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驱离的是F-22
央视只报道“外军隐身战机”,再说到该型飞机再也没有回到中国近海过,坊间就有人信誓旦旦说这是F-22。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未必值得大庆大贺,因为F-22在有意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是一种极限测试,只是测试失败了。
人们可以质疑F-22和美国飞行员,但F-22的主要作战模式是超巡,条令如此,训练如此,实用中也如此,这应该没有疑问。在高风险空域主动放弃超巡,而进入中空中速缠斗,只有一种可能:在对方擅长的条件下,测试对方的飞机和飞行员。但这个测试又采用了不合理的战术动作:水平机动,而不是更可以发挥F-22推重比的垂直机动。这只能强化“目的在测试”的假想。
歼-16出海巡逻,对方可以从雷达上判明机型。歼-16是中国空中三剑客之一,在国土防空和空地攻击中都很重要,摸清歼-16的性能很重要。但歼-16的基本性能受到苏-27的基本设计限制,双座、结构加强后增加了重量,涡扇10B增推后,机动性有什么细微影响只有中国空军清楚,美国空军(有冷战后灰色渠道获得的早期苏-27,用作红军中队训练)需要摸清。
F-35在缠斗中被碾压的风险太大,派F-22来测试,这是可能的。但既然是测试,就不可能派菜鸟飞行员,这点重视还是起码的,部队指挥官也不会冒“训练无能、指挥不力”而影响未来晋升的风险。也不宜对美国空军精锐中队的一般飞行员过于低估。但测试就有测试的范围,不是“自由搏击”,所以有了主动放弃超巡和垂直机动的推测。
不管来的是F-22还是F-35,交汇都不可能在超巡状态下,歼-16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超音速机动能力缺乏(这需要推力转向或者针对性的气动设计,四代半以前都只有超音速冲刺能力,没有超音速机动能力),超音速耐力更加缺乏,几分钟加力推力就只能返航了。交汇也不是在垂直机动中发生的,那就不是“顺势拉高反扣,然后头顶头”还能对大速度脱离的(此处应该暗示水平加速,而不是垂直爬升)僚机保持锁定了。
F-35做不了超巡和垂直机动(是垂直机动的推重比不够,爬升乏力,流窜到中国近海还不可能轻载,燃油不够都回不去);F-22能但不做,因为在有意测试。
如果这样的推测合理的话,那人们应该欢欣,但不宜过度,因为对方并没有放手博弈,只是在以为“以己之短击彼之长”中也能击败歼-16的测试中失败了。F-22如果真的与歼-16交战,除非飞行员蠢透了,不会这样打。如果你认为美国飞行员就是蠢透了,而且统统蠢透了,没问题,你高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