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治理需要“超阶级”的立场
百年变局中,世界愈发不太平了。
最近,印尼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导致伤亡。尼泊尔也紧随其后发生骚乱,死亡数十人,议会大厦被烧毁。法国政局也动荡,总理换人。法国人上街抗议,打砸抢烧并与警察发生冲突。美国也发生政治暗杀事件。特朗普的好友,一位右派保守主义的社会活动家在大学演讲时被狙杀身亡……
以前我解释过,当前的历史乱象是私有制社会进入经济增速下滑周期导致的。
私有制社会“永恒逐利”,而经济增速下行导致人们难以从新增财富中获利。所以,此时坚持逐利的社会制度必然导致零和博弈,即利润要从别人的损失中获得。这就是历史从岁月静好的繁荣时期走向暴虐残酷的动乱时代的原因。
历史本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生产力水平没下降。社会财富总量有条件不减少,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条件不降低,这哪里会引发重大的社会动荡呢?但是,就因为要在利润下滑的时期坚持逐利,甚至用竞争来加剧这种逐利,结果就破坏了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导致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矛盾,爆发冲突,最终引起了历史的巨震。
在这个过程中,“自由思想”也被滥用。它成为剥削者强化剥削的理由,也成为被剥削者反抗的旗帜。它演变为反道德,反法制的极端自由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也催生了主流人群对作妖的少数人群的强烈反感和强力打击。
这一切就是“私”的危害。
显然,这种历史的混乱与震荡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在私有制社会里无法避免。因为私有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观念,使得人们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思考和行动,这就必然在经济增速下滑时期里把社会推入严重的斗争状态并且无解。后果就是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全面崩溃。
我们知道社会是分工的。任何社会想要生存和发展都要进行分工。它可以用阶级来分,可以用阶层来分,也可以用群体来分。但无论怎么分,“关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在进行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时,不能只从自己的群体出发,而是要有“超阶级”的思维和立场。
这种思维和立场的着眼点不是某个群体的利益最大化,而是经济循环能否健康,各种社会关系是否良好。
因此,政治治理需要“超阶级”的视野和智慧。它在社会主义中能得到更好地实现。而社会主义也不是“无产阶级立场”,而是“人民立场”。
所谓“人民立场”,就是以财富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创新者和劳动者为基础,进行广泛的政治协商的立场。
当创新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了公平、合理、科学地维护,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就稳固。
当各阶级、阶层和群体能够通过协商实现协同,社会的秩序与自由,效率和丰富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平衡与实现。
这一切无法在私有制基础上得到持久地施行。它应该属于以公有制为基础,经济模式可以随经济周期变化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文章: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