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看好湾区发展——粤港澳三地协同构建开放新格局

大湾区经济网广州讯(编辑 余芳)以"赋能大湾区,共拓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15日在广州开幕。这是大会首次在内地举办,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余人参会,充分彰显大湾区开放活力与国际合作潜力。

500

大会聚焦四大议题 发布多项成果

为期两天的大会围绕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全球贸易风险应对、跨境金融合作、商事法律合作促进等议题开展研讨。开幕式上,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联盟正式成立,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为深化区域协同提供实践指引。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6年来,大湾区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美元,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下一步将加快构筑'韧性湾区',持续优化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协同港澳构建企业'走出去'服务网络。"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粤港澳三地提出协同发展新路径。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表示,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国际业务地区总部,利用香港金融、法律优势开拓全球市场。澳门特区招商投资促进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谢永强则强调,将通过中葡平台建设,推动大湾区与葡语国家在绿色环保、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扩大国际"朋友圈"。

在产业创新领域,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建议聚焦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强三地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指出,大湾区基础科研、产业链与金融服务优势叠加,有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大湾区完整的商业生态既是试验场也是训练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范诺亚表示,美国企业持续看好湾区作为全球制造与创新枢纽的地位。太古中国区主席蒋意达认为,湾区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更在于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亚太区首席代表维克多·奎罗斯透露,已在深圳南山设立大湾区办公室,推进与中国新航线合作。"愿与大湾区共建稳定开放的国际供应链,实现产品、科技双向互动。"美国维萨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则表示,将通过数字支付技术助力湾区企业跨境贸易,实现供应链融资数码化升级。

500

大会期间还将举行多场专题对接会,推动参会嘉宾实地考察大湾区重点产业园区,促进项目合作落地。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大会为全球工商界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

(本文来自 大湾区经济网广州频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