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辛芷蕾,没人再笑你的野心了
作者 | 无菌卤蛋
来源 | 她刊
近期内娱最长脸的事情,莫过于辛芷蕾获奖。
9月6日,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斩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的第三位华人威尼斯影后。
不仅如此,她还是唯一一位内地籍、80后华人威尼斯影后。
从鹤岗小城走出,到站在国际领奖台上,她说:“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吹过一个牛,我说,我要成为国际巨星。那时候我被人笑了。但是你看,今天我站在这儿了。”
那一刻,国际巨星笑了,听懂其中滋味的人却已红了眼眶。
时间再往前调,在Vogue 20周年女演员群像封面专题中,辛芷蕾还是站在边上的一位。
即便如此,在专题问卷中,被问及未来想挑战的事,她毫不掩饰火光四射的野心:Vogue单封。
谈及最想分享的人生经验,她给出九个字:“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一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愿望,一位自称“不要脸”的女人,在Vogue 20周年女演员群像封面发布仅一天后,辛芷蕾捧回金狮奖杯,想要Vogue单封的愿望火速实现。
目前,五大刊向她发出的封面邀约已排到明年,刷新内娱最快满贯记录。
香奈儿官方 IG一晚连发5条辛芷蕾的快拍,贺其获奖,创品牌单日推送艺人最高纪录,被网友视为“血洗85花顶奢格局”的信号。
自称“不要脸”的辛芷蕾,以影后的排面挣到了最争气的脸面。
而属于她的飞升,才刚刚开始。
野心
辛芷蕾进入娱乐圈,不是为了梦想,只为3000块钱。
1986年4月,在东北鹤岗冰雪未消的冷春中,一名女婴呱呱坠地。
寒冷与萧瑟共谋,煤炭与钢铁交织,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工业与自然的呼啸中起舞,骨髓里流淌着坚韧。
母亲为她起名辛蕊,希望女儿像花蕊一样美丽、被呵护。等到了落户口的时候,母亲突然忘记了“蕊”字怎么写,就随手改成了意思相近的“辛蕾”。
辛蕾,谐音“心累”,冥冥之中一个充满困顿的人生开始了。
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辛芷蕾从小和姥姥、姥爷生活,乐于无人约束。
她最爱到处乱逛、上树捉虫,性格里透出东北小孩的虎劲。
等到稍大一些,家庭的贫困开始在女孩的身上具像化:父亲起早贪黑,母亲一天打3份工,年少的她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弟弟妹妹。
辛芷蕾从小懂事,还在上中学的她找到一家快餐店帮工,每天一放学就把自己浸泡在黏腻、嘈杂里的餐馆里,挣钱补贴家用。
因为贫穷,少女一年穿不上几件新衣服,只能把对美的向往深藏在心里。在家人面前,她总是展露鲜活张扬的一面。
也许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大学时她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
老师看她长得漂亮、人也靠谱,推荐她到电视台勤工俭学,担任节目中送道具的礼仪小姐,一个光鲜亮丽的世界就此对她豁开了一个小口,她看得着了迷。
从学校驶向电视台的公交车上,辛芷蕾常常看着车窗流动变换的倒影发呆,幻想着自己某一天能成为一名演员,骄傲地站在聚光灯下,昂首生活。
不过,公交车始终是要靠站的。女孩快步走下,为温饱而奔波。
但生活却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她。
父亲突如其来地倒下了。
因为意外,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夜以继日地照料,无法外出工作。年幼的弟弟妹妹还要上学。
还在读大三的长姐辛芷蕾,被打得措手不及。
甄子丹的经纪人第一个伸出援手。
当时,对方正在四处挖掘艺人,在电视台一眼看到辛芷蕾,当即询问她是否感兴趣。
几乎想都没想,辛芷蕾立刻点头同意。
那是2005年,国内演艺市场一派繁荣,许多人都想成为明星,经历万众瞩目的人生。
但打动辛芷蕾的并不是梦想,也不是兴趣,而是3000块钱。
听到经纪人告诉她,“你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块”时,辛芷蕾那圆润、尾挑的杏眼放光,她当机立断:放弃学业,逐梦娱乐圈!
