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弘:长城——中国文化自信之源
现在有个现象,就是在每年的艺考的时候,近百万的艺术学子,如同千军万马般的涌向美术院校的西方审美素描的独木桥,我们一直嘲笑古人八股文的科举制度,那么今天的全国美术院校的这种单一的西方素描的这种招生标准,像不像古代的八股文,好不容易挤进大学校园,规规矩矩宣本照科按照固定的教学大纲去学习艺术,难免就会变成千人一面。
35年前我就是这样过来的,那么今天的美术学子依然如此,作为职业艺术家,四十岁之前,我一直迷恋于西方美术,西方大师画册里的那种造型、色彩、构图和气质,和咱们提倡的那种艺术为人民服务,风格趋同的中国画样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给我这个学国画的一直崇拜齐白石的学子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灵冲击。
但是到了2011年我就突然画不动了,作为一名现代水墨画家,我陷入了困境,重新回归宋元的传统,会被同行嘲笑泥古不化,我又不愿意回归那种千军万马的统一的那种单一风格,在这种悖论下,我觉得非常的痛苦,那么我应该怎么办,我自己的绘画或者我们中国现在的绘画应该去往哪里?
那么唐代的画家张璪有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点醒了我,师法自然,相由心生。
我选择了以长城为师,沿着长城写生考察,希望这样能够寻找到遗失的文化根脉,那么说走就走。2014年6月,我们从辽宁丹东虎山出发,由东向西沿着长城写生考察,至今为止已经十一年零三个月,行程十万多公里。
在这行走当中我发现长城其实有两条线,一条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长城,其实就是城墙,我们去八达岭看到的是城墙;一条是长城沿线戍边的关口,那些边关古堡,那么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考察了长城沿线的边关古堡有六百多个,摄影照片我们拍了有三十多万张,那么现在有三万多G的影像数据。
那么长城精神是什么,就是长城沿线明代戍边士兵们的后裔们,他们世世代代在长城边上春耕秋种,坚韧不拔,繁衍生息的那种烟火味,很多人认为长城是懦弱封闭的象征,我认为这种烟火味,恰恰是咱们生生不息的中国长城精神。
2011年我去英国,做学术交流展览的时候,在英国看了哈德良长城,英国的艺术家告诉我,长城是强权的象征,反过来再想我们古代的那些国家,齐国、秦国包括大明,其实他们都是为了确立主权,强势划分边界,其实和罗马大帝是一样的,这是我走长城以后才发现的。
我们在走长城的时候,会招一些体验者,跟着我们一起走长城,当时有一位加拿大的华裔女生,跟着我们走了半个月的长城,走到了阳关,就问她“你说什么是长城”,她说“张老师,我认为长城是爱,君王爱他自己的国家,没错吧,国家是他自己打下来的,他爱他的子民,因为他不想打仗,不想流血牺牲,怎么办,筑长城以求山河永固万民安乐,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一种进步”。
修长城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是我们中华民族守望和平的见证,长城的修建不仅重塑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的秩序,更展现出一种融合了防御与开放的双重智慧,虽然它非常的封闭,却并没有切断与对外的交往。
有几百个关口,在他们的关口边上会设立茶马互市,那么在驻军的监督下,为两边的老百姓建立一个平等的有序的贸易场所,这些关口变成了经济与文化交流互通的枢纽,这就是长城开放性的体现。
长城体现防御的坚定,同时也传递了融合的诚意,历经两千年的积淀,到今天长城肯定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屏障,成为了一条万里多元生态文化带,始终在安全与开放,自我与外界之间寻求一种长期的生态文化平衡。
那么我们的艺术家,也应该借鉴长城文化生态,扎根传统,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要敞开胸怀,与世界各民族艺术深入文化交流。唯有在自省中交流,在创新中借鉴,那么艺术才能获得持久而鲜活的生命力。
