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奇投资内斗升级:公司还原“事实”,范思奇“十问”反击

《星岛》记者 叶紫 实习记者 朱苑盈 深圳报道

一场已持续三个月的知名量化私募高层内斗,又因双方最新发声再陷“罗生门”。

9月8日,靖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靖奇投资”)官方公众号发布《靖奇投资事实还原及行业警示》,以时间线披露事件经过,直指创始人范思奇“个人行为引发的系列事件,已对公司正常经营、市场秩序和股东、员工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00

次日,范思奇即在个人视频号回应称已启动诉讼,并直接喊话公司另一股东唐靖人,就其涉返佣和申购赎回、异常转账、股东决议造假等提出“十大质问”。

自今年6月范思奇宣布卸任基金经理并清盘产品以来,双方已围绕控制权、资金与公章等问题多次公开对抗,矛盾不断激化。

8月26日-28日,范思奇多次通过公司公众号发文强调其为公司“最大股东”,指控公司法定代表人非法变更,并实名举报公司个别内部人员涉嫌异常交易、利益输送、侵占基金财产等,将这场内斗推向舆论焦点。

(参见《星岛》此前报道《同学携手创业,十年后合伙人互撕,靖奇投资陷巨额利益输送疑团》)

公开资料显示,靖奇投资成立于2015年,由范思奇与大学校友唐靖人共同创立,专注量化投资,管理规模区间为10亿-20亿元。股权结构上,范思奇认缴比例36.36%(第一大股东),唐靖人、茅诺平各持股27.27%,上海竞而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9.09%。

如今,随着公司现任管理层和范思奇双方各执一词的最新发声,这场内斗的更多细节与争议浮出水面。

公司定调“破坏者”,提四大行业警示

9月8日,靖奇投资官微发布的声明以“维护各方权益”为由,从事件时间线、公司立场及行业建议三方面还原“事实”,核心内容围绕范思奇的违规行为展开。

在时间线梳理上,公司方将矛盾起点定为2025年6月9日其他股东对范思奇个人历史大额借款转为分红提出的质疑。

此后关键事件中,公司方称,6月10日公司服务器遭4次异常登录,Gitlab源代码库被删除,因仅范思奇拥有相关权限和密码,故疑其所为;6月11日-13日,范思奇未经同意发布清仓、清盘指令,派人搬走涉事电脑,私自拔走硬盘、删除办公文件,公司为阻止进一步损失,随即罢免其职务并冻结托管、IT权限;7月至8月,范思奇私自刻印公司印章,变更银行基本户预留印鉴,试图挂失补办网银,还冻结公司原网银、注销银行一般户,8月6日通过微信法人扫脸获取公司公众号权限发布不实信息,8月21日临时股东会现场大闹,毁损签到表、表决票等文件,导致其余股东重新签字。

公司方强调,7月2日转移资金是因发现范思奇试图控制账户,为保全资产才紧急支付员工工资及部分应付款项,将剩余资金申购旗下私募产品;同时提及,范思奇2023年定居日本后,“看衰中国经济”“多次想关闭或出售公司”,与其他股东维持运营、引入新团队提升基金业绩的诉求,产生经营方向争议。

基于此次事件教训,公司方还提出四大行业警示:

一是约束法定代表人权限,建议明文限制法人关键权限,缩短法定代表人变更流程,避免长期居留海外、无心经营的法人滥用职权;

二是审慎选择与持续评估合伙人,要密切关注合伙人持续经营意愿,及时完成股权转让,动态评估其个人及直系亲属债务、司法处理状况;

三是加强线上平台(如公众号)风控管理,警惕微信公众号法人扫脸权限的30天空窗期风险,建立严格内容审批流程;

四是强化数字资产与IT安全体系,明确核心权限不得由一人独揽,与第三方托管机房约定操作指令流程,防范“堡垒从内部攻破”风险。

公司方直言,“公司治理的漏洞远比市场风险更为致命”,恳请同行以其案例为镜,审视自身隐患。

范思奇十问追责,社媒持续披露细节

但是,靖奇投资的“官方声明”与范思奇此前披露的时间线,存在明显出入。

范思奇在公开声明中称,6月卸任是因“身心压力与行业热情消退”,被罢免是“股东精心策划的背刺”,7月2日500万资金是被唐靖人“违规转移,用于发放虚假工资、向关联账户付款”。

