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勾勒未来出行的蓝图,开启“天地空一体化”时代

2025年下半年,Robotaxi赛道骤然升温,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资本涌入,共同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落地前夜。

海外市场中,全球出行科技巨头Uber携手全球20家自动驾驶企业,市值向2000亿美元冲刺;特斯拉则将Robotaxi视为第二增长曲线,计划年底覆盖美国一半人口。

而在国内,作为港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出行上市公司,曹操出行被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为吉利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核心载体”。

9月8日,曹操出行发布“天地空一体化”共享出行蓝图,携手沃飞长空、时空道宇,揭开了吉利生态强互动下的未来出行布局。同日,曹操出行正式被纳入港股通,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其平台价值与Robotaxi战略的高度认可。

500

曹操出行绘制的这张蓝图,代表着整个共享出行行业首次系统性尝试突破地面维度,向立体化、生态化跃迁,一场万亿级的市场变革由此拉开序幕。

解构“天地空”智能出行时代临近

正所谓衣食住行,人生四要。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出行的核心痛点可以被归纳为一个词:效率。

从马车到汽车,从出租车到共享出行,效率提升构成了产业演进的主线。如果具体到共享出行,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变革。

1.0阶段共享出行野蛮生长,网约车初期的信息撮合释放了社会运力,相比出租车时代效率有所提升,但平台无法进行系统性的运力规划和调度,导致供需匹配效率不高。

于是行业驶入2.0阶段,出行平台开始探索精细化运营,大数据和算法优化运力,让行业效率和体验进一步提升。

这一阶段,诞生了曹操出行这样专为共享出行场景设计定制车,打造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玩家。凭借定制车的高品质体验和运营效率,曹操出行已成为港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出行上市公司。

500

从信息撮合到精细化运营,出行效率在一步步提升,但城市拥堵的问题成了进一步提效的掣肘。

如今,一场由智能驾驶技术掀起的行业革命下,共享出行迎来了3.0阶段。如何更高效、安全、低成本地运营无人驾驶车队,成为行业探索的新方向。同时,低空飞行器也为跨城通勤和中高端需求带来了差异化选择。此外,当卫星通信与车联网接入其中,地面与空中的运力可以统一调度,共享出行走向更立体的方式。

在这一趋势下,一个Robotaxi、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战略领域交叉融合的万亿级新市场,成为产业竞逐的新方向。

曹操出行在这次发布会上展示了具体的未来出行场景:用户在曹操出行App输入上车点和目的地,系统将依托AI算法为用户规划“天地空一体化”的最优路径。用户可乘坐Robotaxi抵达换乘枢纽,无缝转乘空中飞行器快速到达终点,通过“一个平台”“一次下单”“一趟行程”,实现高效出行。

这背后,是曹操出行平台及车队、沃飞长空eVTOL与时空道宇低轨卫星三大板块形成的深度协同。Robotaxi成为最接近商业化的突破口;低空飞行器则承载中高端通勤和城市群间的差异化需求;卫星通信与车联网结合,“永远在线,永不失联”,保证跨场景、跨地域的稳定连接。

500

可以看出,跨领域融合改变了出行平台的价值逻辑,从网络效应和信息撮合转向数据积累、运力管理和生态整合。这也预示着“信息中介”性质的平台价值被大幅削减,闭环的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将成为开启未来出行的钥匙。

曹操的底气:凭什么率先叩响中国未来出行大门?

