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学”可以有,但不能为主!“大科学”不但不能少,更应该加强!
【本文来自《黄瓜十二宫:当“大科学”吞噬“小科学” 中国科研的荣耀与隐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今天在B站刷到了央视军事的关于可控核聚变可实现的视频,视频稍微有些长,大约8分多钟!
视频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安徽合肥的“未来大学城”中国国家队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室的成果: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在1亿摄氏度的高温下,成功运行了1066秒,然后又介绍了这个实验室下的19个二级实验室的其中几个。其中有一句我很震撼:别人能做的实验,我们能做;别人不能做的实验,我们也能做。第二部分讲的是商企如何开发可控核聚变。这家企业选择其他路径以期实现可控核聚变。
在这个视频中,科研想搞“小科学”,一两个人,乃至一个小团队是根本无法完成的!甚至可以说,是骗投资!如果按照编者的意思,在科研时代早期还是可行的,现今科研不搞“大科学”基本不可行!像我们国家的“登月工程”、“建立月球基地”,靠一两位科学家、工程师,或者一两个科研团队的几十人能完成?
我国最近几年科研成果井喷式的爆发,不是靠的“小科学”而是几十年来几代人数以百万计的大量科研工作者(包括科学研究者、各种工程师、各种技师)砥砺前行奋发拼搏取得的成果!
而今天有幸得知,我国的福建号航母终于开始电磁弹射空警600、歼-15T、歼-35,如果只搞“小科学”,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福建号电磁弹射各型飞机的新闻了!
我记得“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呦呦女科学家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成绩不能说是她一个人的,国家、学校、团队都是她背后的靠山(大意如此,勿怪)!
“小科学”可以有,但不能为主!“大科学”不但不能少,更应该加强!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