十一年来我们团队发现,31处珍贵长城壁画,这31处我们发现的都是没有记载,你查不到的,其中有14处濒危壁画,就是我们再不去关注它就塌了,经过我们团队不断的呼吁,直接或者间接保护长城这种壁画修缮有13处,现在这13处都已经评为了文保单位。
比如山西河曲下养仓村的白云庵,现在是地市级文保单位,其中娘娘殿壁画,入选《山西省壁画全集》的封面,大家可以看得到,并且这幅壁画入选中央美院壁画系临摹教材,我们保护的这些长城文物的目的,就是想让这些鲜活的长城文物继续活下去。
其中保护了文保单位的壁画,有200多平米、265幅,我临摹手稿有500多张,在这厚厚的手稿中,我个人找到了我绘画的方向,也触摸到了中国绘画的一个源头。
那么这个就是刚才我说的白云庵,娘娘殿的原貌到今天修好的样子,这个是我们自筹资金保护的第一处长城壁画地。
这个是山西省大同天镇水磨口的龙王庙,从这些壁画我们发现,长城的多元生态文化,最生动地体现在长城沿线的那些壁画里面,其中河北万全张家口的龙王庙壁画特别的精美,壁画中描绘的是龙族天神的神仙世界,同时将当地居民的生活融入了神殿壁画,龙王威风凛凛,也许当年的画师,最得意的是角落里的几笔人间烟火。
大家可以看一下右下角那个黄色的房子,原壁画也不清楚,我们这已经算是高清图了,就是右下角那个黄黄的房子是人间,上面是神仙境界,也许画师明白,只有这些小人物才是壁画真正的灵魂,那么我们的画师已经得道成仙乘风归去,但是这种人间烟火依然永不断绝。
这是山西河曲,岱岳庙的龙母殿壁画,里面是刮皮器,没有想到吧,而且三百年前这个刮皮器,和今天你在集上买的刮皮器一模一样,以此证明刮皮器一定是中国人原创,那么这个就是咱们古人的生活智慧。
都说我们中国画不写实,你看看那个西瓜,那个西瓜等于它是自然熟,中间会有那个干瓤,那个白缝,大家看到没有,我觉得这个用惊艳形容一点不过分。
实际上我最想推荐的是这幅壁画,我认为最惊艳的是厨娘,这个揉面的穿着半透明吊带的厨娘,放到今天的巴黎时装周,我认为它都不为过,这个不仅仅颠覆了,原来我们对神殿壁画的认知,也颠覆了我们对古代妇女,保守拘谨的刻板印象。其实您发现人家那时候穿的,比今天的你们还时髦。
我们通过这幅壁画,很直观的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的生活的真实状态,因此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古代的画师不但敬畏神仙,也尊重自己的生活,把民间的烟火气画进了神殿,直观地展现了古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的状态,这个就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最宝贵的途径。
所以民间艺术最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有信仰的香火味,又带有生活的烟火气儿,我坚信咱们的美术史就写了一半,还有一半遗落在民间。
我个人绘画的源头是什么呢,首先是剪纸对我的影响,发现了剪纸艺术那种火红火红的美,这是一种生命的勃勃生机,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火红的日子的一种期望。
在剪纸艺术的影响下,我做过很多剪纸风格的创作,这个老虎就是我剪的。
其次是敦煌艺术对我个人的艺术的洗礼,敦煌艺术就是长城艺术的代表,因此我们就对敦煌的壁画艺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观摩,敦煌艺术深深的震撼着我。
有一次,我有一个想法,如果让古代的那些无名的敦煌画师们,加入到今天千军万马的那种美术考试大军,去比拼那种基于西方审美体系的素描考试,我个人认为,他们一定是被落选的那一批。
因为今天的艺考的独木桥,它衡量的是西方造型的素描标准,而敦煌画师们所传承和创造的是另一套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体系,它是两个审美体系,那么他们的伟大,更证明了艺术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唯一性的。可正是这些不懂素描的匠人们,却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敦煌艺术。
