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就创纪录,731有多可怕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那部传说中的电影终于来了。
两大售票平台上,超过700万人标注“想看”。
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连续两天单日场次破27万,直接创下内地影史纪录。
但抛开这些。
Sir还是想回到大家抱以期待的根源上,我们有没有把这段历史看清楚——
731
“731”,即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的第731部队。
他们打着“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幌子,用活人来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实验,以研究、生产杀伤力最大最广的生化武器。
没错,这些“活人”,绝大部分是中国人。
这部电影从选题、取证,再到剧本、拍摄、后期、上映……整整历时11年。
其中,收集731部队罪证长达36年的金成民馆长,担任本片历史顾问。
从电影人到观众都相信,这是个无法轻视的题材。
终于,有了今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
01
无菌地狱
上映前就充满争议。
其中,被质疑最多的一点是——
“条件太好了。”
这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人间地狱吗?
一尘不染的白瓷砖墙、地板。
现代化的回字形楼房,榻榻米式的单人监舍,设有独立卫生间,就连马桶都是日本进口的TOTO卫浴。
一日三顿营养餐,鸡蛋和新鲜水果是标配,甚至还有肉类和海鲜。
要知道这可是在1939年,许多平民百姓都吃不饱饭。
731部队会这么“慷慨”吗?
事实上,这是日本战败后,几位原731部队的“少年兵”成员,在后来的采访中供述的。
除了自首罪行,他们还绘制了当时731部队的平面图纸。
△ CCTV9纪录片《七三一》
△ 《恶魔的饱食》书中插图
优待战俘?
不。
这个干净、高级的环境下,其实是他们更肮脏、狰狞的面目——
他们要观察一个健康的人在感染各种细菌、疾病后,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
因为只有被实验者的身体健康,实验的数据才更准确。
所以一般情况下,囚犯被送进731监狱的三个月内,日本人会好吃好喝供着他们,直到健康达标。
确保实验品的优良。
日本对此投入有多大?
整个731部队占地约6.1平方公里,相当于854个足球场。
包含了机场、农场、马场、学校、大浴场、饭店、邮局、医院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
△ 731部队平面示意图
在大多数军队都在风餐露宿的二战时期,731部队每年的预算有1000万日元(购买力相当于2025年的300亿日元)。
其中500万用于实验研究,300万供养军队和囚犯,200万用于各支队运营。
△ 原731部队警备班班长沟渊俊美供述
而当时的日本,其实已经穷到要当裤子的程度了。
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去搞研究?
因为一个臭名昭著的恶魔:
石井四郎。
△ 731部队创始人、部队长石井四郎真面目
1925年,38个欧美国家共同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气体和细菌作战的公约。
然而,在医学院博士毕业的石井看来,这不是一道禁令,而是一份“惊喜”。
他意识到,欧美国家之所以要禁用化学武器,恰恰是由于害怕。
因为这些武器太过强大。
于是,石井四郎游说日本军方。
他称日本作为岛国资源匮乏,必须研发新式武器才能与欧美列强抗衡,扭转战局。
在恶魔的煽动下,这个贪婪无耻的国度,孤注一掷地投资了这个“杀人工厂”的项目。
1932-1945年,石井四郎一直在中国哈尔滨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和生产。
为什么偏偏选择中国?
俩字:方便。
当时东北三省已被日本侵占,有大量的中国人及盟军被俘——需要拿活人当小白鼠?
要多少有多少。
13年间,石井四郎和他一手创立的731部队(有三千多人),进行了无数种残忍至极的活人活体实验——
细菌注射、细菌食物传染、细菌集体感染、活体解剖、梅毒、冻伤、真空、倒挂、饥饿、断水、干燥、光照射、触电、热水灼伤,火攻、水攻、毒气、人马血交换注射、抽血、移植、枪弹穿透、人工授精、人畜交配、空气静脉注射、尿注射、高速旋转、烟注入肺、药物实验、麻醉、切断动脉和神经、小肠连接食道、催眠......