随着Robotaxi规模化运营临近,行业竞争逻辑已从早期的流量争夺、随后的单点技术突破,转向产业生态协同效率的比拼。在这场由“空间效率”驱动的竞赛中,谁能控制核心运力、整合产业链,谁就可能率先突围。

从技术视角看,作为一项To C的系统工程,Robotaxi的核心在于安全与可靠落地,而这依赖于算法迭代和大规模测试所带来的数据积累。软硬件一体化的完整生态意味着技术进化更快更稳,也决定了长期竞争力。

曹操出行的优势在于,公司并非单纯的流量平台,而是深度整合的“资产运营商”。目前,曹操出行自营定制车规模超过3.7万辆,居行业首位。

曹操出行掌握国内规模最大的定制车队,对车辆资产、技术迭代和运维体系有着高度控制力,这为服务标准化和安全性提供了坚实基础。截至6月末,曹操出行已在苏州、杭州累计完成超1.5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依托定制车战略形成的服务标准与成本优化能力,也为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另一方面,站在商业落地的角度看,随着规模化落地,Robotaxi和低空经济已进入拼“基建”能力的阶段。

技术、生产、运营等,决定木桶容量的是短板。比如特斯拉Robotaxi试运行期间,Uber CEO就指出马斯克低估了客服与运营环节的重要性,强调仅靠硬件无法解决规模化后的服务难题。

这就使得,生态的价值越来越突出。而曹操出行的独特性在于,作为吉利智能出行生态的核心载体,公司能高效整合智能制造、低轨卫星、低空飞行器、三电技术和智能座舱等资源,形成“共生共荣”的闭环体系。

今年4月起,曹操汽车已部署新一代Robotaxi,车型基于吉利最新冗余架构,并融合自动派单、远程安全、出行舱服务和资产数字化管理等能力。同时,公司在与吉利及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自动驾驶组件和定制车型研发,并完善远程协助、车辆维护和客服等后端服务,以确保车队在规模化运营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00

依托产业集团的整体赋能,正成为曹操出行参与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

总体而言,曹操出行还不是共享出行行业最高的那座山,但已经有最深的护城河了。在新赛道鸣枪的时刻,曹操出行以一张蓝图为信号,按下了通往未来出行的“加速键”,平台价值随之迎来颠覆性重塑。

重塑万亿市场的出行革命价值几何?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终于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这标志着Robotaxi迎来了类似iPhone在2007年带来的变革性时刻。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共享出行赛道的重估。今年上半年,Uber市值上涨近60%,成为标普500表现第七出色的公司,其中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预期和空中出租车服务的合作,对估值提升起到了催化作用。

不难判断,资本市场对出行平台的估值逻辑在变化。过去流量和份额是价值锚点,如今更关注数据闭环、自动驾驶落地能力和跨模式的生态整合力。

新估值逻辑下,曹操出行提出的“天地空一体化”蓝图,正是资本市场正在寻找的稀缺标的。

从市场规模看,若Robotaxi在未来五年覆盖部分城市通勤场景,将形成大量出行市场增量。根据高盛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Robotaxi的运营车辆将达到50万辆。市场规模从2025年5400万美元激增至2035年470亿美元,十年增长757倍。

同时,天地空一体化下,低空交通切入中高端需求,有望打开更高的成长空间。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2035年将突破3.5万亿元。曹操出行与沃飞长空的合作,将地面Robotaxi与空中出行场景打通,使低空出行像今天打车一样便捷,逐步融入城市交通体系。

500

显然,这场出行革命才刚刚开始,头部玩家将迎来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机遇。

近期,多家券商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最高目标价超过百港元。恰如被低估的中国科技资产,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惠及全球投资者,作为出行科技的核心标的,被纳入港股通后,曹操出行“未来立体出行生态”的稀缺性和战略价值更容易被资本市场重新定价。

内地投资者对新经济板块认知和体验更充分,国内智能出行的成长性更容易形成共识,因此曹操出行的估值重估空间正在打开。

更具想象力的是,不止国内市场机会,中国Robotaxi企业技术与产业链优势明显,包括Uber在内的海外巨头纷纷与中国企业达成合作,规模部署和试点落子新技术,培育全球市场。而吉利的商业布局并不局限于国内,曹操出行如今率先卡位未来出行方式,可能主导下一代出行市场的规则制定。

来源:港股研究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