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一句“若祖国统一战争枪声打响,我个人至少捐五千万”,大象新闻隔空急红了眼!

9月3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组织员工观看九三阅兵后,激动表示:“若祖国统一战争枪声打响,捐5000万,公司整体捐1个亿!我公司账上永远备着这笔钱。”

500

该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后,引发争议。

话音刚落,大象新闻立马跳出来,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批判文章,十四段,拐弯抹角,一顿输出。结果呢?把自己架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

这篇文章的逻辑是啥?大概意思就是:张雪峰喊打仗,是“鼓吹战争”,这不对;张雪峰捐五千万,是“不理性”;张雪峰爱国激情,是“有害无益”。最后还顺手把张雪峰十多年前提到日本的一段话挖出来,硬拼到这次讨论里,强行类比到“侵占别国土地”。

500

问题是,朋友们,逻辑能不能严谨一点?

张雪峰说日本的那几句话,十多年了啊!这十多年里,大象新闻怎么没急?前两年没急,去年没急,今年九三阅兵的时候也没急,怎么偏偏等到人家一句“捐五千万”才急?这就耐人寻味了。你要说这是“原则立场”,那请问原则去哪儿度假了十多年?是不是刚好这次,才突然回国上班?

最离谱的就是倒数第四段。为了撑篇幅,非得搞个“历史拼盘”,结果整个文章就像是一盘大醋里硬塞了个饺子。那几句关于日本的老话,被硬生生拉进来,用来映射到台独问题,说什么“不能侵占别国土地”。

我想问一句:谁跟你说“反台独”是“侵占别国土地”?从国际法到历史事实,中国对台湾的主权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侵占”说法。这是赤裸裸偷换概念。用一段十几年前的旧话,去遮掩当下论证上的漏洞,这手法也太拙劣了。

500爱国不许?激情有错?

张雪峰一句“捐五千万”,就被扣上了“鼓吹战争”的帽子。那问题来了,捐钱给国家,难道不是个人自由?表达爱国情绪,难道不是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怎么到了大象新闻这里,就成了“危险言论”了?

再说了,大象新闻是不是太小看国人了?大家听到张雪峰说这句话,更多是被那股真诚劲儿打动,而不是有人真的以为“马上开打”。一个讲师、网红,抛出点情绪化表达,本质上是调动共鸣,结果你非要把它当政策文件来批。那这不是自降智商吗?

急什么?你到底急什么?

更有意思的,是大象新闻这股子“急劲儿”。十多年前的老话不急,前几年也不急,今年别的爱国话题也不急,就偏偏等到张雪峰说“捐五千万”才急。你急啥?

有人说,这是不是触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毕竟,五千万不是个小数目。张雪峰敢说,说明他有实力也有胆量。反倒衬托出某些天天喊口号的人,只会动嘴皮子,真要掏钱掏力的时候,立马装聋作哑。于是乎,这下子有人坐不住了。

谁在鼓吹?谁在自嗨?

大象新闻指责张雪峰“鼓吹战争”,可实际上,真正把“战争”挂嘴边、拿放大镜盯着解读的,不就是大象新闻自己吗?张雪峰说的是“反台独”,这是立场问题,本来就没有模糊空间。结果被大象新闻生生拧成了“鼓吹战争”。这不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自嗨式论证?

大象新闻的“勇气”

当然,也得夸一句,大象新闻这次真有“勇气”。敢在这样一个全民高度一致的共识问题上,跳出来唱反调,去给别人泼冷水,顺带还挖十多年前的陈年旧账,这胆子确实大。要知道,舆论场可不是你们自留地,公然挑战社会共识,还想轻轻松松混过去?不现实。

更关键的是,这种“批判”,既没有逻辑自洽,又没有历史支撑,只剩下无端指责和文字游戏。结果就是——说服不了人,反而让大家更同情张雪峰。

别把读者当傻子

最后想说,大象新闻,你们写稿子之前,真得掂量掂量。现在的网友,不是二十年前的受众。逻辑一拐弯,情绪一失控,立马就能被人戳穿。你们把“反台独”抹黑成“侵占别国土地”,把“捐款”抹黑成“鼓吹战争”,这样的硬拗,谁看了不会笑?

媒体的责任,是去传递常识,去巩固共识,而不是为了蹭热度、刷存在感,就对一个公众人物的爱国表态上纲上线。更不是把十多年前的碎片化言论拎出来东拼西凑,搞成一盘四不像的批判菜。

张雪峰一句“捐五千万”,顶多算是情绪化的爱国表达,本质无害。大象新闻却偏偏要把它拔高到“战争动员”的高度,还要扯到“侵占别国土地”,这逻辑,真是比麻花还拧巴。

说白了,这不是在“批判张雪峰”,这是在自曝短板。你们越这样操作,越显得底气不足,越显得可笑。

别忘了,历史和现实早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让国家强大的,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的团结与共识。张雪峰的五千万,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表达了一个态度。你们的大长篇呢?除了自嗨,什么也没留下。

9月5日,张雪峰回应称:“怕就不会说,说了就一定会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