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王氏家族的“第四次闯关”上市,换港股就不用解决老问题?
家族企业最大的隐忧之一就是“传承”,八马也不例外。招股书里只提了王氏家族6个核心成员的持股比例,没提“谁是接班人”。王文彬、王文礼兄弟要是哪天他们退休,谁来接掌公司?是儿子还是弟弟?家族内部会不会因为“争权”而内斗?
作者:李淼淼
编辑:贾 明
要说茶圈里最执着于“上市梦”的家族企业,八马茶业称第二,估计没几家敢称第一。
从2015年第一次递交A股招股书算起,这已经是王氏家族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前三次在A股栽了跟头,如今转头奔港股,搞得好像“换个赛场就能拿冠军”似的。
▲八马茶叶招股书
港交所8月28日披露,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此前,八马茶业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或很快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
▲八马茶叶招股书
《号外工作室》在八马茶叶招股书内容获悉,此次招股书中,针对股权集中的“家族病”,加盟模式的“毒瘤”,合规漏洞的“尾巴”,仍然是种种问题。这哪是“闯关”,更像“带着一堆老问题找新地方躲债”。王氏家族的股权怎么分?前三次A股为啥失败?这次港股能成吗?那些藏在招股书里的隐忧?
▲八马茶叶招股书
01
先算笔账:
王氏家族的“股权江山”,55.9%投票权攥在6个人手里
先看“股权说话权”,毕竟钱和权攥在谁手里,决定了公司到底是“为全体股东赚钱”还是“为家族谋利”。八马茶业在招股书里明明白白写着: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王文彬、王文礼、陈雅静、吴小宁、王文超、王小萍这6个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能在股东大会上直接掌控55.90%的投票权。
▲八马茶叶招股书
仔细拆解这6个人的关系和持股比例,就知道这公司有多“家族化”:
王文彬:直接持股25.38%,是公司最大股东,按招股书里的说法,算是家族核心之一;
王文礼:直接持股20.38%,和王文彬是兄弟(行业里都知道,八马是王氏兄弟一起搞起来的),手里的投票权仅次于哥哥;
吴小宁:持股5.24%,是王文礼的妻子;
陈雅静:持股1.95%,是王文彬的妻子;
王文超:持股2.3%,又是王氏兄弟中的一员(大概率是弟弟);
王小萍:持股0.66%,是王氏三兄弟的妹妹。
简单说:这6个人要么是亲兄弟、亲兄妹,要么是夫妻,妥妥的“家族利益共同体”。55.9%的投票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任何重大决策——比如投多少钱扩产能、开多少家门店、甚至要不要分红,只要这6个人拍板,其他股东哪怕加起来持股44%,也只能干看着。
此外,招股书还透露,这次港股上市后,假设超额配售权不用,这6个人的持股比例会降到“[编纂]%”(没披露具体数,但肯定还是绝对控股)。这种股权结构,在港股市场里就是“明牌的风险”,外资投资者最怕的就是“家族一言堂”,决策不透明、关联交易藏猫腻、小股东利益被牺牲。你想啊,要是王氏家族某天想把公司的钱拿去给自家其他生意填窟窿,或者给家族成员发远超市场水平的薪水,普通股东能拦得住吗?招股书里没说有没有“保护小股东”的条款,但从55.9%的控股权来看,所谓的“制衡”基本就是个摆设。
02
前三次A股折戟:
不是运气差,是“家族病”撞上了A股的“审核红线”
八马茶业前三次冲A股,分别在2015年、2019年、2021年,每次都是“递交材料后没下文”,最后不了了之。招股书里没直接说失败原因,但结合A股的审核逻辑和八马招股书里暴露的问题,根本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它的“家族化毛病”刚好踩中了A股的“审核红线”。
第一次2015年,A股对家族企业的股权规范性要求已经很严了。八马当时大概率是没把“家族持股”的关系说清楚,比如王氏兄弟的股权是不是代持?和其他家族成员的一致行动协议有没有漏洞?毕竟那时候八马的加盟模式刚起步,营收里家族关联交易可能不少(比如采购原材料是不是从家族亲戚的茶厂拿?)。A股审核比较在意“股权不透明”,尤其是家族企业,怕的就是“利益输送”。八马那时候没把这些捋干净,自然过不了。
第二次到了2019年,八马再冲A股,这时候“合规问题”开始暴露。招股书里后来披露:2022年到2025年6月,公司累计未足额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才0.7百万元,受影响员工200多人。但2019年的时候,门店扩张更快,加盟模式下员工流动性大,社保缴纳大概率更不规范。A股对“劳动合规”卡得极严,连员工社保都没缴足,监管部门肯定不放心。
还有租赁备案的问题:招股书里说,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23处租赁物业没完成备案,按规定每处可能罚1000到10000元。2019年的时候,八马的门店数已经超过2000家,没备案的租赁物业只会更多。这种“小而多”的合规漏洞,在A股审核里就是“扣分项”。
2021年第三次冲A股,八马已经是“高端茶销量第一”,但A股看的是“持续盈利能力”,不是“名头”。招股书里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0.63亿元,同比降了4.2%;净利润1.2亿元,同比降了17.8%。虽然2021年的数据没这么差,但大概率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苗头,高端茶市场虽然在涨,但八马的市占率才1.7%,行业太分散,它想再涨就得靠开更多加盟店,可加盟收入占比已经50%,审核机构可能会担心“加盟模式能不能持续?万一加盟商集体不进货,业绩不就崩了?”
