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集合店4种策略:专业服务、空间美学、免打扰自由、国货性价比

500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用户研究工具

走进一家美妆店,你的感觉是被精心设计过的。今天,我们就用数据说话,揭开四家当红美妆店——妍丽、话梅、调色师和WOW COLOUR——让你掏钱的秘密。

欢迎光临,请选择你的战场

我们采集并分析了数万份消费者样本,发现这四家店根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竞争,它们各自开辟了完全不同的战场。

500

注:调色师的“平价/学生党”定位,系通过其核心客群(65%为Z世代)、定价策略(45%的用户提及“百元内”价格)及产品组合(64%为平价国货/日韩品牌)交叉验证得出。

关键发现:

1.市场早已分化:妍丽是30+精英(11%)的“科学会客厅”,话梅是一线城市潮人(6%)的“艺术展”,而调色师和WOW COLOUR则是00后(超50%)的“Z世代游乐园”。

2.妍丽主攻高端/高净值客群(7%),构筑利润护城河;调色师和WOW  Color则靠平价策略,把学生党的有限预算,玩成了无限的快乐。

3.品牌破解了用户的“秘密愿望”:妍丽的专业护理(70%)提供安心,话梅的潮流空间(26%)赋予身份,而调色师的少女心(51%)则满足了探索欲。

500

500

500

关键发现:

1.  进店目的天差地别:去妍丽是为解决功能性护肤任务(19%),像去“诊所”;而去话梅则是为了拍照打卡(16%),如同逛“派对”。

2.  门店已成“内容工厂”:拍照打卡是话梅(16%)的核心场景,证明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出片”的店,正在失去生存资格。

3.  “打折”的艺术各有不同:妍丽的促销是伴随节日礼赠(15%)的仪式感话梅(23%)是寻找大牌小样寻宝的快感调色师则是给年轻人的“无限试错券”

500

关键发现:

1.品牌故事的主角不同:妍丽的主角是“产品”(科技创新24%),门店是舞台;话梅的主角是“空间”(工业风17%),产品是展品。

2.服务模式出现终极对决:妍丽售卖“专业”(专业咨询5%),而调色师则售卖“自由”(无导购压力13%),后者已成为一种新型奢侈品。

3.货架就是品牌的“人设”:妍丽的高端院线品牌(4%)是“专家”;话梅的大牌小样(18%)是“买手”;调色师的国货平价彩妆(64%)则是“Z世代第一站”。

500

关键发现:

1.品牌的最终承诺:妍丽用专业服务(41%)换来“安心”(健康安全感44%);话梅用探索换来“狂欢”(愉悦体验50%)

2.调色师和WOW COLOUR最大的价值是“无限试用的权利”,近一半用户(48%和44%)为此而来,在这里“试”比“买”更重要。

3.你到底在为什么买单?话梅卖的是“过程的精彩”(愉悦体验50%);妍丽卖的是“结果的保证”(专业服务41%对健康安全感44%)。

500

500

买的不是口红,是希望成为的人

为什么玩法天差地别却都能成功?因为:现代人购物,本质是“自我策展”

你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人设投票。妍丽卖的是“对自己负责”的宣言,话梅卖的是“品味独特”的社交货币,调色师卖的是“青春无限”的入场券。化妆品只是你成为“理想自我”的魔法棒。

新视角与可能性

既然玩的都是一场关于“我是谁”的游戏,那能不能玩得更高级一点?

品牌视角:如果门店不是“收割机”,而是让顾客主演的“社区剧场”呢?

消费者视角:如果你的分享不是吐槽,而是能共创产品的“创意简报”呢?

500

500

别卖货了,开始卖“体验”吧

那么,具体怎么做?

给品牌的建议:

a) 打造“主题式试用岛台”:别让试用区变成杂乱的调色盘。每周设立一个主题“试用岛”,比如“本周决战黑眼圈”,把5个品牌的明星遮瑕产品、搭配的定妆粉和专业刷具放在一起,配上教程二维码。把“随便试试”变成有引导、有学习、有比较的“专业测评”,让试用产生内容价值

b) 把门店做成“动态剧集”:别让你的店一年到头一个样。按季度更新主题,春天叫“敏肌自救指南”,夏天叫“音乐节闪片攻略”。不仅灯光音乐改变,还要推出限时服务,比如在“音乐节”主题月,提供15分钟的免费“闪片妆”教学。把一次性打卡,变成“追剧式”的定期回访。

给消费者的“通关秘籍”:

学会“有效许愿”:想让品牌给你想要的东西,要说得像个产品经理:“你们家工业风很酷,但顶光太死亡了,试什么色号都像中毒。如果镜子旁边加个柔光灯,我的购买转化率能提升50%”。

结语

从妍丽的专业、话梅的美学,到调色师的自由,消费者购买的早已不是化妆品本身,而是一张通往“理想自我”的入场券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