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米二代”:上桌吃饭,下地直播

作者 | 三伏

来源 | 最人物

500

1991年,小品《大米·红高粱》登上元旦晚会。

郭达饰演的大米商贩路过歌舞团,和演员产生冲突。团里演员唱的是美声,代表着高雅,无比鄙夷他通俗直白的叫卖声。怎料观众临时点播《红高粱》,大米商贩因唱得更接地气、更对味,获得压轴演出的机会。

30多年过去,稻田绿了又黄,“换大米”的歌声仍在回响,那句“歌舞团的人也得吃粮食嘛”的台词里,是无比质朴的道理。

收割机轰隆隆开过稻田,吐出蓬勃的丰收,几千年来,人类与土地的关系就浓缩在畎陇之间。土地承载着悲欢离合,我们仰仗土地活着。

做农产品生意的人,是土地与城市的传输带,一头连接着农户与作物,另一头连接市场与餐桌。他们或许是生意场里最接地气、最能吃苦的那批人,也是最容易被忽视、被打击的群体。

从米厂开出的卡车上,载着最基本的良心,途径天气、季节、市场波动等无数个路口,过程中,有人翻了车,有人掉了队,还有人选择将方向盘交了出去。

我们与三位回乡卖大米的米二/三代聊了聊,想知道他们对土地的情感,为何坚守这一行业,以及如何在数字洪流中,做好“餐桌守护者”。

500

500

九月是大地最丰满的季节,也是一整年里最踏实的日子。下午5点钟,日头西斜,@粮农膳稻负责人宋夕夕的电话终于打通。

通河正值收割季,她在稻田里待了一整天,忙着检查稻谷成熟度、品质如何、有无病虫害,全部达标后才能继续收割进仓。东北大米都是一年一季,种植户忙了一整年,就盼着这几天的收成。作为米厂负责人,宋夕夕同样紧张。

今年的东北地区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她暂时放下了心。

通河县双利米厂由宋爷爷创办,又在其父亲的经营下扩大了规模,宋夕夕可以说是在碾房旁长大,在读高中时就坚定了守护米厂的打算。2019年,宋夕夕大学毕业,义无反顾回到通河,接手了米厂的电商业务,推出大米品牌“粮农膳稻”。

有人劝她,“女孩子没必要这么拼”,做大米生意整天跟土地打交道,一整天灰头土脸,去找个光鲜亮丽的工作,过清闲的日子不好吗?

“不好。”宋夕夕摇了摇头,“相比于厂二代,我更想做通河大米守护者。”

500

宋夕夕与爷爷(中间)、爸爸(右)

与宋夕夕始终惦记着回家不同,过去的很多年里,@三两毛粮的负责人鹏达想的都是“走出去”。“可能东北的孩子走出家乡,都是能留下就留下。”

他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又因为妻子来到广东,做了三年的大学心理老师。

同事都知道他是五常人,经常请他帮忙代购大米。彼时,五常大米还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市面上很难找到真正核心产区的产品。“我从小在五常长大,我知道它没有那么复杂,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鹏达说。

2021年,鹏达辞掉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在深圳开了公司,负责家里米厂的电商板块。但在短视频里,鹏达的三哥还提到了回乡的另一个原因:爷爷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这个在80年代一手创办米厂,将五常大米带出黑龙江的老厂长,已经记不起自己曾经意气风发的模样。孩子们不忍看他打拼了一辈子的事业在数字化的洪流里被步步蚕食,鹏达三哥甚至抛下了在北京刚步入正轨的经销商业务,回到五常,以农民与经销商的视角,出镜拍摄视频,还做起了主播。

正值新米上市的时间,这几天也正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500

鹏达三哥在地里检查稻谷质量

江西的小杨也刚从地里回来。

南方的稻田与东北不同,被地势和水系划分成不等的小块,每到这个时节,大地被白描成一片金色,田垄上的每双眼睛都被映得格外明亮。

小杨在2023年大学毕业,当过兵、考过公,眼见着家里生意陷入僵局,他转身回家,接手了父亲老杨创办的杨盛米业。那时,父亲对他说:“农业薄利,打响品牌才有出路。”

