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沈逸老师口中那种速胜论速败论反复横跳的人
昨天看了新西兰三妹那档节目沈逸老师国庆加更,看完之后受益匪浅,我甚至感觉三妹和沈老师是不是就想聊一下K签才加更了一期。
节目里当沈老师说让我们有点自信,不要一边说着《论持久战》,一边在速胜论和速败论中间反复横跳。我听到这里会心一笑,因为我就是这种人。但是我不以为耻,因为这就是我们这种普通人的常态。
其实我很红,我对共产党整体上是有信心的。一方面,我知道很多事情是人性,共产党人不可能都是圣人,所以队伍里面总有坏分子才是正常的,像美国完全没有贪污、渎职的官员,那才是不正常。沈逸老师在节目里就表达了一下国家和党的纠错机制。纠错机制还有效,正是我依然有信心,时常速胜论的原因。
但为什么我又时常会产生速败论的情绪呢?
因为我没信心,就像K签、预制菜这种重大公共议题,我对它的博弈结果是没有信心的。因为博弈的结果不可能是取消K签,也不可能彻底消灭预制菜加工行业,那么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实际上都是支持K签和预制菜的人赢了。
K签有点像毒教材、影视文化行业,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事不对,但是只要关键岗位、关键节点的人跟群众主流意见不一致,他们就能把事情做了。虽然我们有一定的纠错机制,不至于放任他们恣意狂飙,但面对他们日拱一卒,我真的没信心。
很多人关注预制菜,是在关注饮食健康。实际上远比饮食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又一次想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角度跟普通个体户和地方小企业抢饭吃。预制菜和外卖、社区团菜一样,看起来给了大家方便,但实际上是在摧毁中国社会稳定的蓄水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前咱们说攒点小钱之后、或者失业之后最无脑的投资就是开小餐馆、开小卖部、卖卖水果蔬菜。在不太遥远的三十年前,这种人我们管他们叫个体户。和开网约车一样,这是中下层城市居民最后的自留地。一如农村的土地是进城务工劳动者最后的保障一样。但面对预制菜、外卖拼好饭、社区团菜,传统的夫妻店、地方的小型连锁超市根本毫无还手之力。今天,他们让外卖骑手、工地最基层的包工头去办个体户营业执照,以便帮他们避税。
女性主义泛滥,传统婚姻关系逐渐瓦解,生育率持续走低,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我刚壮年,我在交社保,我只是想问我将来退休领的养老金谁来出?那时候的无人驾驶网约车和工厂里的具身机器人会交社保吗?我更直白的讲,我们敢对充分无人化的行业的公司收额外的税来填补社会保障的亏空吗?那样会不会别说是破坏营商环境?
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孩子的家长,我可以说国家在推动教育公平领域的所有努力,所有费用减免,实际上都被教辅行业十倍的拿回去了。现在虽然“京东方”们被打击了,但是补课问题更加严重了,初三一年花个五万十万的补课费都是稀松平常的。当然我可以不鸡娃,我可以躺平,让孩子也躺平。我的教育水平可以保证我至少能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但我孩子的孩子呢?不就变成四六不懂的MAGA红脖子了吗。
哦,变成“黄脖子”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可能是我的孩子根本不会结婚,也不会有孩子。
我没信心,是因为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可以上升到人类文明高度来讨论的重大考验,那就是我们从生产力层面似乎真的要摸到共产主义的门槛了。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核聚变、太空电站、人工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真的能做到物质极大丰富。其实仅从吃的穿的来讲,哪怕是2025年的今天实际上全世界生产的食物和衣服可以让全人类都吃饱穿暖,但现实并不是这样,这个大家也是知道的。
前面就是一个文明的大过滤器,这一次我们走在最前面了,没外国能让我们摸石头了,我们能过去吗?
甚至说,我们最终能过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多少代价,而我和我的家人会不会成为那个代价?
我有信心我们能迈过这个大过滤器,但我没信心我和我的家人一定不会成为那个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