为了测试不同人群的抗冻能力,731会把活人带到零下70度的冰天雪地里,观察人体在极寒条件下的变化——
皮肤先是因为贫血变成白色,接着又因为淤血变成红色,淤血加重再变成紫色,之后皮肤肿胀产生水泡,破裂之后发生溃烂,又变成黑肌肉组织彻底坏死。
但那个年代,日军只有黑白相机,而冻伤实验的资料图需要用色彩来记录。
为此,他们专门请一位画师,用水彩画来临摹这个酷刑的过程。
为了观察人体器官在感染后的实时变化,他们甚至在不给麻醉的情况下直接解剖活人。
纪实文学《恶魔的饱食》中记载。
有一位被日军强掳到731的十二三岁中国男孩,只因实验室需要新鲜、健康的少男内脏,就被活生生地解剖了。
他的五脏六腑被挖出来时,还在不停地抽搐。
日本子们很兴奋,这些血淋淋的内脏拿在他们手里,仿佛只是一块新鲜的好肉:
“这可以再造一个活人!”
而直到今天,那个男孩的名字也无人知晓。
是的,731部队对所有受害者都进行了双重谋杀:
不仅剥夺他们的生命,还抹杀了他们的姓名。
每个被送进731的人只有一个编号,在这里,他们连“人”都不是,而是被这些魔鬼研究者们称为“马路大”(maruta)。
在日语中,马路大是“剥了皮的木头”,即耗材,一批马路大死了,又会有无数的马路大被拉来。
△ 原731部队成员供述
731平均每两天就要消耗3“根”马路大,用完即弃,像破烂一样扔进焚尸炉里。
没错,他们用的量词是“根”。
因此,这个看似干净、高级的回字形大楼里,每天都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恶臭——
一是用肉汤、糖水来进行细菌培养,所散发出的烂臭味;
二是焚尸炉日夜不停焚烧尸体的腐臭。
在最干净的地方,做着最肮脏的事——这就是731部队的本质。
然而,他们身为恶魔却毫不自知。
电影用一个对照的情节,呈现了他们披着兽皮的伪善:
养在731的仓鼠死了,石井四郎会给它们起名,并且哀悼。
而在预告中争议最大的女军官今村加代(冯文娟 饰),Sir认为也颇具意味。
首先回应一下网友们的质疑:
历史上,731部队中真实存在一些女性技术人员。
比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女军医高桥加代,她直接参与了活体解剖和细菌注射实验。
当时她还写了一篇《高桥加代战时日记》,收录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中。
△ 731部队中的日本女兵
电影中的今村加代,参考了这一原型。
在活体解剖实验中,有一项专门针对孕妇:把1月~10月的胎儿,从母体中活剖出来。
“出生”即死的,就和妈妈的子宫一起泡进福尔马林液中,成为标本;
有幸存活的,大概率会被日本人养大,成为新的战争“工具”。
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脖子上烫有一个樱花烙印。
这位今村加代的脖子上,也有这个烙印——暗示她原本可能是个被“收养”的中国婴儿。
这一角色的设定虽然带有艺术创作成分,却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系统性罪恶。
同样。
电影中731部队成员们穿的防护服颜色,也并没有脱离史实。
史料记载中,当时的防护服有白色,墨绿色和红褐色,大概是代表不同的分组。
白和绿预告片中都有图为证,只是电影为了视觉冲击力,把红褐色改成鲜红色。
△ 电影中731部队的防护服颜色
△ 史料中的红褐色
这种视觉上的强化,当然不是为了避重就轻。
而是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无菌地狱”的恐怖。
02
“健康换取自由”
731的实验场如此泯灭人性,为什么被关押进来的“马路大”们,非但不反抗,甚至还乖乖地服从管理和改造呢?