粮油关系着民生根本,但粮油生意难做,是生意场上不争的事实。好在,电商的出现,给了粮油市场另一种解法。小杨用了两年时间,向父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600多万单来自江西的猫牙米沿着网线来到了千家万户的饭桌,在最靠近人类基本需求的地方,他找到了最踏实的畅销密码。

500

杨盛米业的小杨


500

米面粮油里永远藏着最朴实的情感,@三两毛粮的名字里也有着相似的温良。

毛粮指的是未经处理的稻谷,“三两毛粮”本是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俗语,巧合的是,按照五常大米50%的出米率,三两毛粮恰好能出一两半的大米,恰好是一个人一顿饭的用米量。

这个有些浪漫色彩的名字,来自鹏达母亲的灵光一现,而确保每一碗大米不掺假、不劣质,其实是从爷爷老魏就开始坚持的事情。

1984年,老魏认领了村里的磨米坊,管起了周围五六个村子的口粮。90年代初期,在加工之外,老魏开始做起零售大米的小买卖。那时,五常大米还没有打出名声,打开销路的过程也是遵循着土地上最质朴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靠着兢兢业业的拼命,老魏的生意越做越大,磨米坊慢慢升级成了米厂。2003年,老魏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将米厂的经营权过渡到鹏达父亲手里。

这年,魏家的生意已经走出东三省,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都有了经销商。

传统市场是点与线的关系,厂家是圆心,经销商是平面上的点,两者之间连着无数条线。理想状态下,大米经由这些线流向家家户户,但现实是,这些线往往曲折,甚至脆弱。

大米运输不像普通产品,十年前,运输还需要用到火车专线,由此还形成了一个有关大米的计量单位——火车皮,一火车皮大概对应60吨。传统销售模式下,开扩新市场要压上几车大米的成本,资金无法快速回笼,再摊上经销商经营危机,收不回货款也是常有的事。

2012年,魏家的其中一个经销商,因为生意不景气,欠了600万货款至今未还。

500

鹏达(右)与父亲

与此同时,杨盛米业的老杨,也在经销商这里碰了壁。

2005年,原本是卡车司机的老杨决定创业,转行卖大米。

他做生意讲究体面,跑经销商市场时,都必须要经朋友介绍,对方同意了才去登门拜访,坚决不给人家添麻烦。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处处体恤对方,经销商却没对他客气。

南方大米不像北方,耕地面积大,一片地里种的都是标准品种,“(南方)一袋米里可能有几百个品种,但是它们的长相、口感都差不多”。在当时,大米生意的准入门槛低,市场供不应求,品控全凭良心。老杨发现,一些经销商刚进了一批他们家的大米,转过头就开始拆袋分装,换成自己的包装。

在增量市场,速度压倒质量,经销商纷纷忙着跑马圈地,老杨尽管难以理解,却也无可奈何。但他们都没有留意到,市场是变化的,线下市场危机四伏。

一直以来,广东是江西大米的主要市场,除却价格更高的优质米外,普通实惠的“食堂米”也是杨盛米业的主打产品。但随着打工人陆续返乡,广东市场迅速萎靡,再加上优质米在线下市场迟迟打不开销量,到2022年左右,线下生意已经举步维艰,“基本上没什么生意了”。

老杨自然想到了电商。

彼时货架电商还是主流,老杨招了个团队专门负责这部分业务,听人说前期都要“亏本冲销量”,老杨二话不说就是砸钱,怎料每个月砸进去100多万,就像石子砸进汪洋大海,连个响声也听不见。老杨愁容满面。

500

正在介绍自家大米的小杨

在通河,危机更早出现。

宋夕夕家同样也是“三代人守一袋米”的叙事,但故事情节更加跌宕。

1984年,爷爷老宋用借钱买的拖拉机,换回家里第一台碾米机,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宋爷爷“用麻袋扛出了温饱”。

因为生意小,早期的磨米坊里全靠爷爷奶奶两个人干活,因为每天频繁背将近100斤的麻袋,奶奶的腰早早落下了毛病,还做过几次手术。

爸爸经常会和宋夕夕讲他儿时的故事,在爸爸的记忆中,童年满是尘土飞扬,他几乎没见过父母闲下来的样子,磨米、筛米、打包……像个被尘封在磨米坊中的陀螺,一刻不停。也是在爷爷奶奶的故事里,宋夕夕真切感受到“劳动的价值”——1996年,爷爷奶奶用脊背扛出了15万元,眼见前面都是坦途了,一场车祸将一切撞回原点,还欠下27万元巨款。

