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养车被起诉!京东养车:有不正当竞争手段
9月9日,据媒体消息,京东养车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了途虎养车,且法院已经受理。
京东指控的行为暂不清晰,但京东养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有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京东养车造成了影响。
实际上,它们不是第一次爆发矛盾。途虎养车也起诉过京东养车“不正当竞争”,耗时近一年多刚以胜诉结尾。这才不到2个月,又打起来了......
矛盾爆发,“震虎价”纠纷刚落幕
时间回到2023年9月,京东养车推出“震虎价”优惠活动,海报上主视觉是醒目的“震虎价”,并设计了一只受伤虎爪的意象。
当时,途虎养车刚好在上市关键期,9月26日就要挂牌上市了,看到京东养车的宣传,感觉这个活动充满了针对意味。
于是,2024年1月,途虎养车提起诉讼,指控京东养车上述行为涉嫌商业诋毁和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这场纠纷直到今年7月21日,终于有了答案:途虎养车胜诉。
判决书指出,京东养车实施的“震虎价”低价营销活动,宣传标语中所谓的“价格比友商低5%”,容易使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产生误解,属于虚假宣传行为,“震虎价”系列营销活动本身也属于商业诋毁行为,这两种行为均构成不正当竞争。
同时,法院还判京东养车赔偿途虎养车500万元,要求其在多个官方平台连续10日刊登声明,消除侵权影响。
京东养车发了声明后,宣布通过全网征名的方式为活动改名,还推出了50 亿补贴活动。最终,其补贴活动改称“震骨价”,算是结束了纷争。
汽车后市场,三足鼎立
在汽车后市场,竞争格局其实非常清晰,有“虎狗猫”三个巨头。它们分别是途虎养车、京东养车、天猫养车,其中途虎养车的市占率最大。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方养车服务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中途虎养车以28.6%的市占率位居第一。
途虎养车的创始人陈敏,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在微创软件、惠普等公司工作,有丰富的软件开发、IT运营经验。早年O2O创业兴起,陈敏就跟上热潮,2011年在上海创立途虎。
当时汽车后市场的玩家不少,陈敏选择从轮胎这一标准化品类切入,并逐步自建供应链和线下网络的模式,最终活下来并成长为头部企业。
2014年开始,途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类扩展至30多种汽车服务,包括保养、维修等,品牌也升级为“途虎养车”。
2020年,其服务门店数量,已在中国所有汽车服务供应商中名列首位。
而另外两家,天猫养车成立于2018年,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生态系统,主打智能化运营;京东于2018年推出京车会,2022年8月推出京东养车。
新玩家入局,行业进入混战
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财务上,途虎连年亏损。2022年,其开始上市筹钱,三次冲击后,终于在2023年9月26日上市,成为"港股汽车后市场第一股"。
上市当年,途虎实现扭亏为盈,且账面上“大赚67亿”。
不过,不是因为生意做大了,而是上市时将非经常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换为账面盈利,实际经营利润只有不到5亿。
今年上半年,途虎实现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10.5%;经调整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14.6%。
财报显示,以途虎养车APP为主的全管道拥有2650万的交易用户,上半年APP平均月活用户达到1350万。门店方面,截至6月在全国拥有7205家途虎工场店。
对比另外两大巨头,途虎养车依旧是领先的。截至2024年底,天猫养车门店数量超2500家;京东养车数量突破2200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后市场冒出一批“新面孔”。它们自带流量、资金或技术,从新能源、平台、供应链三条赛道同时切入,把原本三足鼎立的格局搅成了混战。
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的“懂懂养车”,宁德时代的“宁家服务”,滴滴的“小桔车服”升级,小米汽车的官方授权售后网络。
在它们的围攻下,途虎养车的市场有可能被一点点蚕食。
如今,途虎养车在基本盘上依然保持着显著优势,但未来的竞争无疑是激烈的。再度陷入与友商的纠纷中,其短期内将面临法律、品牌声誉方面的压力,接下来能否稳妥地化解风波成了市场的关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