这提醒我们中华文化自信和根基,远远早于且不同于西方的标准,它就深深的根植于敦煌这样的艺术瑰宝之中,根植于长城内外所孕育的无数的文化遗产之中。
我在莫高窟学习了一百多个石窟,其中北凉时期的壁画仅仅用了红、白、黑三种颜色,这种千年的中国味儿,彻底的把我征服了,那么右边这幅壁画,是我用了剪纸的手法,临摹了咱们两千年的壁画《太子出行图》。
此后,我就一直在想找那块红,因为红、白、黑,好像黑就是墨汁,这个简单,白我就空出来就行了,但是这个红就变成了最难找的,那么我遍寻北京的画材店,没有找到那么一块我喜欢的或者符合我心里的那块红的颜色。
有一次,我在威海锦纶艺术馆搞创作的时候,王笑馆长给我提供了一块他收藏的颜色,因为这些艺术馆会收藏各种各样的藏品,墨呀颜色,他给我一块红,这块红它既不是朱膘,它比朱膘要红,但又比传统的朱砂色要亮,最后圈子里的好朋友说那叫"明弘红"。我就找到了我自己的颜色,也许这也就是长城带给我的福报。
我现在的作品,力求给观众带去一份喜悦之情,如果在十几年前好朋友说,老张您给我画个大牡丹,我挂上牡丹以后,这个叫荣华富贵,我觉得太俗了,您找我我也不干,那么今天我心境变了,只要是一份美好的祝福,无论是花开富贵,什么日进斗金,只要你来找我,我就欣然给你画一张,当然我得有时间。
其实回头想想,牡丹也好兰花也好狗尾巴草,都是植物没什么区别,也没什么雅俗之分,是我们有分别心而已。如今你就给我一根枯树枝,我也能给你画出一份喜悦来,真的是这样,你自己变了,这个世界就变了,你的画也就变了。
这张画就是我用咱们的剪纸手法,用的是北凉的壁画中的红黑白三种,其实白颜色就是白宣纸,那么就是用了红和黑两种颜色画的画,这个就是我现在的绘画风格,自此以后,我创作了很多的火红火红火红的日子的这样的一个系列,这是其中之一,《东方红》够红吧,这个底下那个太阳前面是个烽火台。
这是长城沿线的看到的老百姓的那种烟火气儿,这个就是《赶集》,天亮之前提前去占摊儿去。
这个是烽火台下面的祈福,这个叫《旺火》,在长城沿线的很多省市,依然保留着今天的这种风俗,祈福的风俗。
建立文化自信需要找到文化自信的根基,长城精神就是中华的民族的精神,长城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我在长城文化与长城艺术中,找到了这份自信,它让我的作品充满了生机喜悦与力量,我现如今的作品,画风直接来源于长城壁画技法,勾线、添彩,大量的运用明弘红营造喜悦之境,给观众带去一份喜悦的善意。
很多人说,老张你这个有问题,你天天画这么开心的,你不开心的事呢,我说我不是漠视苦难,而是为苦难带去喜悦,它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背后是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些都源于我十一年来行走长城,身体力行的去保护长城文物的这种付出与觉醒,有得有失有付出就有收获,很多人称赞我对长城有贡献,而对于我而言,我感觉长城给予我的会更多。
从事美术事业四十年,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我走过,毕业后崇拜西方艺术,后来又进入了困顿期,一直到我寻根长城,十一年树立长城文化,那么我保护它,它疗愈我。
长城赋予了我新的能量,这种能量让我将现代民间艺术,与两千年的艺术精髓融合在一起,作品获得了新生,艺术带来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喜悦,那么这便是我十一年的新生喜悦之路。
是长城文化的魅力,是几千年中国文化赋予的力量,我涅槃重生了。我一直认为成就唐僧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经书,是那条取经之路,今天发生的一切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我想你今天是在千军万马之中拼搏,或者是你已经过了独木桥,已经小有成就,那么我认为你如果想做一件事,就别仅仅停留于想法,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其实你走得越远,离自己的内心越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