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一带一路”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
2025年9月14日,第十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国际秩序变革下的‘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为主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马辉、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心、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阿德里安·塞韦林(Adrian Severi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先后致辞。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论坛。感谢石佑启书记、李青院长,看到王立勇主任、杨洁勉主任、张宇燕院长都在现场,我感到十分欣喜,同时也很抱歉今天未能亲临现场。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非常成功。下面,我想分享一些个人的看法。
今天上午聆听了各位的发言,获益良多,尤其是几位专家的观点,令我深受启发。
在最近于天津闭幕的上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我认为,这是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又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前,中国还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经过13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治理,未来能否进一步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对此,我有十个基本的想法,愿在此向各位做一个简要汇报:
第一,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法律机制,起草“一带一路”联合宪章,形成广泛的国际共识。这将有助于增强“一带一路”的软实力,特别是在机制和体制建设方面更上层楼。
第二,加强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 等国际机构的合作。联合国已经走过80年,但当前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G20 和上合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一带一路”则是目前全球化领域中最活跃、最庞大的网络。我们是否可以推动“一带一路”与联合国、世行、IMF、WTO、OECD,以及金砖银行、上合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国际机构的深度对接与合作,从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邀请其他国际互联互通项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美国提出的 B3W 虽然声势大而落实有限;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印度提出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能否将这些互联互通倡议与“一带一路”相结合?也包括欧亚、中亚、蒙古这些国家。
如果把“一带一路”作为主旋律,整合全球的互联互通项目,我相信“一带一路”能够发挥最大号召力。这也展现了中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开放姿态。事实上,我们已与法国、日本开展第三方合作,近期也与新加坡合作推动苏州工业园模式在其他国家落地,这些都可纳入“一带一路”合作范畴,形成更宏大的发展格局。
第四,推动“一带一路”与重点国家和区域的合作,例如东盟、拉美、中东和非洲等。我们在这些地区已开展了高层会晤,未来能否将“一带一路”纳入区域合作框架,形成机制化发展?
第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企业联盟,吸引全球 500 强企业参与,并举办“一带一路”企业峰会年会。
“一带一路”的核心动力在于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体制独特:国有企业承担国家命脉和艰巨任务,民营企业展现活力,跨国公司贡献了大量就业和出口。能否推动这种混合所有制模式走向国际,组建世界 500 强企业联盟?
此外,“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但企业峰会是否可以每年举办,并在新加坡、日内瓦、巴黎、秘鲁等地轮流举行?
第六,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指导委员会,借鉴 OECD 模式,加强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的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常设机构和秘书处及海外代表处等。
“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我们能不能多边化的推进一带一路?我们强调多边主义,那能不能建立一个一带一路的国际指导委员会啊?邀请 100 多个参与国派代表,我们来召开一个一带一路国际指导委员会的会议,由中国来牵头,甚至类似像 OECD 这样的国家建立一带一路的这个研究政策协调的一些功能,打造一个 OECD 的类似的一个模式,包括这个与金砖上合这些组织进行合作。
甚至有可能不能考虑建立一个一带一路的常设机构,比如说,中国东盟就有一个国际组织在北京——中国东盟中心,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我们能不能借鉴中国东盟中心,打造一个一带一路的一个常设机构,甚至在中东、还有其他地区建立代表处。
一带一路这个常设机构我们一直多年都在呼吁,能不能有个秘书处?我注意到这个建议在过去还是得到一些响应,2024年外交部就成立了“一带一路”论坛的秘书处。
如果“一带一路”未来要打造成全球治理的新方案,能不能把形成更多边化、机制化的秘书处,从而使“共商、共建、共享”真正体现起来,吸取各国的建议,未来是不是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第七,打造“一带一路”示范国家和国际示范工程,并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资金池。
中国建设的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以及港口项目,如秘鲁前海港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都产生了显著的带动效应。这些工程应当加大推广。上次我和秘鲁外交部长在午餐交流时,他跟我说前海港很好的带动整个拉美的发展。
同时,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资金池,不仅在中国,还可在伦敦等地布局。
第八,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区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重要抓手。
第九,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及各国留学生的作用。那些曾在中国留学、回国发展的“海归”,可以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大力发展绿色“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一带一路”,并建设“人文丝绸之路”。
未来的全球化将是绿色的全球化。19 世纪,英国引领了蒸汽时代的全球化;20 世纪,美国引领了互联网全球化;21 世纪,中国应当引领绿色全球化。同时,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数字化,并加强人文交流,建设“人文丝绸之路”。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与各位分享的十点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