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A穿越行业周期?文旅营收占72%、现金流激增190%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与文旅市场加速变革的双重背景下,华侨城A(000069.SZ)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彰显韧性的成绩单。尽管归母净利润仍处亏损区间,但公司通过战略聚焦与运营革新,在财务安全、文旅升级、地产提质三大维度实现突破,走出了一条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特色路径。
财务安全筑底
面对行业资金压力,华侨城A将“稳现金、控债务”作为经营核心,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25.6亿元,同比激增190.22%,这一数据背后是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全面落地。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控,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实现同比下降,同时加大楼盘去化力度,以“以销定投”策略加速资金回笼,为企业运营注入“活水”。
在债务管理上,华侨城A展现出央企的稳健优势。截至6月末,公司有息负债总额控制在1288.3亿元,其中中长期借款占比达68.3%,有效降低短期偿债压力;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较年初下降11个基点。借助融资环境改善的窗口期,公司深化“应融尽融”策略,拓宽融资渠道,债务结构持续优化,为业务发展筑牢财务安全垫。
文旅业务领跑
从业务结构来看,华侨城A已完成向文旅主业的战略倾斜,文旅板块营收占比从49.21%跃升至72.15%,成为支撑公司发展的核心引擎。上半年,公司旅游综合业务累计接待游客3771万人次,实现营收81.65亿元,在主题公园、酒店、商业等细分领域均实现突破。
主题公园板块打破“设备驱动”传统模式,以IP为核心重构消费生态。深圳欢乐谷联动《长安十二时辰》IP打造唐代市井场景,单日客流突破3万人次,复游率同比提升15%;武汉欢乐谷结合在地文化推出“江湖IP节”,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0%。自主IP培育同样成果显著,“福禄兽”IP通过主题展览激活商业空间价值,助力深圳红山6979项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22%;成都欢乐谷孵化的网红达人“唐僧”全网曝光量超10亿,成为景区引流新符号。
科技赋能则进一步升级文旅体验边界。深圳欢乐谷引入“元宇宙过山车”,融合VR技术与实景轨道,日均接待2000人次;成都欢乐谷升级“5D球幕影院”,《星际探险》影片推动影院收入增长40%;宁波欢乐海岸上线“数字导览系统”,通过AI推荐将商户转化率提升12%。此外,公司轻资产拓展步伐加快,新增浙江衢州、安徽祁门两个项目,为文旅业务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地产板块焕新
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趋势下,华侨城A摒弃规模竞赛,转而深耕“好房子、好服务”,以精品化路线重塑产品价值。上半年,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面积6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2%,签约销售金额94.9亿元,多个项目成为区域标杆——佛山顺德二期、重庆华侨城地产等项目位列所在城市销售前三,武汉红坊项目更是跻身武汉市网签销量TOP2,其全新组团入市后接待客户超2500组。
土地储备方面,公司秉持“精准拿地”原则,上半年获取的重庆沙坪坝小龙坎项目,作为区域五年内首个新增住宅用地,凭借高铁TOD商圈、优质教育与医疗资源,精准匹配改善型购房需求。在产品打造上,华侨城A紧跟政策导向,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推出第四代高端住宅产品。重庆华侨城·熙宸项目便是典型代表,该项目融合“都会度假”与“森系生活”理念,打造6.3米调高空中庭院、17.7米超长景观面、270°采光环幕飘窗等创新设计,130%的实得率刷新区域改善住宅标准。
服务升级同样是地产板块的重要发力点。公司创新推出智慧工地,通过物联网监测、智能视频检测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施工效率;物业领域落地“6W3H3A”服务标准,“云裳”品牌成功推出,并斩获17项行业荣誉,品牌影响力与用户口碑同步提升。
从依赖规模扩张到聚焦价值创造,华侨城A正在通过文旅与地产的双轮驱动,构建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能力。尽管短期仍面临盈利压力,但随着文旅生态价值的持续释放、“好房子”产品的市场认可,以及财务结构的不断优化,这家央企正以韧性经营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其转型成效值得长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