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印度人多多益善
布拉马·切拉尼:讨好中国无助于印度对抗特朗普
只有采取强硬战略,以印度的决心应对中国的胁迫,莫迪才能捍卫印度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美印关系曾被吹嘘为美国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基石,如今却跌到本世纪的最低点。图为莫迪(左)与特朗普(右)今年2月在白宫会面。(路透社)
2020年,中国对印度喜马拉雅边境地区的暗中蚕食,引发致命冲突和长期军事对峙,甚至险些爆发战争。五年过去了,边境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解决,而当印度正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时,总理莫迪却去了中国——显然是为了缓和摩擦。但近代历史则对此发出严厉警告:信任中国是条危险之路。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莫迪寻求与中国外交解冻的动机。美印关系曾被吹嘘为美国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基石,如今却跌到本世纪的最低点。这种衰退始于拜登担任总统的最后几年,但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加速,后者现已将印度输美商品关税提升到50%。
特朗普的行为既讽刺又荒谬。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印度视为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的重要力量,但如今印度却被征收天价关税,中国却享受着缓刑。此外,特朗普声称此举是为了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能源,其实少于中国或欧洲。美国总统的真正目的,似乎是要强迫印度达成一项完全有利于美方的贸易协议。
与此同时,特朗普正试图向俄罗斯总统普京示好——他对普京的尊重远超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觉得这不仅能让普京结束乌克兰战争,还能使他不那么倒向中国。但尽管特朗普认识到惩罚和孤立俄罗斯,会使它与中国走得更近,给美国带来巨大风险,却在印度问题上重蹈覆辙。
然而,莫迪应谨防特朗普把他推向中国的怀抱。考虑到他所承受的压力,印度总理此时出访中国,与其说是一位自信满满的领导人在左右事件走向,不如说是一位受伤的政治家在向本国的主要安全威胁示好。但过往经验表明,中国更有可能利用印度的一切弱点,而非充当可靠的合作伙伴。
自从中国于1951年兼并西藏,将这个原先作为印度缓冲地带的地区变成军事据点以来,中印关系就一直充满竞争和不信任。当莫迪2014年就任总理时,他将改变这种状况作为自身使命。他最初希望改善中印关系的想法也许没有错,但他拒绝改弦易辙,甚至在中国无情地利用他的善意,悄悄进行领土扩张时也依然故我,则无疑是错误的。
中国似乎没怎么打算隐藏自身目的:在莫迪首次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时,中国军队侵占印度边境地区。虽然2014年的首次峰会被描绘成一次成功,但中国军队仍留在印度领土上,直到后者拆除那里的防御工事。
次年,莫迪将中国从“关注国”名单中除名,以吸引中国投资,但印度得到的却是大量廉价中国进口商品。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现已超过印度(位居世界第五的)全部国防预算。印度等于是帮忙资助中国的军事建设,进而资助中国对双方领土范围的更改。
2014年至19年间,也就是中国不断强化与巴基斯坦的战略轴心,在印度边境建立军事化的“边境村落”,并扩大高海拔军事基础设施期间,莫迪与习近平会面18次。莫迪是如此致力于缓和关系,甚至在2017年中国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喜马拉雅洞朗高地之后,仍继续开展“绥靖外交”。直到2020年4月中国士兵悄然越过多个边境点(令人费解地打了印度一个措手不及)后,莫迪才暂停对华示好。
莫迪有可能在五年后的今天落入同样陷阱。他此次访华主要是为了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但上合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倡议,而印度——组织中唯一成熟运作的民主国家——并未将它视为优先事项。去年莫迪缺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峰会;当印度在2023年担任轮值主席国时,他将峰会降级为在线会议。莫迪今年出席会议的决定,与其说是为了上合组织,不如说是为了安抚中国。
中国没有理由让印度认为这次会有所不同。恰恰相反,当印度在5月对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营地进行定点打击时(作为对克什米尔印控区游客惨遭袭击的回应),中国却向巴基斯坦提供实时雷达和卫星数据等关键支持。此外,中国最近确认计划在印度边境附近修建世界最大的水坝,这项工程将对印度的生态和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绥靖主义从未驯服过那些试图改变现状的大国,反而经常使它们更加胆大妄为。莫迪允许中国在蚕食印度主权和安全的同时,从印度市场获利,这表明尽管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但它仍甘愿被当作受气包对待。只有采取强硬战略,以印度的决心应对中国的胁迫,莫迪才能捍卫印度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作者Brahma Chellaney是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学荣誉教授,柏林罗伯特·博什学院研究员
英文原题:Appeasing China Won’t Help India Counter Trump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
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story20250916-7517092?ref=home-recommended
=================================
印度总是给人以惊喜。就在人们对中印关系缓和可能走向何方的时候,印度有“明智人士”跳出来,大声疾呼“讨好中国无助于印度对抗特朗普,……过往经验表明,中国更有可能利用印度的一切弱点,而非充当可靠的合作伙伴。”
说得多好!他应该把”中国“和”印度“对调一下,因为中国人也需要这么想。
这个荣誉教授(好玩,拼音跳出来的是”冗余教授“,看来拼音输入比我更懂印度人)要是代表印度精英,对中国是大好事。他们需要自信满满的印度领导人在左右事态的走向,可现实却是受伤的政治家在向本国的主要安全威胁示好,唯独没有想想,为什么貌似自信满满的印度领导人沦落为受伤的政治家。其实我们知道(但是不告诉印度人):自不量力和自信满满只隔一层纸。
充满荒谬的历史认知不说,教授大人对中印贸易逆差竟然超过印度国防预算痛心疾首,警告印度不要资助中国的军事建设。他更应该警告中国企业界不要对印度市场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投资印度反而成了对印度军事建设的资助。
他认为莫迪参加上合峰会是太给中国面子,晾着上合才是正道。其实他应该更进一步:建议印度退出上合,避免成为中国操纵世界的工具。
作者最后一段话堪称警示箴言:
”绥靖主义从未驯服过那些试图改变现状的大国,反而经常使它们更加胆大妄为。莫迪允许中国在蚕食印度主权和安全的同时,从印度市场获利,这表明尽管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但它仍甘愿被当作受气包对待。只有采取强硬战略,以印度的决心应对中国的胁迫,莫迪才能捍卫印度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改写一下其实更好:
”绥靖主义从未驯服过那些试图改变现状的大国,反而经常使它们更加胆大妄为。中国允许印度在蚕食中国主权和安全的同时,从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获利,这表明尽管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但它仍甘愿被当作受气包对待。只有采取强硬战略,以中国的决心应对印度的胁迫,中国才能捍卫中国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这段话里“印度”还可以改成“欧洲”、“美国”,不过这就扯远了。
教授大人在急中国之所急。但要是他果真是字面意思,在提议印度继续对中国胆大妄为,更好。比哈尔步兵团连团长都没了,再不让退居二线就太不近人情了。换人上,要像比哈尔团一样忘记恐惧、憧憬辉煌,果断搞事。至于到洞朗、班公湖还是更高的雪山上,事情弄得越大越好。既然不相信中国的狼牙棒,更相信印度的天灵盖,那总要给天灵盖一个战胜狼牙棒的机会。印度人相信轮回,大不了早点超生,然后又可以重生再来嘛。
中国号称有5000年的历史,印度绝对有5001年历史,可以比中国多超生一个轮回。
一定要让中国领教印度的坚忍不拔。教授大人加油,最好多“教化”一点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