场的行为,能够理解。但当前市场环境的制约,使任何“创新”都显得步履沉重。
今年以来,白酒市场的整体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两节,原本是白酒销售的重要节点,但今年动销同比下滑15%至20%,超出此前业内预期的5%至10%。
尤其在礼品和商务消费领域,出货明显减弱。多位经销商反馈,节日期间企业采购、政务团购的量大幅减少,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无团购”的情况。
“宴席消费还算稳定,但送礼场景掉得厉害。”一位川渝地区的代理商表示,9月以来,该地区宴席桌数与去年持平,但用酒量下降;再加上“以往可送可不送的礼,干脆就不送了”,两节期间整体动销量较去年下降近两成。
业内人士分析,送礼需求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大环境使然,叠加此前“禁酒令”,商务支出尤其中小企业预算收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送酒的热情下降,送礼更倾向于现金或电子礼品卡。
河南、甘肃等传统白酒消费大省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河南市场的餐饮包间预订量9月同比下降约20%,白酒开瓶数同步减少;甘肃市场的团购客户采购明显减少,政务、商务送礼需求几乎消失。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局面让白酒市场的“淡旺季”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再是“逢节必旺”的结构。
而在消费层面,人们的饮酒习惯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婚宴、家庭聚会等传统白酒消费场景的萎缩,尤为明显。一位从事婚庆服务的人士透露,今年婚宴咨询量虽然比去年增加三成,但婚宴上开瓶量却比2018年减少了一半。
她观察到,现在的婚礼仪式化更强,“速战速决”,敬酒也多以饮料替代。“白酒摆在桌上,很多都原封不动退回去了。”她说。
而且,2024年所谓“寡妇年”延迟的需求于今年释放完毕后,明年婚宴也将回归常态,大致应该会是今年60%左右的水平。到时婚宴用白酒就会更少。
另有消费者反映,在今年的国庆假期参加婚宴时,整桌人“滴酒未沾”的情况屡见不鲜。多数宾客要么开车,要么出于健康考虑不再饮酒。
“回老家参加了两次聚会,两次都是整桌人一口酒没喝,就是吃点饭聊聊天。”
这种变化正在削弱白酒作为社交媒介的功能。过去的“劝酒文化”,渐渐被更理性的饮食观取代,年轻一代对白酒的兴趣明显下降。“真喝白酒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基本都在喝饮料,再过10年真不敢想象。”
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系统性转移。婚宴、礼品、商务是白酒三大核心场景,而这三类场景几乎同时承压,导致整体需求难以回升。
尤其是在禁酒令及经济调整的综合影响下,社会库存持续增加。即便是头部品牌,也难以通过节日促销来改变整体走势。
按照业内对行业周期的判断,2022年被视为新一轮调整的起点。若参照以往经验,通常五年为一个调整周期,意味着今年应进入第四年,即将走出底部。但从目前动销、利润和价格几方面指标来看,行业反转迹象并不明显。
一位华北经销商坦言,现在经销商的资金实力确实比上一轮(2013年-2014年)调整期更强,可以支撑两三年;但如果需求持续低迷,“韧性再强也扛不住”。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白酒行业的价格体系正趋向扁平化,比如飞天茅台的市场价低于1800元,几乎已接近经销商成本价,这种情况在过去十年未曾出现。
图源:今日酒价
未来,白酒行业或进入类似家电、手机行业的“渠道集中化”阶段,经销商可能更多扮演配送或垫资角色,而非利润主体。但由于白酒存在团购、社交礼赠等特殊属性,这种转型过程,注定不会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