▲深圳证券交易所
而且A股对“加盟占比高”的企业一直很谨慎,怕的是“虚假营收”(比如加盟商囤货冲业绩)。八马招股书里也承认,加盟商可能“超量采购”,导致库存积压。
03
选择港股:
不是“救命稻草”,是“换个地方暴露问题”
现在八马转头冲港股,很多人觉得“港股审核松,这次能成”。但此次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的老问题一个没解决,反而因为港股的“市场化属性”,这些问题会被放得更大。能不能成功先不说,就算侥幸上市,后续也是“麻烦一堆”。
港股确实比A股灵活,不用排队那么久,也不强制要求“连续盈利”,但它对“风险披露”的要求更严,你有什么问题,必须在招股书里写清楚,不然就是“信息披露违规”,后续会被监管追责。八马招股书里虽然列了一堆风险(加盟风险、合规风险、家族控制风险),但这不是“坦诚”,是“没办法”,港股要求必须披露。可问题是披露了不代表风险消失了。
比如合规问题:社保没缴足、租赁没备案,这些在港股眼里不是“小问题”,而是“内控不健全”的证明。外资机构看招股书,看到这些会想:“连基本的合规都做不好,以后会不会出更大的事?”一旦机构不认购,八马的发行价可能定得很低,甚至“发行失败”。
港股市场里有很多外资机构,这些机构最讨厌“家族一言堂”。比如巴菲特就说过:“我不会投资那些家族控制、小股东没话语权的公司。”八马55.9%的投票权攥在家族手里,关联交易的风险随时存在,虽然招股书里没披露具体的关联交易金额,但家族企业很容易出现“向关联方低价采购原材料、高价销售产品”的情况,把利润留在家族手里,损害其他股东利益。
外资机构可不是“好骗”的,它们会仔细查八马的供应商和客户里有没有“家族关联方”。要是发现有,大概率会放弃认购。就算上市了,后续只要爆出一点“关联交易”的风声,股价立马会跌,港股市场对“利益输送”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八马想在港股成功上市,得有机构愿意买它的股票,而机构买股票看的是“成长性”。但招股书里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收入、净利润双降,净利润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3.2%降到11.3%。而且高端茶市场虽然增速快(2024-2029年CAGR5.6%),但八马的市占率才1.7%,行业里有160多万家茶企,它想“吃掉”更多市场份额,就得靠砸钱开门店、做营销。
▲八马茶叶招股书
可招股书里说,募集资金要用来“扩建生产基地、开直营店、搞数字化”,这些都是“烧钱的事”,而且能不能回本还不一定。2025年上半年直营门店收入同比降了14.8%,说明直营扩张效果不好;加盟门店虽然多,但管理风险大。机构会想:“你砸钱扩产能、开门店,万一业绩没涨,不就是浪费钱吗?”要是机构觉得八马的成长性不行,给的估值就会很低,甚至可能“发行价低于净资产”,那王氏家族就算上市了,也融不到多少钱,等于“白忙活一场”。
04
“致命隐忧”:
家族企业的通病,八马全占了
王氏家族55.9%的投票权,意味着公司的决策基本是“王氏兄弟说了算”。招股书里没说董事会里有多少独立非执行董事,只提了3个独立非执董(王岳飞、童娜、招敏慧)。但独立非执董就算想提反对意见,也架不住家族股东的绝对控股,毕竟投票权摆在那儿。
这种决策模式最大的风险是“不专业”和“短视”。比如:要是王氏兄弟觉得“应该多开加盟店冲规模”,哪怕风控部门说“加盟管理不过来,会出问题”,最后还是会按兄弟俩的意思来;要是他们想“把钱投到家族其他生意上”,哪怕财务部门说“现金流会紧张”,也可能照投不误。之前A股很多家族企业就是因为“老板拍脑袋决策”,最后搞垮了公司,八马现在的决策机制,跟那些公司没本质区别。
