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大而不强?
国庆节突然想到的话题,不过倒不是灵机一动而是早就有所感悟,只不过没有时机说。
比如说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你去哪里旅游(北方去的较少),特别是南方旅游景点,景区里的店铺里清一色卖的都是垃圾(批发小商品),就这还有N多人在那边逛 、看、买 ,我也是无语了,你说中国物联网那么发达,全球NO1的存在,你什么东西不能从网上淘?品种全、覆盖广、价格还实惠,那怕质量上也过硬,这旅游景点的货色既单一重复又伪劣,价格还非常高... 这些都算了,关键是你价格高就高了呗,拿点好东西出来卖啊,也就是说 ,中国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同质化异常严重,缺乏地方特色与文化创新。
第二是开发理念也不行,这些商品与景区文化关联弱,缺乏深度挖掘 。
第三是商品种类也单一,主要都是集中在小饰品(地摊货,手串啥的) ,还有一些拉拉西西的工艺品 ,品种又单一 。
上述三条明显凸显出了文化产业,市场还有观念上的落后。
第四是旅游产业重心依赖门票经济 。
我去过东南亚与日本,东南亚么说实话也一般,但比我们稍微好些,日本就做的极其好了,日本深度挖掘地域文化IP ,更注重传统工艺的(这方面差距最最大,我比较欣赏日本人间国宝认证制度), 还非常在传统工艺上赋予巧妙的现代设计,传统+现代 更能激发大众消费欲, 手工帝也偏爱日本,因为日本还在沉浸式体验上做足功夫,比如有些温泉乡还可以参与木偶彩绘制作等(市松人形闻名世界)。
也就是简单点说,日本的旅游业更专注打造消费领域,不靠门票与人头赚钱。
至于全球旅游业之王的美国更是含金量十足,虽然我没去过美国,但是知乎上很多去过的人已经解析的头头是道了,美国注重创意设计与文化内涵(流行+传统) ,产业链条延伸和日本一样,品种丰富,花样繁多 。
讲真,国庆这种出门堵车,景区人挤人看人头,逛店又是拉拉西西 ,这些东西送我都不要嫌弃占地方 ... 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出门的,玩起来也不痛快,身心俱疲 ,没多大意思 ,你们说呢?呆在家玩游戏看直播侃大山不舒服吗?(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