9月初,范思奇接受某自媒体专访中,以其视角重新梳理事件时间线。他称,事件起源于4月底在国外偶然得知唐靖人涉嫌违规收取期货公司返佣,核实证据后向其发起质询,却得到其“不记得了”的回应,因而才计划审计资产、清盘产品,当提出离任后,便发生“拔硬盘、转巨款、改法人”一系列事件。

而公司方则将所有关键行为定性为“范思奇的主动破坏”,双方对事件因果与责任的表述完全对立。

面对此次公司方发文,范思奇在9月9日通过个人视频号发布《十问“唐靖人”》,就十大问题提出强烈质疑,斥责唐靖人“伪装受害者”,要求其给出正面回应。

范思奇追问内容具体包括:其违规收取返佣、频繁申赎行为,基金经理薛浩然与深圳乐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关系、是否存在利益输送,7月2日500万转账中“年终奖”“虚假工资”“向薛浩然100%控股公司付款”的合理性,为防止范思奇转移资金而提前发工资和购买产品的解释逻辑,及资金是否已还回公司账户,零零不收费通道是否存在违规,擅用法人章办理业务,招商证券托管失职,以及8月21日股东会决议程序违规、提交材料伪造等。

另外,这一过程中,范思奇通过社媒平台不断发声,陆续公开显示7月2日公司基本户仅剩2700元的银行短信、唐靖人承认不记得返佣的录音、“伪造股东会决议”和“本人签字的股东会决议”等材料,试图佐证自身说法真实性,表示将坚决通过法律维权,拒绝对方“50万元收购44%股权”的提议。同时,他还于前述专访中透露,计划开设自媒体如小红书分享过往有效策略。

由此,范思奇过往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其离职,其管理的一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10.80%,最大回撤40.70%;另一只产品虽近1年收益38%,但规模从2025年4月初的5000元万缩水至不足3000万元。

核心争议与公司方未回应问题

综合双方最新发声,《星岛》记者梳理发现,靖奇投资内斗的核心争议点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

其一,资金异常往来。

关于300万资金往来争议,靖奇投资称,范思奇个人借款违规转为分红且未合理解释,范思奇则称资金为正常业务往来,有财务记录支撑。

而对于7月2日500万转账,公司方表示,此举是为防止范思奇转移资产而紧急保全资金,范思奇则控诉资金被违规用于虚假工资、关联付款,账户仅剩2700元。

其二,就删库与硬盘归属争议。

公司方认定范思奇删除源代码库、拔走硬盘,范思奇则否认删库,强调硬盘含个人与公司核心资料,被唐靖人强行扣留。

其三,公司治理与权限问题。

对于股东会议决议合法性,公司方称8月21日股东会有公证员、律师见证,程序合法。范思奇则称,会议提前通知不足、材料造假,决议无效且未收到正式文件。

同时,公司方指责范思奇私自重刻印章,范思奇表示已向公安机关重新备案,唐靖人持有的印章为非法使用。

关于范思奇履职情况,公司方称其自2022年起长期居日未管业务,范思奇则表示虽居日仍主导核心事务,卸任是因唐靖人违规。

截至目前,公司方对范思奇在实名举报信、视频号等提出的多项关键质疑仍未正面回应。例如,唐靖人是否存在违规收取返佣及资金去向、薛浩然与深圳乐金的关联关系及异常交易细节、500万转账中“虚假工资”“关联付款”的具体解释及资金是否归还、“零零不收费通道”的合规性,以及8月21日股东会决议的完整程序记录及材料真实性等。

内斗出丑扬疾,曝私募治理短板

业内人士指出,从卸任清盘到公章争夺,再到如今的相互起诉,靖奇投资高层内斗的实质是公司控制权与利益分配的争夺,更进一步暴露了私募行业普遍存在的治理漏洞。

正如靖奇投资在前述声明中所言,法定代表人权限过大、合伙人评估缺失、IT安全薄弱等问题,在此次事件中被集中放大。法定代表人可单独变更托管权限、控制公众号发布信息;股权结构分散、无绝对控股股东导致决策僵局,易引发夺权之争;核心IT权限由一人独揽,为删库、拔硬盘等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目前,靖奇投资官方公众号已删除范思奇在8月7日至28日发布的《关于非法使用法人印章及合作机构尽职调查义务的声明》《致投资者的风险提示》等多则公告,仅保留公司方最新声明;而范思奇则通过个人公众号、视频号及小红书持续发声,发布证据与控诉。

本次事件最终走向,仍需等待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及法院判决,《星岛》将持续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