这个决定看似重大,可对当时的辛芷蕾来说并不艰难,她甚至没有考虑未来。眼下,哪怕只有一点赚钱养家和给父亲治病的希望,就足以让她付出一切去争取。
她是如此地渴望机会,以至于当机会一旦出现,她便会毫不客气地紧紧抓住,再也不愿松开。
公司花了3000块,请人给她的名字“辛蕾”算了算,大师叹了口气,“心太累了,就别累了”。
正如《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的名字为“停止脆弱”,公司给她改名为辛芷蕾,寓意“停止劳累”。
带着对逆天改命的幻想,辛芷蕾签约进入娱乐圈。
想红
入圈第一个广告与梁朝伟合拍之后,辛芷蕾高开低走。
此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辛芷蕾在娱乐圈基本查无此人。
尽管她骨相立体,厚唇鲜明,但“臭脸”的冷艳,不符合女星“温婉”的标准。她又非科班出身、毫无经验,只能从跑龙套开始做起。
辛芷蕾和梁朝伟拍广告
等到真正崭露头角,已是2011年,她在电视剧版《画皮》中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高光角色“盲女素素”,青涩用心,但没有太多水花。
反而是角色之外,辛芷蕾因不加掩饰的野心引起一些争议。
在名气、实力匹配不上心气的年纪,她在微博上公开发言:“是的,我对人生充满欲望。爱情事业金钱朋友……这没什么好隐藏的,加油!”
为了那些被她认定的角色,她张牙舞爪地放出豪言,又使尽浑身解数一一实现。
起初,由于不红,她对角色并没有什么挑选权。但辛芷蕾,会主动出击。
曾经,在读过剧本后因觉得“这个剧本就是为我写的”,辛芷蕾主动找到导演试戏《拥抱星星的月亮》。
第一次,导演没有选上她,让她回去。
她不甘心放弃,更不在乎什么面子,再次找到剧组,执拗地争取到第二次群试的机会。
当时,一群女演员聚在一间屋子里,只有辛芷蕾跟“疯了”似的,当着所有人的面,不断地对导演激动地重复:“我要演这个角色,我一定要演!”
周围人投来异样的眼神,辛芷蕾无法视而不见,但她毫不顾忌,继续表达真实的想法,这在导演看来,有种贴近角色本身的特质。
近乎“发疯”般争取后,她被选中了。
2016年的电影《长江图》,是她入行11年来,第一部做女一号的电影,同样是她努力争取的结果。
为了得到这个角色,一开始她不惜撒谎。
《长江图》
导演问她是否会游泳,她说:“会。”
辛芷蕾口中的会,是在游泳池里玩水。而导演要求的会,是让她直接跳入滚滚长江。
拿到角色后,辛芷蕾不管不顾,冒着生命危险,就这么踩过玻璃、碎石子,带着满脚的鲜血走入江中。
就连秦昊都感叹,这是他这辈子最艰辛的一次拍摄经历。
但辛芷蕾却说,多亏我小时候比较野,没事。
喊着“死了都要拍!”的辛芷蕾,在孤寂的海平面上留下刺破天际的野心。
《长江图》
拍《怒晴湘西》时受伤,她瘸着腿、缠着纱布,去见林超贤导演,最终拿下《紧急救援》里,救援队唯一一名女队员“方宇凌”一角。
听说王家卫要拍《繁花》后,辛芷蕾赶紧把原著读完,飞去香港,找王家卫聊了半个小时。
独自去到香港的辛芷蕾,一如《繁花》中独自来到上海黄河路的李李。
《繁花》
在王家卫面前,辛芷蕾几乎把自己“剖开”摊在了阳光下。
从成长、性格到演艺经历、优缺点,她就像连珠炮一样和盘托出,密集的话语如机关枪般射向更显沉默的导演。
半个小时后,说完的辛芷蕾潇洒起身,“很正式地和他握了个手”,毫不留恋地转身告辞。
剧中,李李正是如此:转身绝、眼神冷、做事狠。
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家卫,认可了同样不按常理出牌的辛芷蕾,同时,也被她在《绣春刀2》中丁白缨一角的侠气吸引。
半年多后,王家卫告诉她:来上海试妆吧。
《绣春刀2》
通过一次次进攻,辛芷蕾数次赢回想要的角色。
但要把这些角色变为代表作,绝不仅仅只是一句“有野心”就可以做到的,中间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为了揣摩李李走路的状态,辛芷蕾整整花了两年,学拉丁、探戈等舞蹈,只为惊鸿一瞥。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至真园开业当天,老板娘李李一出现便惊艳了全场。
