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蹲苗培养,为选调生成长“强基赋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选调生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力量,是推动基层发展的“新鲜血液”。抓好选调生培养,关键在“蹲苗”——既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荒于培育”,唯有以精准施策、系统培育、严管厚爱抓实蹲苗过程,才能让选调生在基层沃土中扎深根、长才干、成栋梁。
抓实蹲苗培养,要锚定“基层课堂”,在“接地气”中筑牢成长根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选调生蹲苗的核心,就是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在直面问题、解决难题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一方面,要科学制定“蹲苗清单”,根据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基层需求,精准分配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一线岗位,让他们参与矛盾调解、政策宣讲、项目推进等具体工作,在“热锅上蚂蚁”的历练中学会“看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另一方面,要搭建“实践平台”,鼓励选调生牵头或参与重点任务,比如组织村集体产业调研、推动惠民政策落地、协助化解邻里纠纷,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熟悉基层运作逻辑,把“书卷气”转化为“乡土气”,真正成为群众认可的“自家人”。
抓实蹲苗培养,要强化“靶向赋能”,在“精施肥”中提升履职能力。
蹲苗不是“散养”,需要精准滴灌、按需赋能,避免选调生在基层“盲目摸索”“原地打转”。首先,要建立“导师帮带”机制,挑选政治素质硬、基层经验足的乡镇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成长导师”,通过“一对一”传帮带,既教工作方法,也传群众工作技巧,比如如何与村民拉近距离、如何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帮助选调生少走“弯路”;其次,要开展“定制化培训”,围绕基层工作重点难点,开设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基层党建实务、应急处突能力等专题课程,同时组织优秀选调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让培训内容“解渴管用”;最后,要注重“实战练兵”,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与重大任务,比如防汛抗旱、疫情防控、换届选举等,让他们在“硬仗”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逐步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从“新手”成长为“能手”。
抓实蹲苗培养,要坚持“严管厚爱”,在“勤修剪”中引导健康成长。
“严是爱,松是害”,选调生蹲苗期间,既需要关心关爱激发干事热情,也需要严格管理防止“松劲懈怠”。在严管上,要健全“跟踪管理”机制,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工作纪实检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及时掌握选调生思想动态与工作表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引导他们始终严守纪律规矩,保持清醒头脑;在厚爱方面,要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落实好选调生生活待遇,解决住宿、交通等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同时,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选调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工作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给予包容与指导,避免“一错否决”打击积极性。此外,要畅通“成长渠道”,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选调生,优先推荐参加评优评先、提拔使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形成“蹲苗有成、成长可期”的良好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