这一年,22岁的宋爸爸临危受命,开着载满大米的卡车,到哈尔滨找出路。

因为家里背着债,宋爸爸在收购大米时也只能赊欠着货款,但他也没想到的是,几乎所有农户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农户和他说,我们相信老宋(指宋爷爷)。

“爸爸和爷爷没跟我说过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用言行教给我一个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做人要凭良心,做事要讲诚信。”回忆起来,宋夕夕感慨道。

500

正在收割的通河大米

只是,做生意光凭良心还不够,还要有产品。

通河与五常相距不远,却始终处在五常的阴影下,“大家都知道五常大米的名字,通河大米却很少能被人知道”。

通河大米的品种是长粒香,口感软糯,伴有回甘,在东北大米的广阔市场里,有其独特的风味,却难以有相等的声量。宋夕夕很多次问爸爸,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到哈尔滨跑市场,爸爸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我对通河的大米有信心。”

没有品牌效应,宋爸爸能做的只有用口碑堆出市场。直到2019年,线下市场发生剧烈动荡,宋爸爸想到了电商,他告诉宋夕夕,“只有传统渠道和新零售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回头去看,这或许正是通河大米的破局时刻。


500

宋夕夕8岁时,全家还住在厂子里,厂房里搭着炕,碾房就在旁边。

她已经很多天没见到爸爸了,这天看到炕上搭着爸爸换下的衣服,她突然想把它“变干净”。

她使劲搓那件衣服,衣服很硬,她的小手搓得通红。衣服晾干后,她又将它整整齐齐叠起来,她想,爸爸要是看见这件衣服,或许也会摸着她的头,说“夕夕真是好孩子”。这样想着,她又忍不住抱了抱这件衣服。

“我觉得好像抱着它,就离爸爸更近了一点。”回忆起来,宋夕夕说,“那时特别缺少父爱,特别希望爸爸能陪一陪我。长大了才明白,不是爸爸不想陪我,是因为肩上担子太重了,爸爸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撑起这个家。”

500

宋夕夕在稻田里

2019年,担子交到了宋夕夕身上,守护通河大米的第一步,便是挑选一个对的平台。她于是想到了抖音电商,“抖音对新手玩家特别友好”。

她还记得第一场直播,在@粮农膳稻的店铺直播间,她练了好几天话术,忙活了好一会,卖出去100块钱。有人建议她,干脆将通河大米换个包装当五常大米卖,宋夕夕断然拒绝,“我就有一个信念,我就想把通河大米卖出去。”

她想到了拍视频。在厂房、稻田、货车车厢,她扛着米袋,一遍遍重复通河大米的好吃与实惠。“就是要告诉消费者我们在做活动,大米的性价比也比较高,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简单直接,反而能吸引到真正买大米的人。”

她坚信,只要有人下单,她就有把握留住这个顾客。

算法也给了通河大米极大的助力,天南海北的人看到了宋夕夕的视频,点进直播间,闻到了来自通河的米香。

2021年,宋夕夕在直播间卖出1万单大米,计算下来,通河大米的复购率更是高达98%以上。那天晚上,她和直播团队的伙伴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500

宋夕夕在稻田里拍摄视频

宋夕夕在抖音电商打开局面的这年,鹏达接手了米厂的电商业务。

爷爷经历的蛮荒时代早已过去,大米进入存量市场。作为一直没赶上电商头茬流量的普通厂家,想要在市场中突围,就必须找到突破点。

鹏达想到了宣传的重要性——他需要让所有人知道,想买到核心产区的五常大米,并不是一件难事。抖音电商正是他列阵输出的主要据点。“在抖音的每一天都是从头开始的竞争,只要我的内容好了,那今天我可能会卖很多,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在货架电商上拿到机会的商家来讲,它是一个相对公平以及有期望的一个平台。”

