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超5.8万亿!京城两大银行再深化合作?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华夏银行与北京农商银行两大万亿级金融机构再度开启高层对话,于9月5日围绕深化合作、共促发展展开深度交流。此次“会盟”不仅是对前期战略合作的持续推进,更彰显了北京市属银行以协同之力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为首都金融生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分别扎根股份行与农商行领域的标杆机构,两家银行的合作始终紧扣时代需求。截至2025年中期,华夏银行以4.55万亿元资产规模稳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前列,凭借广泛的业务网络与齐全的产品牌照,在跨区域金融服务、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北京农商银行则以1.28万亿元资产规模立足首都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领域,在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及社区民生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基础已然夯实。
回溯今年3月,北京市属三家银行首次开启战略合作,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此次华夏银行与北京农商银行的再度聚首,将合作推向更深层次。交流中,双方系统复盘了在金融市场、资产托管、代理代销三大核心业务领域的合作成果,同时就分行及子公司层面的联动经验展开分享,明确了下一步全面深化合作的方向。这种“顶层设计+基层联动”的合作模式,既确保了战略方向的一致性,又能充分激活各业务单元的创新活力,为后续合作落地提供清晰路径。
在合作共识的凝聚上,双方高层的表态传递出强烈的协同意愿。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书剑将北京农商银行定位为“重要的总行级战略客户”,强调双方深厚的合作友谊与坚实基础,体现出开放共赢的合作姿态;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关文杰则肯定华夏银行在全国性金融服务中的标杆价值,表示将积极借鉴其发展经验,推动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提升。这种相互认可、彼此赋能的合作理念,为两家银行突破业务边界、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提供了思想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深化恰逢双方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面对行业发展中的挑战,两家银行以协同合作寻求破局之道,展现出积极应对的战略定力。华夏银行在中期业绩中虽面临营收、净利润短期调整,但通过与北京农商银行的合作,可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区域市场竞争力;北京农商银行在实现营收净利微增的同时,持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双方在风险防控、资产优化等领域的合作,有望为彼此经营发展注入稳定力量。尤其在华夏银行收到监管罚单后,其诚恳接受、积极整改的态度,与双方深化合作、提升合规经营水平的目标形成呼应,为后续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更具深意的是,北京市属银行间的人才流动为合作深化提供了“软实力”支撑。自今年3月首次“会盟”以来,三家银行在信息科技、管理岗位等领域实现高管互动:华夏银行易永丰任职北京农商行首席信息官,原北京银行龚伟华转岗华夏银行担任同职,北京银行内部提拔明立松补位首席信息官,北京农商行也通过内部提拔与外部交流完善管理团队。这种人才跨机构流动,不仅促进了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理念的共享,更搭建起银行间高效沟通的桥梁,为业务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让合作从“业务层面”延伸至“人才层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格局。
从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来看,两家银行的深化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首都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领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华夏银行的全国性服务能力与北京农商银行的区域深耕优势相结合,既能为首都重大项目建设、跨区域产业协同提供综合金融支持,又能精准对接县域经济、社区民生等基层需求,助力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金融资源更均衡、更高效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华夏银行与北京农商银行的合作不仅将在现有业务领域持续深耕,更有望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探索创新。例如,双方可联合开发针对乡村振兴的绿色信贷产品,依托数字技术搭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共同参与首都碳交易市场建设,以金融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同时,随着北京市属银行间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三家银行有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现资源整合,形成覆盖不同客群、不同场景的金融服务网络,为首都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金融生态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