八马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里,有49.1%来自加盟商,说白了就是“靠卖货给加盟商赚钱”。但招股书里也承认:加盟商可能“不遵守定价政策”(比如私自打35%以上的折扣)、“不按标准提供服务”,甚至“卖假货”。这些问题一旦发生,损害的是八马的品牌形象,但八马却“管不住”,毕竟加盟商太多,3341家门店,总部根本管不过来。
▲八马茶叶招股书
加盟商的采购量直接决定八马的业绩。要是经济不好,加盟商觉得“卖不动茶”,就会减少采购;要是有竞争对手给加盟商更好的条件(比如更低的供货价),加盟商可能会“叛变”。招股书里没披露“加盟商的续约率”,但从行业情况来看,茶叶加盟商的流动性本来就高。一旦有大量加盟商不续约或者减少采购,八马的收入立马会崩,这种“把命运绑在加盟商身上”的模式,就是个定时炸弹。
虽然八马在招股书里披露了社保和租赁备案的问题,还说“会整改”,但这些问题暴露的是“内控不健全”的本质。比如社保没缴足,说明公司对“员工权益”不重视;租赁没备案,说明行政部门的工作不到位。这些“小问题”积累多了,早晚会变成“大麻烦”。
举个例子:要是有员工因为“社保没缴足”去劳动部门投诉,或者有房东因为“租赁没备案”把八马告上法庭,这些事一旦被媒体曝光,不仅会罚款,还会损害品牌形象,消费者会觉得“连员工社保都不缴的公司,能做出好茶叶吗?”港股市场对“负面新闻”的反应很敏感,只要爆一次,股价可能就会跌很多,甚至引发“退市风险”。
家族企业最大的隐忧之一就是“传承”,八马也不例外。招股书里只提了王氏家族6个核心成员的持股比例,没提“谁是接班人”。王文彬、王文礼兄弟要是哪天他们退休,谁来接掌公司?是儿子还是弟弟?家族内部会不会因为“争权”而内斗?
这些问题虽然现在没暴露,但早晚会爆发。A股很多家族企业就是因为“传承问题”搞垮的,比如有的家族因为“选谁当接班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公司分成好几派,业绩一落千丈。八马现在不提前规划接班人,等问题爆发的时候,再想解决就晚了,港股市场可不会给“家族内斗”的公司留时间,一旦业绩下滑,机构会立马抛售股票。
说到底,八马茶业这次冲港股,不是“战略转型”,而是“前三次A股失败后,找个更容易的地方碰碰运气”。但它身上的“家族控制、加盟依赖、合规漏洞、传承隐忧”这些老问题,一个都没解决,这些问题在A股是“审核红线”,在港股就是“估值杀手”和“退市风险”。
就算八马最后侥幸在港股上市,也不过是“延缓了问题的爆发”:王氏家族可能会套现一部分股票,但后续只要业绩一波动、合规出问题,股价就会跌;加盟商只要减少采购,业绩就会崩;家族内部只要出现“传承矛盾”,公司就会乱。
王氏家族想靠“换赛道”实现上市梦,恐怕没那么容易,毕竟资本市场只认“价值”,不认“情怀”,更不认“家族面子”。
头图来源|八马茶业
版权声明:号外工作室及号外商业发布的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作品、图文结合内容、数据图表分析、观点评论、访谈整理等,以下统称“文章”),其著作权(含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全部权利)均归我方或文章原作者(若为我方转载且已获授权的第三方作者)单独所有。未经我方书面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复制、转载、摘编、截图、翻译、改编、汇编、二次创作、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使用号外工作室及号外商业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