一方面,那是一个饥寒交迫、生灵涂炭的时代。
他们在外早已受尽战乱和饥饿的折磨,而这个安全、温暖、吃穿不愁的高级监狱,堪称人间“天堂”。
有些小孩甚至会为了多吃一个苹果,主动让日本人抽走自己的血。
另一方面。
日本人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
他们告诉“马路大”,这里是“防疫给水部”,只要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就能换取自由。
同时,他们还在不断灌输“大东亚共荣”的思想,让许多受害者误以为这里真的是“天堂”。
以为,健康真的能换取自由。
但真相是——
“自由”即死亡。
一旦被判定为“健康达标”,就会被送进实验室,成为细菌实验的材料。
而那些体弱多病的马路大,也会被提前“处理”掉。
被“自由”的,都是被淘汰的。
可悲的是。
绝大部分人直到死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天堂,其实是地狱。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
电影中,“马路大”们的囚衣上,都印有一组编号,数字越大,代表进入731的时间最短。
像王永章(姜武 饰)、顾博轩(李乃文 饰)等人,他们的编号已经到达4位数。
可见,前面2位数、3位数编号的人,大多数都已经没了。
唯独他,杜存山(王志文 饰)。
他的编号是012,在彼时的731集中营中,十分罕见的“短”。
没错,杜存山是最早一批被关进731的“马路大”。
他见识过所有相信“健康换取自由”的人,走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也知道,他们都在回字楼地下室的实验室里,被分尸、解剖,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为了延迟自己被“自由”的结局,杜存山的状态一直介于装疯卖傻和偶尔正常之间,来回切换。
这样一来,鬼子就不好判断他的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他也在和知道了真相的王永章,一起暗暗计划着逃出这个魔窟。
而新来的“马路大”们,都还天真地以为这里是天堂,享受着日本人提供的“优待”。
这样的认知偏差,在电影中通过两个意象呈现:
在杜存山一墙之隔的监舍中,住着一位小女孩,731里每死一个人,他都会在白墙上画上一个黑色十字架。
而后,又用洁白的纸巾编成蝴蝶结,通过一个老鼠洞,偷偷传给小女孩。
一边代表被蒙蔽的希望。
一边象征死亡与绝望。
杜存山和王永章(姜武 饰)的逃跑计划,在历史上也有真实原型。
1945年6月,两名“马路大”合力制服了一个巡逻兵,并抢走了监狱的万能钥匙,打开牢门想带领其他人一起逃跑。
这是731集中营里,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
当然,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
但这次反抗,让所有人都认清了731部队伪善之下的真面目。
日本人口中“大东亚共荣”的真相是什么?
是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摧毁、侵占和掠夺。
是用活人来研究细菌抗体,以便自用,同时却将用一条条人命造出来的细菌武器,投向其他国家。
是那些每日集体朗读“大东亚共荣”的小女孩们,从出生起就被隐瞒的身世。
还记得Sir前面提到过的樱花烙印吗?
这些小女孩身上也有。
她们的名字,有些叫7月,有些叫8月……可想而知,她们都是在胎儿时期就被提前从母亲腹中解剖出来的孩子。
或许,她们大部分是中国人的遗孤。
但她们将永远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谎言里,对石井四郎这样残忍的恶魔,毕恭毕敬。
甚至成为了日本侵略者进行屠杀的实际执行者。
在电影接近尾声时。
孕妇林素贤(孙茜 饰)的肚子,也成为了731部队下一个实验品。
这是日本人期盼已久的“足月产妇”。
他们活生生解剖了她,并给她的孩子起名“十月”。
这个婴儿,成为电影《731》的集中营里,唯一的“幸存者”。
但她真的幸存了吗?
