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价值的平型关深度游
如果说这次国庆县城旅行,哪里最有价值、最有意义,那我第一个推荐平型关景区。平型关景区非常大,而且全部免费。这里集齐了抗日首胜的红色基因、明长城遗址的粗狂震撼,以及晋东北的独特民俗。
平型关,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精神的象征。早晨从灵丘县城出发,一路走国道前往平型关,其中还有一段路正在修建,造成了小小的堵车。大约一个多小时抵达第一站乔沟,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停车场容量也很大。十点有抗战情景剧表演,在暖场期间一个大姨在唱着“晋北RAP”,倒也不失趣味。
乔沟景区的抗战情景剧表演。
广场后方是一大面纪念墙,上面有平型关景区的介绍,以及几大幅壁画,介绍平型关战斗的重要过程。
乔沟为长10公里的狭长沟壑,两侧崖壁高达20米,道路宽度仅容一辆汽车通过。其西接雁门关、东通京蓟地区,构成山西与华北的交通咽喉。1937年平型关战役期间,八路军115师在此伏击日军,取得首胜。但目前因为地质灾害,乔沟已经不让游客通行了,留下了一个遗憾。
从乔沟出发,大约5公里就能抵达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进门的时候要交10元停车费,然后按人数免费领取门票。
我们停好车以后,先步行前往115师指挥所遗址。这是一条约1公里的盘山道,可以租用小拖拉机,收费100元半小时,也可以乘坐步战车造型的车辆,收费30元每人。我们觉得不太值,选择步行,走了大概20分钟就到了指挥所遗址。顺着登山石道走上去,发现指挥所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房子、里面架设电话电台之类的,而是一个亭子。看介绍得知,当年林彪、聂荣臻就是在这个山头,实时察看并指挥乔沟方向各团战斗行动。
115师指挥所遗址广场。
指挥所遗址正面。
指挥所遗址目前是个亭子。从指挥所下来,登上另外一个山坡,前往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登山道有几百级台阶,几乎没有游客登临。路上还有好几个工人在施工,维修已经腐烂的木质扶手。
纪念碑建于1997年平型关大捷60周年前夕,由杨成武将军题写碑名。1937年时,杨成武任115师独立团团长,亲历了平型关战役。碑阴碑文记载战役过程与意义。碑基高1.15米象征115师,碑座高1.937米对应1937年,碑体高9.25米指代9月25日战役日期,整体设计通过尺寸编码强化历史记忆。杨成武将军题写的纪念碑。
纪念碑背面。
从纪念碑远眺远方的群山。
站在纪念碑旁,视野十分开阔,四周都是高山,层峦叠嶂,气势非凡。这里是恒山山脉与五台山山脉的交叉地带,陡峭的山势为八路军提供了最好的隐蔽,果然是游击战的绝佳场所。在这儿,也能切身感受到八路军战斗的艰难。
沿着盘山路走下去,参观纪念馆。正门是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群像,两边是大型的题词碑,是多名领导人关于平型关大捷的评价,最有名的是毛主席的题词“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馆内有介绍,参战部队走出了四位元帅、一位大将。
纪念馆详细介绍了平型关大捷发生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和巨大影响。正如八路军军歌所言“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纪念馆里还有一个半景画,是一个巨型的沙盘,向下延伸至山谷处,远处是一幅巨大的壁画。随着节目开始,立体投影出战场态势,以及八路军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场景。结束时,有人大喊“打倒小日本”,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平型关大捷半景画。
八路军军歌。
毛主席等领导人的题词。
朱德等领导人的题词。离开纪念馆,驾车前往平型关长城。停车场不收费,只要登记身份信息即可。步行走上关楼,城墙建造与八达岭相似,只是长度很短,十几分钟就能走完全程。在城墙里有玻璃盖,下面是维修前的长城原始模样。
平型关关隘。下面的彩条原本是长城一号公路。
平型关长城。这座城楼是大同与忻州的分割线,关楼下方有行车道,贯通的是长城一号公路。但节假日城门关闭,方便游客们尽情观赏。
长城关墙出来后不久,就抵达了关口。这是一座残缺的土墙,城楼有经过一些修缮,但还有很多土墙保留着原始的模样。现场贴有一张照片,显示当年八路军从这里出征,前往平型关战场。
平型关关口。
关口。
城楼土墙长满了杂草。关口可以爬上去,上面有几座简陋的庙宇,但都不开门,还长着一颗大榆树。往前走一点,是城墙的遗址,上面长满了杂草,增加了历史的沧桑感。
关口里面是一座村庄,有戏台、庙宇等建筑,在里面步行了一会儿,感受了一下传统居民生活。
击毙阿部规秀的李二喜,是灵丘人。
下午,参观了老爷庙争夺战遗址和115师师部旧址,很受教育也很有感触。
正如纪念馆里各种评价所言,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士气,也充分说明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到平型关接受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历史启迪未来。
林彪、聂荣臻在指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