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真的要被阿里用起来了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高德地图在阿里生态当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9月10日,高德发布全球首个基于行为+信用的榜单产品——“高德扫街榜”,打造面向线下服务的全新信用体系。
截图来源于高德APP
在发布会现场,高德CEO郭宁表示,扫街榜希望每天为全国线下店铺多带去1000万消费者,每天为小店带来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
同时,高德还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将通过发放超10亿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数据显示,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这也是高德在前不久宣布全面AI化后,推出了又一项新业务,同时也是继淘宝闪购后,阿里体系发力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重要举措。
过去几年,阿里零售体系各版块一直“沉迷”让消费者切换至各个App,比如从饿了么解决即时餐饮需求,到淘宝覆盖B2C电商消费,再到高德承接出行服务,试图通过独立应用的垂直深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分兵作战”的模式虽能让各业务线专注打磨细分场景体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户操作路径的割裂和壁垒。
而现在,随着阿里加强自身各个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高德也开始向阿里体系不断靠拢。
01
发力到店
从产品形态来看,高德扫街榜将对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涵盖美食、景点、酒店等多种业态。
根据官方资料,在高德扫街榜,用户会看到对应不同类型行为的排行榜,有体现远距离专程前往的“轮胎磨损榜”,有体现多次前往的“回头客榜”,还有本地人爱去、城市特色体验、高分烟火小店等多类排名,每个分类都会根据动态数据每日更新。
截图来源于高德APP
也就是说是,高德扫街榜的产品属性,就像是“大众点评”一样,提供到店式服务。
过去几个月,在通过淘宝闪购入局外卖大战以来,阿里对于到店业务就已经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
在前不久阿里2026财年一季度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曾表示,淘宝闪购业务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每天的活跃用户大约有1.5亿,这些用户中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到店团购的需求。因此,阿里会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尤其是考虑到与线下到家业务的协同,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蒋凡称,目前阿里也在一些城市进行(到店业务的)测试和探索。
过去很多年,在阿里的生态中,借助全资收购的口碑,包括淘宝、饿了么、支付宝、高德等板块都曾推动过到店业务。
但在阿里巴巴的版图里,本地生活一直是战略重点,也存在短板。而随着外卖大战的持续,淘宝闪购在不断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高德重启到店业务,为阿里提供一个全新的入口。
财报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与饿了么整合后的全新淘宝闪购上线仅4个月,月度交易买家数已突破3亿,较4月之前增长200%。高盛甚至还预测,淘宝闪购与饿了么整合后,淘宝闪购将与美团同样占据45%的外卖市场份额。
眼下,不论是业务逻辑还是整体生态上,阿里的确需要发力到店业务。
一方面,到店和外卖的商家资源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合,同时兼顾外卖和到店业务可以进一步覆盖更多的消费场景;另一方面,到店消费的客单价要显著高于外卖,利润空间更大。
此外,对阿里而言,本地生活服务是中国消费市场另一片万亿级增量空间,在电商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到店业务是其寻找业务增量的关键。
02
时机成熟?
从业务进展看,高德的确有了承接到店业务的基础。
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的月活为8.73 亿,彼时其月活数量仅次于微信、淘宝和支付宝。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频使用场景,足以为其到店业务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用户和流量支持。毕竟,用户在使用高德地图出行时,常伴随着搜索沿途的餐厅、酒店等需求。
对于阿里来说,高德的价值远不止是一个高频App,而是其生态中补齐本地生活短板的入口。
此外,阿里体系在AI方面应用的愈发成熟,也高德让有了更多业务拓展的可能。
据晚点报道,一位高德管理层表示,2025 年上半年,阿里的通义大模型Qwen大模型应用成熟,高德发布了自己的AI地图,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被准确分析和运用;高德对真实世界的理解有三层,除了地理位置,还应该提供描述真实世界的内容和信息、服务履约的能力;团队围绕榜单成立了战斗小组。
基于此,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发布“高德地图2025”,将地图升级为基于空间智能的AI原生应用,并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让传统地图导航应用学会思考。
具体到业务层面,如今阿里加大了在外卖等本地生活服务投入力度,高德以出行作为突破口,其场景流量、用户数据可以与支付宝支付、淘宝内容、飞猪旅游乃至盒马联动,构建全链路循环。
03
生态地位
长期以来,在阿里的生态体系当中,高德的地位始终有着一种特殊性——作为国内第四大流量入口,其价值显而易见,但又一直未能深度融入阿里体系。
而高德目前的业务调整,都是在持续强化其与阿里其他板块的联动,这种生态协同在对抗外部竞争的同时,也无形中拓宽了高德发展的边界。
总体看,高德在阿里生态中的地位已超越单一业务单元,逐步探索了从“导航工具”到“生活服务平台”的转型路径,通过逐步拓展收入来源、深化平台生态和增强用户粘性。
高德作为阿里的生态基础设施,其导航、位置服务技术等,提升了阿里系产品的“定位”精准度,可以直接赋能本地生活、物流等业务。同时,其通过出行业务产出的数据,能够进一步赋能集团的商业决策,甚至在新兴赛道抢占未来先机。
另一方面,近两年来,高德很明显已经成为其AI业务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出口。
郭宁此前在接受晚点采访时曾表示,高德与集团内兄弟业务的协同,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一种深度的能力共生。
“以阿里云为例,它为我们提供了像通义这样世界级的AI大脑,而高德则为这个大脑,提供了最复杂、也最有价值的试炼场。而高德与支付宝等业务的协同,则是服务层面的完美闭环”。 郭宁说。
可以说,高德地图在阿里生态下,正在逐步探索从单纯的工具型业务到生活服务等商业平台的转型。
再翻看高德的过去的商业路径,其一直在打通各项业务基础,再相继推出细分业务拓展服务场景、搭建生态等,最终形成多元业务互为支撑、协同增益的商业模式。
这一过程的核心逻辑在于,不追求短期流量变现的快速回报,而是通过持续试错、打磨产品体验,在关键节点提升核心能力,实现用户粘性的提升与生态的沉淀,此后再逐步释放变现能力。
而现在,高德似乎已经完成“资源囤积”这一阶段,开始将8亿多用户的出行行为数据转化为核心资产,进一步落地为商业能力。
再将目光拉至阿里集团,市场一直希望看到阿里在电商与零售赛道的差异化打法。而高德,一直在尝试成为这个撬动市场的杠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