在簇拥的相机前,李李摇曳生姿,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优雅、非凡的魅力,
她风情万种,绽放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
而那些光艳夺目的欲望里面,一定也有想赢、想爱、想呼风唤雨的野心。
或许,这也是每个人在面对生活时都曾有过的欲望。
这样的欲望,辛芷蕾最懂。
回到拍摄《长江图》期间,瘫痪5年的父亲病情加重离世,她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不久,一手将她拉扯大的姥爷查出肝癌,尔后撒手人寰。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将因为这部戏走红,走上柏林电影节红毯,见到自己的偶像梅姨。
她只知道:自己有两个遗憾,今生再也没有办法弥补。
曾经,躺在床上的父亲向她请求,想要一台电脑,可以和叔叔们QQ聊天,辛芷蕾拿不出钱;
后来,姥爷患病后来到北京治疗,没钱的辛芷蕾只敢点半只烤鸭,两人谁也不舍得动筷。
此时她已经进入娱乐圈闯荡近10年,仍然拮据,拮据到无能为力。
“我想红我想有钱”“不想因为一顿饭、一台电脑去自责”……辛芷蕾想要的东西,或许打内心深处来说不只是钱,是责任、爱、价值、角色……
可是过往的经历告诉她,如果没有红,没有钱,单单“要脸”有什么用?
辛芷蕾,要不起。
要脸
现在,辛芷蕾终于红了。
捧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杯后,辛芷蕾最新的工作安排,不止有“Vogue单封”的实现,连同五大刊的封面邀约也已排到明年,刷新内娱最快满贯记录。
香奈儿官方IG一晚连发5条快拍,深度捆绑辛芷蕾获奖与品牌红毯造型,被网友视为85花格局洗牌的信号。
她的那些关于“想红”毫不掩饰的言论,又再一次被翻出来,而这一次,笑话成了真话。
国内的女演员中,辛芷蕾或许是公开表露野心最多的一个。
她曾多次提到过自己野心的开端:“好像从小就没有人把东西送到我手里,所以我想要什么,就必须去主动争取。”
在早期最为出圈的综艺《演员的诞生》中,与舒畅对戏落败的她,在后采里直接说:“我没有预设过自己会输,我不觉得她有特别好。”
那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拼,对方没有特别好,正是因为辛芷蕾深知自己也不差。
因这句“拽姐语录”,她也被网友称为“将野心和欲望写在脸上”。
在《时尚芭莎》采访里,她说,“想红是因为红了的选择权更多,我想要更多更好的角色,所以要红”。
辛芷蕾从不耻于袒露欲望:“我认为欲望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也可以被写作理想。”
这句话的背后,藏着一个在鹤岗餐馆打工的拮据女孩,一路走来的真实历程。
或许“不要脸”本来就是一种误读,是对一位女性积极争取、正当努力的污名化。
拼尽全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怎么就成不要脸了?
辛芷蕾用张牙舞爪,打破对女性苛责的枷锁:女人可以云淡风轻地撷取,也可以大张旗鼓地斩获,女性可以用各种合理的方式,赢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同样,当一名女性登顶世界级领奖台,把话筒握在手中,她就没办法只为自己讲话,而是想为更多女性发声。
时至今日,辛芷蕾还记得飞到香港见王家卫的那一天。
她走进泽东影业,看到墙上贴满《花样年华》《2046》等电影海报,暗下决心:希望有一天,她也能出现在王家卫的海报里,“那会是一辈子都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彼时辛芷蕾还没有意识到,她人生最高光的作品,不是一部戏,不是一个奖,而是她自己,是一名女性在想要的时候,将想赢欲望正视为动力,并拼尽全力。
辛芷蕾的脸,不是要来的,是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