他每天都在拍视频,变着花样地介绍自家大米的优质、正宗,在他的坚持下,转机很快到来。

入驻抖音电商不到半年,@三两毛粮一场直播卖出了万元以上的销售额。鹏达说,到2024年,他们的销售额就达到了千万。曾经困扰他们的资金问题也不复存在,在电商时代,货款回流速度极快,反而需要他们加大库存深度。

500

在米厂,大家正在卸粮

2023年,小杨接手了让老杨愁眉不展的电商业务,在他和弟弟的提议下,杨盛米业来到抖音电商。

他选择抖音电商的初衷与鹏达不谋而合,“在抖音,品牌溢价不高,人人都是平等的,商品的好坏在抖音上可以很明显地体验出来。”

而对小杨来说,他找到的突破点,是猫牙米。

猫牙米是南方常见的产品,外形长,两端尖,就像猫的牙齿。在当时,猫牙米名气并不响亮,市场相对空白,正适合他们大展拳脚。此外,既然普通的“食堂米”已经被线下市场淘汰,小杨干脆就只做优质米。

他将猫牙米搬进直播间,像早年间父亲跑经销商市场一样,在后台私信各大垂类达人,寻求合作机会。为了打开销路,他还在售后方面下了狠劲。“开包之后也能退,(消费者)可以试吃一斤,吃完一斤退四斤,我们也会全款退款。”

2023年底,杨盛米业看到了破局的希望。一位达人用猫牙米做米饭的视频突然被算法选中,猫牙米突然爆单。

从这天起,猫牙米进入大米领域的畅销排行榜,达人们的合作业务开始主动找过来,用户满意度也达到了95%以上。小杨甚至惊讶地发现,不少商家开始模仿起他们品牌的包装。

自此,经由看不见的网线,猫牙米的香气,传到地北天南。

500

小杨在当地活动中介绍猫牙米


500

鹏达今晚要在稻田里直播,身后刚割下的稻秆便是最好的背景。

稻秆铺在地里,等着明日的阳光将身体晒透,再进流水线,咣啷一响,就要从五常发向远方。他知道,不止是当地农户在盼望丰收,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同样在等待这片土地上丰收的味道,参与丰收的喜悦。

遥想回乡前,鹏达聊起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做好心理咨询,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如今,他的生活早已相去甚远,每天一睁眼便是“数据”“脚本”“复盘”,有时和客户打交道,他都觉得有些割裂感,“心理学讲究的是全然的信任,当老板却不是”。

如今再和他聊起未来,他的期盼也悄然拐弯。

在负责自家米厂的宣传工作之外,鹏达还会指导五常当地农户运营短视频,“农户自己跟市场对接的话,获得的利益肯定会大一些”,更何况,多一些真实的五常农民发声,真正的好大米也会多一些被看到的机会。

事实上,鹏达的心愿正在被实现。过去一年,6万多吨五常大米通过抖音销往全国,购买单量最多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前三均为南方省份。

数据显示,自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抖音电商共售出大米超9000万单(折合45万吨),送至全国4100万家庭的饭桌上。共计有超过30万位作者帮助大米商家进行直播或者短视频分发,几十种地区米种实现超100%增长,地方米种跨越山海,销往全国。其中,就包括江西的猫牙米。

500

五常当地农户们

回头看,许多故事也因此被改变。

宋夕夕被选为通河县乡镇振兴青年,负责帮助当地农户运营短视频账号,他们要一起将通河大米的好,喊得再大声些。

宋家米厂的年收购量也达到了15万吨,在抖音销售了44万单左右大米。米厂不仅拥有自有农田3万亩,她说,几乎全部通河县的种植户,都将粮食卖到了自家工厂。

过去的通河,种植户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收成被粮贩子捏在手里。如今,宋家与当地农户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播种时,他们会将销售量反馈出的畅销品种传达给农户,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播种,粮食不至于砸在手里。

在宋夕夕筹办的丰收节上,农户们凑到镜头前,咧开大大的笑脸。宋夕夕问他们开心吗,笑声比回答更先传来。“当然了!虽然累点,这一年就等着这一天咧。”

忐忑的年月过去了,往后日日是好日。

500

宋夕夕与当地农户聊天时

点击「最人物」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