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神药”安宫牛黄丸塌房,你身边还有人在吃吗?

文/陈根

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中最负盛名的急救用药之一,安宫牛黄丸是许多家庭的“看门药”。尤其是一些有点财富与消费能力的人,高价在香港购买各种昂贵的安宫牛黄丸用于平时保健。然而,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引起一片哗然,甚至被一些自媒体宣称安宫牛黄丸“跌落神坛”,安宫牛黄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科学审视风暴。

这项研究结果到底证实了什么?安宫牛黄丸为什么就“塌房”了?

500

我们先说,研究证实了啥?

简单的说,就是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疗效=安慰剂。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RCT研究),简单来说,就是把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新药,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或安慰剂,从而比较疗效。在这项研究中,安宫牛黄丸组和安慰剂组最终分别纳入57例和60例患者。

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在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方面,效果与安慰剂组无异;90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结果显示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

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后,直接挑战了安宫牛黄丸作为民间“中风必备救命神药”的广泛认知和市场定位,在网上引起热议。有自媒体唱衰安宫牛黄丸,认为其无效等于安慰剂;也有不少网友以亲身经历为安宫牛黄丸辩护:“我岳母脑出血50ml,靠鼻饲安宫撑到手术获救”“朋友37岁脑梗垂危,用安宫牛黄丸救了命”。

当然,还有一个结果是安宫牛黄丸疗效=安慰剂的这个事件,很快就被压制了,为什么?很正常,因为挑战到了太多的利益。

500

比如,全国中医经典联盟理事长、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表示,从研究设计看,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而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往往是一病一方的思维,要求固定处方长时间治疗,与中成药根据病情动态变化调整的特点不符。从疗效评价看,随机对照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的生理指标(如大脑坏死面积),而中医更看重综合疗效,包括意识、大便、饮食等整体指标。“这种片面的判断导致中医整体疗效被严重低估。”

这个说法对不对?按照中医的思维是对的,需要辩证,但是按照医学的标准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的目标最终都是要实现康复,如果不能实现康复与症状的好转,那么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耍流氓。尤其是对于安宫牛黄丸这种含有毒性很高的药物,如果没有治疗效果,就不能长期使用,就应该被禁止,而不是用中医的辩证论治来无理的辩护。

另外,颜芳代表中医的表述还传递了中医另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就说其所谈到的的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安宫牛黄丸、片仔癀之类的药物就不应该存在,以及当前的所有中成药都不应该存在,为什么?因为要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怎么能搞成这种标准化的东西呢?

因此,这就是传统中医不合理的地方,面对一些无效药物不能客观的面对,不能承认无效。安宫牛黄丸无效,不能吃,这个事情其实都不需要协和医院的研究,从药理学的角度就是明摆着的事情。2025年3月16号,我就在知识星球上专门就安宫牛黄丸写了一篇文章,《“神药”安宫牛黄丸到底是什么?为何能开出“天价”?》,里面就明确的指出,安宫牛黄丸不适合大众吃,也不适合用于脑梗的治疗。我在那篇文章中也明确指出,如果发生脑梗,第一时间就是拨打120,而不是吃安宫牛黄丸。在这篇文章中,我也明确的指出,而对于平时的保健来说,安宫牛黄丸更是毫无益处。

500

并且我在这篇文章中,还明确的指出:很多人认为安宫牛黄丸是神药,“隔段时间吃一丸”,能“清除体内热毒保身体平安”,甚至认为一个月服用一丸能预防脑中风发作。这是非常无知愚昧的想法。

并且我还在这篇文章中分析的安宫牛黄丸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为什么不能吃的化学毒性问题。当然,如果想了解这些内容的,可以购买知识星球找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或者扫码阅读,也欢迎添加微信CHEN2025hk,了解更多信息。

500

最后总结一下,安宫牛黄丸塌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的传统经方都面临塌房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现代药理学,我们的中医不愿意与时俱进。但同时,安宫牛黄丸的塌房也不代表着中医与中药就都不对,只是说,传统中医、中药,一定要与现代药理学结合,要客观实事求是的看待药理学,这才能推动中医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才能更好的造福大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