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多成功,往工业生产转化的阻力和难度就有多大
【本文由“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中国近现当代史上的几大历史架空幻觉》评论区,标题为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 Lawrenceglow
没毛病,
所谓“华夏则华夏之,入夷狄则夷狄之”,什么意思呢?
在 “华夷之辨” 的语境里,若个体或群体遵循华夏的礼仪规范、道德准则,践行华夏的文化传统,那么就被视作华夏成员。
反之,即便拥有华夏血统,但行为和文化上采用夷狄的方式,便会被当作夷狄看待。
例如,历史上一些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像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积极学习汉族的礼仪制度、语言文字,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使得北魏在文化层面逐渐向华夏靠拢,进而被华夏文化圈所接纳 。
清朝并没有发明新的文化,而是采纳了华夏的礼仪规范、道德准则,践行华夏的文化传统
所以他就是华夏文明(即汉文明)了
西方和日本想从否定某个时期在中国的主导统治政府为非汉文化政权,从而达到割裂中华文明历史连续性的目的,并进一步掩饰自己的侵略性才是一切问题的起源。
“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日本人为了这个目的炮制的观念
这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不能上当
古代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多成功,往工业生产转化的阻力和难度就有多大,人们的成功之处往往就是他下一次失败的诱因,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
人们常常会从自己的成功之处寻找经验,越成功的地方,人们对自己获得的经验就越自信,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维框架的难度就越大,所以走工业化道路,中国全方位转型的难度是极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形成的一整套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将农业生产与哲学、美学、文化乃至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社会符合农业生产的独特节律,打破这种节律,全面进入工业社会,是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这种代价往往意味着剧烈的社会动荡!
明末的种种失败,归根到底是明朝工业化生产发展之后,掌握资本的一批垄断大地主大商人侵蚀政治权利,引发中央政权政治动员能力下降,继而出现一系列内忧外患,具体表现在对内收不上商税,财政崩溃,过分压榨农民,引发起义,对外军事能力下降,战争屡屡失败,最终导致政权崩溃,被满清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