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机体验的“老大难”,华为云CloudDevice用端云协同来解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车机”二字,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
有人吐槽刚买了两年的车,经过一次OTA更新后,打开新下载的应用时,常常出现卡顿乃至闪退等问题。
也有人诟病车买了三年多,厂商没有推送一次OTA更新,只有几款音频FM可以用,明显满足不了需求……
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单个车机应用的版权成本高达50-200万元,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车型反复适配,动辄需要3-6个月的时间。一些车型的芯片算力比较弱,即使适配了也无法流畅运行。
针对传统车机“上市即落后、升级即淘汰”的恶性循环,广汽埃安的AION UT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原先要下载很久的应用,现在可以即点即用;本地应用的数量,从过去的20多个增长了百倍;尽管端侧硬件配置并非旗舰级,却可以“秒变”主机级性能......
为什么AION UT能够打破座舱的硬件限制?华为云CloudDevice和行致科技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抛出了车机体验的新范式。
01 当车机拥有百万级应用生态
数据与分析服务机构IHS Markit在《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中认为:用户对汽车的价值理解正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在“应用为王”的场景中,需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游戏、影音等娱乐服务。
时间来到2025年,“智能座舱”已成为各大车企的主打卖点,“应用为王”却成了迟到的“理想”,不少车机的应用生态堪称“贫瘠”。
即使是刚发布的新能源旗舰车型,可供下载的应用也只有几十款,由于存储空间比较小,一些10G以上的重载应用连安装都无法实现。并且车主无法自行安装喜欢的应用,在体验上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
并非是车企看不到需求,而是在当前的行业范式下,即便不考虑算力限制,单单是车机生态的碎片化现状,就劝退了无数开发者:开发一款车载应用,可能面对十几种不同的操作系统、数十种硬件差异化的接口规范,开发者投入的成本与潜在回报严重失衡。
华为云CloudDevice云车机示范了另一种可能:
驾车时碰到紧急的会议需求,不用再四处找电脑,可以在车机上打开视频会议APP,随时随地办公;
车机秒变游戏主机,或是在熟悉的《原神》大陆中自由探索,或是在《黑神话:悟空》里与妖魔鏖战;
全家人出去自驾时,孩子趁着休息时间在车机屏幕上玩自己喜欢的应用,哪怕是刚上架的3D绘本......
为什么许多车主还在为应用缺失苦恼时,华为云CloudDevice云车机已经实现了应用自由?
答案是端云协同。
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云网端边芯协同技术,将应用所需的计算、存储等能力从本地迁移到云端,利用云上的无限算力和空间,打破端侧在算力、存储、生态等方面的局限性,赋予云车机无限可能。
聚焦到应用生态上,华为云CloudDevice云车机联合行致科技构建开放生态,目前行致科技已引入了20000+款应用,保障应用的车规安全性;更将开放小程序及车主APP上传权限(即将上线),车主可以在云端安装想要的应用,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一手是车机算力上云,一手是开放应用生态,车机的算力桎梏被彻底打破:核心运算、数据处理、图形渲染等重负载任务,全部由云端服务器承担,车机仅负责简单交互与画面显示,就连上市多年的老旧车型,也能流畅运行次世代游戏,告别“硬件不够、体验卡顿”的苦恼。
02 车机融入智慧生活的最终解
考虑到汽车少则五六年、长则十几年的保有周期,一味在终端堆算力的做法,永远无法满足线性增长的算力需求,等于车机生态永远被戴上了“紧箍咒”。想要释放“第三空间”的潜在价值,必须跳出“本地堆料”的思维,借助“云端算力+带宽优化”破题,满足用户不断进阶的应用需求。
至少就目前来看,大模型和车机的融合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趋势,用户对“第三空间”的需求不仅要有丰富的应用生态,还要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心、越来越懂人。
“车端轻量化、云端重算力”,几乎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路径。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离不开生活空间的智慧化演进:家庭智能化改变了日常起居,办公智能化重塑了工作方式,汽车作为“第三空间”,则被寄予了为用户提供一致体验的厚望。
摆在面前的挑战在于,车机想要成为连接中枢,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打破系统壁垒。车机生态的碎片化是不争的事实,产生了高昂的应用适配成本的同时,在数据和服务上也和家庭、办公等场景割裂,形成了一个个近乎孤岛的小生态。
二是解放开发者。倘若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车机等在交互上无法统一,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终端逐一适配。体量相对较小的车机生态,大概率是被忽略的一环。
在传统的行业范式里,这些都是挑战,但华为云CloudDevice云车机开创的新范式,却成了机会。
不同于端侧存在的系统壁垒,华为云通过云OS,让安卓、鸿蒙、Windows等不同系统的应用便捷接入。无论是影音娱乐应用,还是办公协同软件,都能够做到“一次开发,跨端可用”。用户在车机上的体验,不再被底层操作系统束缚,而是像使用手机一样自由畅快。
换句话说,华为云CloudDevice把“碎片化的车机系统”转变为“统一的跨端平台”,真正实现了“一个终端,全场景适配”的跨端自由。
站在产业的视角上,华为云CloudDevice塑造的新范式,正在改写车企与用户、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车企而言,车机不再是单次售卖的附属品,而是不断演进、持续创造价值的服务入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用车、养车、换车等服务,通过运营激活音视频会员购买、流量续费、权益转化等增量空间。
对于车主来说,车机的使用体验从“功能有限的屏幕”升级为“无限进化的超级终端”。譬如在大模型的赋能下,车机可以基于用户的行为、场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动态化的服务。
03 写在最后
回顾整个汽车产业的历史,车机从最初的“车载收音机”到现在的“智能座舱”,已经不再是附属品,而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具想象力的部分。
华为云CloudDevice云车机的出现,续写了车机的故事线:以端云协同为基石,打破算力与存储的限制;以生态开放为抓手,破除系统壁垒和应用孤岛;以跨端联动为纽带,串联起的智慧生态。
车机不再是“买来就注定落伍”的产品,正在走向和用户需求一起进化的“智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