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消金急转向:优化线下团队,加码线上助贷

500

来源 | 镭射财经

线上消费金融业务调整加剧,线下亦然。

受展业成本、资产风险等压力影响,近两年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呈现较大波动,头部线下消金公司纷纷回撤战线,掉头转型。兴业消金即是一个缩影。

作为业内最大线下消金公司,兴业消金2023年以来业绩大幅震荡,于今年上半年快速拉回增长。业绩变化背后,其展业策略也相应改变。

行业人士表示,兴业消金今年利润增长取决于一个重要支撑——线上助贷业务。细分来看,其中分润业务的增长较多,固收模式的占比不高,主要对接对客定价IRR 24%以内的资产。

此外,「镭射财经」还从行业内了解到,兴业消金准备继续拓展助贷合作业务,或与部分头部助贷机构合作“联合运营”,推动自营业务向次级客群渗透。

线上转型提速,线下优化同步。去年以来,兴业消金管理层调整,持续优化线下展业团队,强化线下业务与母行融合,加快处置线下不良资产,目的便是降本增效,避免线下业务拖业绩后腿。

线下巨头业务转向,既考验新的领导层战略决断,也将开启一轮新的增长预期。

业绩逆袭翻倍,助贷功不可没

2025年上半年,兴业消金业绩表现亮眼,录得净利8.68亿元,同比大增213%。相比之下,其2024年净利润大跌77%,2023年净利润下跌25.6%。

500

对于此前业绩下滑,主要原因还是信用风险承压,尤其是线下业务风险积压。而今年重返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动作:

一是信贷业务转型线上,加大助贷业务合作。

二是清理历史资产包袱,线下业务降本增效,以及加快甩卖不良资产回血。

自2023开始,兴业消费金融逐步提升线上业务占比。数据显示,2024 年末兴业消金线上业务贷款余额为 250.47 亿元,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 30.57%;2023 年末线上业务贷款余额为 247.77 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 28.67%。

500

兴业消金能在短期内快速拉升线上业务占比,自然离不开助贷合作模式。其助贷业务策略比较明确,通过与具有担保资质的融资担保公司等合作机构开展线上业务合作,以担保增信、分润等模式开拓线上业务。

8月,兴业消金披露了助贷合作名单,揭开线上转型密码。根据名单数据,兴业消金与 24 家互联网助贷方、21家增信机构合作,其中包括度小满、美团小贷、京东、奇富、分期乐、小赢等头部平台。

除了传统的分润助贷合作,兴业消金接下来还可能布局联合运营业务,借力助贷科技能力扩张自营业务。经从行业内获悉,兴业消金与部分头部助贷机构进行接洽,或准备“联合运营”次级客群。

其实,在兴业消金之前,消金公司中已有多家机构与助贷平台合作联合运营业务。联合运营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监管要求消金公司增信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因此很多自营能力较弱的消金公司选择了与助贷机构联合运营。

在联合运营风险分担层面,展业模式多为半兜底模式,助贷机构以收取的担保费、分润服务费作为安全垫,进行客户逾期风险补偿,超过安全垫的风险部分由消金公司承担。

清理不良包袱,两年甩卖70亿不良

开拓助贷新增业务的同时,兴业消金也在积极甩卖不良资产,加快回血。

据不完全统计,兴业消金近两年甩卖70亿不良资产。其中,2024年处理“个贷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金额约22亿元,2025年上半年转让不良贷款资产包约48.62亿元,位居消金行业第二,仅次于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金加大处置不良的原因包括:(1)线下不良生成增加;(2)资产质量承压,核销压力大;(3)处置不良加速回流资金;(4)近几年“关注类贷款”在增长,潜在新增不良或增加,为以后储备核销资源。

历史业绩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兴业消金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6.04亿元、21.49亿元 、24.00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14%、2.49%、2.93%,核销处置后的不良率连续上升。其中,线下业务风险逐步显露。

500

相比其他部分头部机构,兴业消金的不良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比如,兴业消金2024年末的不良率远高于同业机构招联消金的1.95%,蚂蚁消金的1.78%。

与此同时,兴业消金未进入不良贷款阶段的“关注类贷款”在增长,资产潜在风险增加。2024年末,兴业消金“关注类贷款”余额33.84亿元,同比增长71%;“关注类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中占比,从2023年的2.41%升至4.13%。

而在整体逾期贷款层面,截至2024年末,兴业消金逾期贷款余额为48.33亿元,在总贷款中占比为5.90%,依然偏高。

不过,经公司果断转型线上低风险业务,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今年兴业消金的资产质量已有所好转。

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消费金融不良贷款余额为21.05亿元,不良率为2.61%,与2024年末相比不良贷款余额减少了2.95亿元,不良率下降了0.32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 “双降”。

优化线下业务,全力降本增效

尽管兴业消金不断加码线上助贷业务,但线下业务仍是其资产大盘的重要支撑。业绩扭转背后,自然也受线下业务降本增效影响。

作为兴业银行的控股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在融资来源和资本金补充等方面获得母行持续支持,共享母行客户资源、营销渠道和风险管理经验,在行业内以线下业务闻名。

兴业消金线下展业模式由直销团队采用“上门收件、亲核亲访”,通过面谈面签核查。 展业区域方面,借助母行网点优势,2024年末线下事业(业务)部24家,展业区域覆盖55座城市,并设置2个特色业务部。

截至2024年末,兴业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贷款余额为568.90亿元,在总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69.43%,相比2023年的71.33%略为下滑。

随着行业发展和线下市场变化,兴业消金线下业务也开始寻求转型,一方面持续优化渠道布局,力促线下、线上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大力降本增效。

据了解,兴业消金对部分展业区域的市场团队进行优化,同时深化与兴业银行进行股东业务协同运作。

(1)联合营销。2015年8月起,兴业消费金融开启与兴业银行社区银行业务协同,通过客户资源共享、配套业务政策、客户经理驻点等联合营销。

(2)业务融合。兴业消金与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厦门分行、合肥分行、太原分行等零售基础良好的分行试点业务融合工作,打通分行零售客户经理、信用卡客户经理与消费金融客户经理三支队伍综合营销体制,“统一模式、统一话术、统一风控”, “一张面孔对客户”。

在股东协同业务中,兴业消金主要承接了兴业银行地方分行不能做的客群(比如员工客群、拒量客群等)、信用卡部分想做大额现金贷的客群。比如,兴业消金“白领贷”给兴业银行集团员工及配偶发放贷款,员工贷也是兴业消金早期打底资产。

边融合边优化,兴业消金压降了线下业务成本之后,也能将更多资源投向线上助贷转型。眼下,与线下业务形成反差的是,兴业消金线上业务仍在壮大团队,继续扩张。

一进一退之间,这家老牌线下消金公司也将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