她的出生,意味着母亲的死亡。
她的存在,或许将是罪恶的延续。
03
罪恶不止“731”
很多人不知道,731部队只是日本细菌战体系的冰山一角。
历史上,日本靠731研发的生化武器,取得初步的“成功”后。
他们又在中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设立了62支防疫给水部队,专门研发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
南京“荣”1644部队;北京“甲”1855部队;广州“波”8604部队;新加坡“冈”9420部队;长春关东军军马防疫厂100部队;齐齐哈尔516化学部队……
△ 731部队核心管理层
但其实,731在1934年的时候,曾经被摧毁过一次。
电影中,王永章一直自称“王子阳”,意图在牢狱里当大哥,树立威望。
而王子阳这个人物,其实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他就是电影《悬崖之上》中,张宪臣等特工们冒死营救的、身上有重要情报的对象。
△ 《悬崖之上》中的王子阳
从哪里营救,为什么营救?
那些一头雾水的谜题,在今天这部《731》中,一点点浮现。
1933年,731部队的前身——“中马城”建成之后,抗联队伍就已经得知那里关押着普通百姓、抗联战士和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于是派人前往侦察,并计划秘密袭击“中马城”。
而王子阳,就是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被抓进去的。
1934年,他在“中马城”里获取到日本人的活体实验、细菌武器研发等情报后,在一个深夜,带着12个人成功从监狱出逃。
王子阳的逃脱,意味着那个疯狂无耻的秘密将会曝光。
这迫使石井四郎不得不炸毁了中马城,并又花了几年时间,在东北平房镇重新开荒拓建,也就是后来的731部队。
这一次,他们变本加厉。
被731部队抓起来做活体实验的,不只是中国人,还有苏联、朝鲜、蒙古等盟军战俘。
数千条生命的惨死,换来的是日军成千上万吨的细菌武器:
包括携带了鼠疫、霍乱、赤痢、伤寒等高浓病毒的跳蚤、小米、麦粒等等。
自1939年的诺门罕细菌战起,日本人就开始在后来的多场战争中,使用战斗机进行细菌武器的“雨下作业”、水井偷投毒。
其中,浙江宁波、湖南常德、浙江衢州等地死伤人数最为惨重。
据可证史料统计,因日军细菌战而死亡的总人数可能超过70万人。
而在被细菌战荼毒后,活下来的幸存者,也都患上了终身恶疾。
△ 转业军人李晓方所著的画册《泣血控诉》中的实拍照片
而他们的后代。
也永远活在了那场悲剧的阴影之中,谈起过去,依然痛哭得泪流满面。
是啊,电影哪有现实残忍呢?
还记得故事的后半段,小孩孙明亮对王永章说:“你讲的故事真烂。”
这句台词折射了出了两层内涵——
一方面,在孙明亮过去听的英雄故事中,主角王子阳成功逃出来了,是充满了光明和希望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导演的自嘲。
因为如此厚重、沉痛的历史,任何艺术的呈现都显得苍白。
为什么这段历史那么难以完整还原?
因为在731活人实验场中,无人生还。
1945年8月日本战败,石井四郎在撤退前下令炸毁了731部队的所有设施,处决了剩余被关押者,并将他们的骨灰冲入了松花江。
△ 石井四郎撤退前对731部队成员的警告
他回到日本后甚至策划了一场假葬礼,试图以假死逃避审判。
更可恶的是。
在东京审判之前,石井四郎向美国交出了8000页的人体实验报告,29种细菌武器设计图,涵盖了冻伤、鼠疫、炭疽等疾病的研究数据,以保活命。
而这,又造就了后来多个国家在细菌战中的悲剧。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结束,仅仅只是还原历史的开始。
影片结尾,浮现了一组字幕: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给人一种恍惚感。
从电影里残酷的地狱走出来,身边的一切有种不真实感,大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人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的恶魔?
今天的一片祥和是否也可能被摧毁?
《731》在九·一八公祭日公映的意义,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阻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只有承认历史真相,才有可能实现“反战”。
以及,仇恨的源泉并不来自于历史本身,而是来自那些妄图掩盖历史的人。
真相,只会随时间越来越清晰。
而我们——
不遗忘、不沉默,也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