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毛利业务成主力,万和电气陷“增长焦虑”

500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近日,万和电气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万和电气的营收为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归母净利润为3.79亿元,同比增长6.68%。

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2025年上半年厨电市场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0%,线下零售额同比增长21.9%,与2024年下半年相比,增速已明显放缓。尽管厨电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但万和电气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不过,在亮眼的数据背后,万和电气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业务结构生变、高端化转型不顺、海外扩张承压、新能源业务难挑大梁等。

一、业务结构退化

按照产品划分,万和电气拥有生活热水、厨房电器、其他、综合服务、其他(非主营类)五大业务板块。

其中,厨房电器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成为万和电气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该业务收入为20.48亿元,同比增长23.46%,占营收的比例为50.15%。此外,生活热水业务贡献收入为17.92亿元,同比下降6.17%,占营收的比例为43.90%。厨房电器业务和生活热水业务共同构成了万和电气的主要收入来源,二者合计收入为38.40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高达94.05%。

500

图源:万和电气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万和电气的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23年和2024年,万和电气的主力创收业务还是生活热水业务,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4.59%和47.71%,而厨房电器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8.45%和45.38%,为第二大业务。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万和电气的业务结构彻底改变,厨房电器业务取代生活热水业务成为主力创收业务。

生活热水业务包括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即热式电热水器等产品,为高毛利率业务,2023年和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03%和33.94%,高于27.12%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而厨房电器业务包括吸油烟机、燃气灶、集成灶、烹饪中心、净水器等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9.59%和21.37%,远低于主营业务毛利率。

2025年上半年,生活热水业务毛利率和厨房电器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3.17%和22.97%,低毛利率业务取代高毛利率业务成为主力创收业务,尽管带动了营收增长,但也拉低了主营业务毛利率(26.97%),导致万和电气的盈利能力下滑。

此外,高毛利率业务通常利润空间大,能够缓冲市场波动及成本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当低毛利率业务占据主导地位时,容易削弱万和电气的长期竞争力,最终导致其陷入“营收规模增大但利润空间变窄”的困境。

不容忽视的是,厨房电器业务成为万和电气的主力创收业务,意味着万和电气需要与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等厨电巨头以及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家电巨头展开同台竞技。

以老板电器为例,其在2024年的营收为112.13亿元,是万和电气的1.5倍,而归母净利润为15.77亿元,是万和电气的2.4倍,家电厨卫业务毛利率更是高达49.46%。相比之下,万和电气不仅在经营业绩方面处于劣势,在核心技术、智能化布局、品牌定位、市场份额等方面均落后于老板电器。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万和电气突出重围并非易事。

二、面临多重挑战

现阶段,多重挑战正在持续考验万和电气的破局能力。

其一,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不振,导致与房地产深度绑定的厨电行业深受其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1-7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9566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6.2%;全国房屋竣工面积250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0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3%。

新房交付是拉动厨电产品销量的关键引擎,而新房交付量减少,直接导致厨电市场的消费需求出现显著萎缩,尤其是与新房装修高度绑定的吸油烟机、燃气灶、集成灶等品类受影响最为明显,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下,万和电气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其二,高端化转型不顺。早在2015年,万和电气便已着手推进品牌高端化转型。2015年10月,万和电气与关联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梅赛思”品牌,定位为AI智慧厨卫高端品牌,聚焦于高端智能家电、燃气具等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但遗憾的是,自成立起梅赛思大多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亏损超过21万元,2018年亏损达到340万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亏损继续扩大至1310万元,截至2022年11月,梅赛思的净资产为-2400.12万元。2022年12月,万和电气将梅赛思100%的股权转让给非关联方广东佑望,这标志着万和电气高端化转型以失败告终。

不过,万和电气并未停止高端化转型的步伐。2021年3月,万和电气推出了“颁芙”品牌,为高端群体提供全屋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套系化热厨整体解决方案。但受限于品牌知名度不高,颁芙的发展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也几乎宣告万和电气的高端化转型再次折戟。

其三,新能源业务难成第二增长曲线。在2022年上半年财报中,万和电气明确提出向“传统能源+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后续又将新能源热水产业(空气能+电热)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尽管新能源业务展现出高增长潜力,但对营收贡献却十分有限。2022年上半年,空气能产品收入占比仅为2.25%。此后,万和电气再未单独披露过空气能产品的相关收入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新能源业务尚未对万和电气的营收形成明显支撑。

万和电气曾明确表示,到2033年含氢能源产品收入占比不低于气源产品的50%,并成为全球燃气具第一品牌,2043年要转型成为新能源科技公司。但这样的转型能否实现,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出海扩张承压

2025年上半年,万和电气的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2%至17.2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2.33%,而在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重分别为29.04%和35.85%。

尽管万和电气通过实施“本地采购、本地用人、本地出口”策略快速抢占海外市场份额,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海外业务对于万和电气净利润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弱。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毛利率仅为18.93%,远远低于33.09%的国内业务毛利率,按此测算,海外业务净利润约1.3亿元,占总净利润的比例约为34%,低于营收占比,反映出海外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有限。

事实上,万和电气在海外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使得万和电气的海外业务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万和电气也在财报中坦言,随着国际贸易销售额的增长,公司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反垄断政策、相关国家进出口政策及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等因素,均可能对公司燃气烤炉、热水器等产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各不相同,万和电气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深入了解并适应这些差异,再加上海外工厂建设初期的高投入以及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因素,导致万和电气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剧了经营风险。

此外,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等厨电巨头亦在海外市场持续加码布局,与万和电气形成直接竞争态势,而博世、威能、A.O.史密斯等本土厨电巨头在品牌知名度、供应链韧性、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比万和电气更具优势,使得万和电气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充满挑战。

可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的万和电气还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全球化战略的落地能力与品牌价值的深度重构,仍是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