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围困蟠龙模范连历史沿革 及抗战中的历史

围困蟠龙模范连历史沿革及抗战中的历史

一、历史沿革:从太行烽火到新时代传承

诞生与早期征程

围困蟠龙模范连的前身为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769团6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该连自组建以来,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作风著称,成为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坚力量。

荣誉称号的授予

1943年:随部队参加蟠(龙)武(乡)战役,坚守关家垴、尖山顶前哨阵地,采取“敌进我退、化整为零”战术,昼夜袭扰日军据点。

1944年3月:因在围困蟠龙镇战斗中表现卓越,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授予该连“围困蟠龙模范连”荣誉称号。这一称号不仅是对单次战斗的肯定,更成为连队精神传承的象征。

新时代传承与荣誉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围困蟠龙模范连战旗作为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之一,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旗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彰显了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二、抗战中的历史:围困蟠龙镇的经典战例

战斗背景

1943年6月:日军为巩固占领区,对山西武乡县蟠龙镇实施“蚕食”政策,企图摧毁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

军民团结:蟠龙镇附近30多个村庄、7000余名群众实行“空室清野”,转移至山区,使蟠龙变成空城,为后续围困战奠定基础。

战斗经过

战术运用:该连与友邻部队采用“转移群众、破坏交通、断敌给养、游击生产、集中攻歼”等战术,对日军实施长期围困。

战斗成果:

在八个半月的围困斗争中,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3275次,歼敌2100余名。

该连坚守前哨阵地,昼夜袭扰日军据点,先后与日军周旋战斗80余次,不断杀伤日军有生力量。

1944年2月27日:残敌因粮草断绝、伤亡惨重,被迫全部退出蟠龙镇。

历史意义

战略价值:围困蟠龙镇战斗粉碎了日军“蚕食”根据地的阴谋,保卫了武东革命根据地,为太行山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精神激励:战斗中,该连官兵以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展现了“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战术典范:该战斗被总结为“敌进我退、化整为零、近战夜战”的游击战经典案例,为根据地反“扫荡”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