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大健康上半年未决法律纠纷118起,涉案金额高达2.33亿元

500

美年大健康C端业务失速、涉诉频发的背后,是企业长期“重规模轻质量”的战略迷失。

作者:李淼淼

编辑:贾 明

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进一步回应“体检十年正常却突然被确诊肾癌”的事件。会后,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的“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观点在会后引起广泛传播和讨论。

“大家去医院看个病,你要诊断某个病,你们问问自己大约要花多少钱?当你指望说几百块钱的一个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疾病要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张黎刚认为,公众对体检有很多误解,希望这次事件以后,医疗界能够明确定义体检与看病的边界。在上述澄清声明中,爱康国宾强调,爱康集团从来并且今后也绝对不会因为体检套餐的金额不高,而松懈服务的专业性。

就上述内容,爱康集团在7月30日晚间发布澄清声明称,内容系被恶意进行断章取义、歪曲原意,完全剥离了发言上下文,扭曲了发言本意,向公众传递了对体检价值的否定,明显违背客观全面原则,已构成对爱康集团名誉权的严重侵害。

500

▲2025年美年大健康半年报

然而,作为国内健康体检行业的“龙头企业”,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本应展现出行业领军者的稳健与创新,但财报数据却暴露了其在C端客户运营上的严重缺位,更叠加2.33亿元的高额涉诉金额,暴露出企业在服务质量、客户权益保障上的诸多硬伤。

500

▲2025年美年大健康半年报

01

C端业务沦为“边缘配角”:

占比不足四成,增长乏力难破局

健康体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客户价值深耕”,尤其是C端(个人客户)作为健康消费升级的核心载体,更是企业长期增长的关键引擎。但从美年大健康2025年半年报数据来看,C端业务不仅未获重视,反而呈现“边缘化”态势,成为企业营收增长的“拖后腿”项。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67%和33%。这意味着,美年大健康近七成收入依赖企业团检客户,C端个人客户贡献不足四成。对比行业内注重C端运营的企业,分民营体检机构个检占比已突破50%,美年大健康的C端占比不仅显著落后,更未呈现改善趋势。

这种“重团检轻个检”的结构,本质上是企业对C端客户的漠视:团检客户虽能带来短期规模化收入,但受宏观经济波动、企业预算调整影响极大,而C端客户的稳定性、复购率和客单价提升空间,才是抵御行业周期的“压舱石”。

2025年上半年,受“部分企业预算后置、到检后置”影响,美年大健康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8%,从42.05亿元降至41.09亿元。这一数据直接印证了过度依赖团检的风险——若企业早年间重视C端客户培育,通过个检业务对冲团检波动,营收下滑的幅度本可大幅收窄。但现实是,C端业务的“弱势”让企业在外部冲击面前毫无缓冲余地,暴露了其客户结构规划的短视。

财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体检客单价为656元,但未明确区分团检与个检客单价。结合行业规律,团检客单价通常低于个检。这意味着,美年大健康在C端产品上既未推出高附加值的创新服务,也未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付费意愿,完全错失了“健康消费升级”的红利。

财报称“结合AI技术手段取得的收入为1.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36%”,但该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仅3.4%,且未明确其中C端客户的贡献占比。所谓的“肺结宁”“脑睿佳”“AI-MDT报告”等产品,更多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既无C端销量数据,也无客户反馈信息,本质上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并未真正解决C端客户对个性化、精准化体检的核心需求。

面对C端业务的疲软,美年大健康在财报中提出“持续推动团检向个检的转化与裂变”,但这一战略缺乏任何数据支撑,沦为“口号式营销”。财报既未披露“团转个”的转化率,也未说明通过团检客户裂变的新个检客户数量,更未提及针对“团转个”客户的专属服务体系,诸如团检报告解读后的个性化加项、家庭体检套餐优惠、长期健康管理跟踪等。

从现金流数据来看,C端客户的预付费意愿同样低迷。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同负债(主要为预收体检款项)为13.75亿元,较上年度末的15.99亿元下降14.04%。合同负债的下滑,侧面反映出个人客户预缴体检费用的意愿降低,进一步印证了C端客户对美年大健康服务的信任度不足。这种“信任缺失”,正是长期不重视C端体验、缺乏客户粘性运营的直接后果。

500

▲2025年美年大健康半年报

02

涉诉金额高达2.33亿:

118起纠纷暴露出服务硬伤,C端权益遭漠视

如果说C端业务的疲软是“发展问题”,那么2.33亿元的高额涉诉金额,则是美年大健康在服务质量、客户权益保障上的“底线问题”。

财报“第五节重要事项”明确披露,“他人起诉公司子公司:合同纠纷等,涉案金额23336.65万元,共118个案件”,且已计提895万元预计负债。或是上百个客户的权益受损,更是美年大健康服务体系漏洞的集中爆发。

