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徽商银行别光顾着做大做强

500

当净息差持续收窄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城商行正迎来盈利结构的关键转型。从中收业务到投资收益,非息收入已成为城商行盈利多元化的第二增长曲线。

文源:源媒汇

作者:童画

编辑:苏淮

刚刚过去的8月,徽商银行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2%,在“A+H”股共计29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6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净利润同比增长3.81%,而上年同期这两项数据分别为增长4.57%、增长5.90%,相比之下增速下滑态势明显。

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比2024年末增加8.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8%,比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89.94%,比2024年末上升3.47个百分点。

前董事长严琛掌舵的4年时间里,徽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从1.39万亿元激增至2.25万亿元,净利润增速则从2021年的18.79%降至2024年的6.18%,2025年上半年更是降至3.81%。

在风险抵御和盈利增长之间,徽商银行是如何权衡的?

01

营收增长依靠非息收入

天眼查显示,徽商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4日,注册资本约为138.90亿元,目前法定代表人仍为严琛,因为该行还没有新董事长人选。

500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严琛是在徽商银行上市六年后,即2019年12月加入徽商银行的,并在2021年4月12日被选举为董事长(同年7月30日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

2025年半年报,是严琛掌舵徽商银行期间的最后一份财报。徽商银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中期成绩单: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2%;客户贷款突破1.1万亿元,增幅为9.82%;负债总额较年初增幅为12.59%,客户存款达1.25万亿元,增幅为9.92%。

但在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是徽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的“双降”:营收211.57亿元,同比增长2.25%,较2024年同期的4.57%增速腰斩;净利润93.28亿元,增长3.81%,较2024年的5.90%增速同样大幅滑落。

徽商银行这种资产规模与业绩增速的背离,在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

银行业遭遇净息差困境早已不是秘密,徽商银行亦未能独善其身,2024年末徽商银行的净息差已收窄至1.71%,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55%,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0.25个百分点。

500

图片来源于徽商银行2025年半年报

从徽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结构来看,利息净收入为145.30亿元,同比减少1.56亿元,减幅为1.06%。其中,规模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23.59亿元,但是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25.15亿元。

在利息净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徽商银行的营收增长只能依靠非息收入。

500

图片来源于徽商银行2025年半年报

徽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的非利息净收入为66.27亿元,增幅为10.34%,其中贡献力度最大的是金融投资净收益,达到29.80亿元,而2024年同期仅为11.22亿元,同比增长165.60%。

“主要是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产生的净收益增加”,徽商银行如此解释其金融投资净收益增加的原因。

02

不良率微降背后真相

徽商银行2025年半年报中最具“迷惑性”的数据,莫过于不良贷款率的“微降”——较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至0.98%。这个数字远低于1.49%的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500

图片来源于徽商银行2025年半年报

但细究数据就会发现,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107.6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8.89亿元,这种“余额上升而不良率微降”的现象,更像是贷款规模扩张带来的“数字游戏”。

2025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约1.10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983.67亿元,增幅9.82%。简单计算可知,新增贷款规模是不良贷款新增额的110倍。换句话说,只要贷款规模增速超过不良贷款增速,不良贷款率就能维持稳定甚至下降。这种“以规模稀释风险”的做法,在银行业并不少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徽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计提减值损失56.68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的减值损失为57.26亿元,而2024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19.73亿元。

从贷款五级分类的角度来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徽商银行的正常类贷款为10772.18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963.02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为97.88%,与2024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为125.50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76亿元,占比为1.14%,较2024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

徽商银行的107.65亿元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为64.70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9亿元,占比从2024年末的0.56%增至0.59%;可疑类贷款为9.04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3.31亿元,占比从2024年末的0.12%降至0.08%;损失类贷款为33.9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2亿元,占比与2024年末持平。

500

图片来源于徽商银行2025年半年报

可见,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徽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增长较多,不良贷款中的次级类、损失类贷款在增加。

从贷款产品角度来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徽商银行的公司贷款为7021.76亿元,占比63.80%;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58.98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5.18亿元;公司贷款不良率为0.84%,较2024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同期,徽商银行的个人贷款为3200.78亿元,占比29.09%;个人不良贷款余额为48.6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68亿元;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52%,较2024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

500

图片来源于徽商银行2025年半年报

高企的拨备覆盖率,似乎为徽商银行筑起了一道“安全垫”。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289.94%,较年初上升3.47个百分点,高于监管要求的120%-150%区间。

但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个“悖论”:拨备覆盖率越高,意味着从利润中计提的风险准备金越多,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

拨备的提升是一种策略还是无意为之呢?在风险抵御和盈利增长之间,徽商银行是如何权衡的?9月8日,源媒汇就此致函徽商银行,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03

内控漏洞亟待解决

不仅是业绩和资产质量,徽商银行的行政处罚也值得注意。

2025年8月8日,因“应共同承担的抵押物保险费由客户承担;违规发放固定资产贷款;部分表外业务保证金来源本行信贷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徽商银行安庆分行被安庆金融监管分局罚款117万元,同时安庆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以及三位支行行长被警告或罚款。

源媒汇统计发现,2025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罚单记录可以串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4月芜湖政务区支行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被罚35万元;5月淮北分行因信贷数据不真实被罚41万元;6月池州分行、成都分行分别被罚30万元和21.53万元;7月亳州分行被罚60万元,再加上8月安庆分行被处罚。不到5个月的时间,徽商银行至少6家分支机构被行政处罚,罚款总额超过304万元。

500

徽商银行2024年总罚单金额达1359.63万元(以处罚日期为准),而且罚单数量也不少——总行及多家分行、支行共领罚单12张。

徽商银行的内控机制漏洞,在过去近20个月的逾1600万元罚单中暴露无遗。从淮北分行的信贷数据造假,到芜湖政务区支行的贷前调查不严,再到成都分行违规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汇,问题横跨信贷、外汇等多个领域,涉及安徽、四川、浙江等省份,说明这不是徽商银行个别分支机构的孤立问题,而是全行性的内控薄弱。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有序有效防风险,持之以恒强监管,全力以赴促发展”,在此背景下,徽商银行若不能彻底整改内控问题,未来可能面临更严厉的监管措施。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徽商银行的管理层变动。

2025年7月末,徽商银行董事长严琛因“工作调动”辞任,同日被任命为河南省工信厅厅长。

严琛任职期间,徽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五年连跨三个千亿台阶,不良率从2021年的1.78%降至2024年的0.99%,拨备覆盖率同步提升,成绩单颇为亮眼。不过,后期徽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增幅从2021年的18.79%滑落至2024年的6.1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81%。这种以“规模换利润”的模式显然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严琛之前,徽商银行的三名董事长——戴荷娣、李宏鸣、吴学民相继落马。

严琛卸任后,徽商银行现由行长孔庆龙代为履行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责,由非执行董事卢浩代为履行风险委员会主任委员职责,新的董事长人选还未确定。

2019年,徽商银行重启A股上市,并聘请中信证券和国元证券为辅导机构。如今6年过去了,A股上市仍无音讯。

“下半年,本行将积极应对当下银行业低利率、低利差、低费率‘三低’挑战,夯实增长主引擎,做大优质客群规模,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筑牢效益压舱石,努力向‘全球百强银行’目标迈进”在2025年半年报中,徽商银行描绘了下半年的发展蓝图,却只字未提A股上市之事。

在银行业加速分化的2025年,规模扩张路径还能否依赖,资产质量隐患及内控失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于正在等待新掌门的徽商银行而言,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