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开限购后,房价反而跌得更凶了?
8月9日,北京五环外放开限购,8月26日,上海放开外环外限购。大家都以为是刺激需求的利好消息,但最新的数据显示,放开限购反而加快了房价下跌。
9月15日,统计局全国70城房价数据显示,8月北京二手房环比跌1.2%,上海跌1%,深圳、广州也分别下跌0.9%和0.8%。北京领跌四大一线城市。
注意,这个跌幅是环比跌幅,也就是8月相比7月的跌幅,一个月下跌超一个点,而且出自官方统计数据,实际情况怕是要更严重一些。
北京在8月9日放开限购,政策效应完全可以在当月体现。但北京8月二手房价在一线城市中领跌,说明放开限购的政策对北京二手房价带来的不是正效应,而是负效应。
综合网上信息,此次北京放开限购,没有带来交易热潮,反而形成挂牌量暴涨、业主抢着抛售的局面。
最直接的一个例证是,政策出来后,昌平回龙观小区的房价出现踩踏式抛售,96~98㎡户型从年初430万跌到了8月底的320万,其中8月份这一个月就跌了40万。
那么,为什么放开限购非但没能救市,反而让房价跌得更快?
事实上,限购放开,业主比买房人更激动。政策一出,业主们都以为迎来了重大利好,一些早就蠢蠢欲动想卖房的业主,唯恐错过这波“脱手”的好机会,导致挂牌量暴增。
回龙观小区就是典型,业主争相放盘,生怕后面没有更好的卖房机会了。而新增需求却少得可怜,市场供需瞬间失衡。卖盘汹涌,买家寥寥,房价自然撑不住。
这正是价格加速下跌的根源。利好政策之下却发现找不到买家,为了争夺稀缺的买家,卖房套现者不得不狠心降价;更多的潜在买家则冷眼旁观,看清趋势后变得无动于衷。结果就是:越放开,价格跌得越快。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心理预期的破灭。过去,限购仿佛一层遮羞布,大家总抱有幻想,认为只要限购放开,市场就会回暖。而今,当政策真的松动,市场依旧疲弱,反而戳破了最后的幻想。
政策放开后的“鬼故事”,其实广州已经完整上演了一遍。去年9月底,广州成为首个全面解除“三限”的一线城市,成交量短暂回升,但房价没有获得丝毫支撑,下行趋势依旧。
到今年7-8月,连珠江新城、天河北这样的核心区也撑不住了,二手房价出现了大幅跳水,目前不少楼盘的房价已经相比高峰期腰斩。
广州楼市的松绑之路展现了大写的尴尬:救市最激进,却又最无效。有人可能说广州经济太弱,属于要开除一线的角色。但事实上,广州房价在高峰期的涨幅一点也不比其他一线小。
撇开广州,我们还可以看看香港。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认为香港的城市能级比内地北上深一线弱。
香港去年2月底宣布撤辣大招,成为比广州更早的没有限购、限售、限价的中国城市,而且香港首付比例全国最低,房地产市场全面开放,不仅任何中国人可以买,全世界各国的人都可以买。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香港房价在政策出台后小幅反弹了三个月,随后楼市重回疲软。能有这个市场表现,还多亏港府出了人才引进和投资移民等变相“撑楼市”政策。
事实证明,无论广州还是香港,解除限购等限制性政策并不能让市场回到上涨通道,反而让下跌趋势更赤裸地暴露出来。
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限购的含义,限购是把本可以自由交易的房子变得特殊化了,看上去是限购,实际上等同限售,这就人为制造了稀缺性,让价格变得失真。这种“稀缺性”一旦消失,供需就回到市场本来面目,价格也就相应地做出快速调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房价短期看不到上涨希望。只要没有实质性的上涨证据,大部分人都愿意再等等,市场潜在需求也就成了伪需求,甚至连那些口口声声的刚需也消失了。
不过,总有人是要买房的。有的人想着抄底,有的人确实需要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