财报将涉诉原因笼统归为“合同纠纷”,但118起案件的数量规模,绝非“个别客户误解”或“偶发服务失误”所能解释,而是企业服务标准化体系缺失的必然结果。

尽管财报声称“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但这种“轻描淡写”恰恰反映出企业对客户权益的漠视。对单个客户而言,一场体检纠纷可能关乎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对企业而言,118起案件的背后是上百个“负面口碑”,这些负面信息通过社交媒体、熟人推荐等渠道扩散,将直接削弱C端客户的选择意愿。毕竟,没有哪个个人客户愿意选择一家“纠纷缠身”的体检机构。

财报显示,针对2.33亿元的涉诉金额,公司仅计提895万元预计负债,计提比例不足4%。这一极低的计提比例,既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也暴露了企业对涉诉风险的低估。按照体检行业纠纷的平均赔偿金额推算,若118起案件中有50%需要赔偿,平均每起案件赔偿10万元,总赔偿金额也将达590万元。

财报未披露这118起案件的具体类型分布,到底有多少涉及C端个人客户?有多少是因服务质量引发的核心纠纷?有多少案件已进入执行阶段?这种“模糊化披露”,本质上是企业试图掩盖涉诉问题的严重性,逃避市场监督。对C端客户而言,企业对纠纷的“敷衍态度”,意味着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03

不重视C端的连锁反应:

抗风险弱、现金流紧、口碑崩,龙头地位岌岌可危

美年大健康对C端客户的漠视,并非孤立问题,而是引发了“抗风险能力下降、现金流紧张、品牌口碑崩塌”的连锁反应,其行业龙头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美年大健康营业收入41.09亿元同比降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363086.13元同比降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8330324.71元同比降6.15%。营收利润双降的背后,是C端业务未能承担起“增长引擎”的角色。当团检客户因宏观环境缩减预算时,缺乏C端客户的补充,企业只能被动承受营收下滑的冲击。

对比行业数据,智研咨询预计2025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将达3900亿元,2023-2028年健康管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2.5%。在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美年大健康却呈现“逆增长”态势,足以说明其不重视C端的战略已与行业趋势严重脱节,抗风险能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健康体检行业的“预收款”模式,本应带来稳定的正向现金流,但美年大健康却陷入“现金流失血”困境。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2236256.65元,虽较上年同期改善28.73%,但仍处于大额净流出状态。现金流紧张的核心原因之一,便是C端个人客户预收款不足,合同负债13.75亿元同比下降14.04%,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流动性压力。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仅2095342991.94元,其中受限资金27837330.30元,实际可动用资金不足20.7亿元;而短期借款达2842312764.81元,货币资金对短期借款的覆盖比例仅73.7%。这种“现金流紧、偿债压力大”的局面,若不能通过C端业务提升预收款规模,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对健康体检行业而言,“口碑”是比规模更重要的资产,而C端客户的口碑传播更是品牌建设的核心。美年大健康2.33亿元涉诉金额、118起纠纷,以及C端业务的疲软,正在不断消耗其积累多年的品牌信任。从消费者反馈来看,网络上关于美年大健康“体检报告不准”“服务态度差”“强制加项”的投诉屡见不鲜,而财报中既未提及针对这些负面反馈的整改措施,也未披露客户满意度(NPS值)的具体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企业对品牌口碑的忽视。

当行业竞争对手纷纷通过“ C端个性化服务+检后健康管理”提升客户粘性时,美年大健康却仍在“团检舒适区”内徘徊,任由C端口碑持续崩塌。长此以往,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将被逐渐侵蚀,最终失去健康消费升级的核心市场。

美年大健康不重视C端、涉诉频发的背后,是企业长期“重规模轻质量”的战略迷失,对C端客户的价值认知存在严重错位。

从财报数据来看,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分院总数达566家,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控股体检分院304家,在“覆盖城市、分院数量”上稳居行业第一。但这种“规模扩张”并未带来相应的“质量提升”。反而因分院数量过多、管理半径过大,导致服务标准化难以落地,进而引发大量合同纠纷。财报中虽提及“520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标准”“AI质控系统”,但这些措施未能有效遏制涉诉案件的发生,本质上是“重形式轻实效”的质量管理。

更关键的是,美年大健康未能认识到C端客户的“长期价值”。C端客户不仅是短期收入的来源,更是企业健康数据积累、产品创新迭代、品牌口碑传播的核心载体——通过C端客户的体检数据,企业可优化疾病筛查模型;通过C端客户的反馈,可迭代体检产品;通过C端客户的信任,可实现“体检+健康管理+保险”的生态闭环。

但美年大健康却将C端视为“次要业务”,既未投入足够资源进行产品研发(研发投入53925244.74元仅占营收1.31%),也未建立专门的C端客户运营团队,最终导致C端业务停滞不前,涉诉问题频发。

在健康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漠视C端客户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抛弃;在客户权益意识觉醒的时代,服务漏洞频发、涉诉金额高企的企业终将失去信任。作为行业龙头,美年大健康若想扭转颓势,必须进行“刮骨疗毒”式的变革:

若美年大健康仍固守“重团检轻个检、重规模轻质量”的旧路,不仅难以抓住健康管理市场3万亿元的蓝海机遇,更可能在行业竞争中逐渐失去龙头地位,最终被时代淘汰。毕竟,健康体检的核心是“守护客户健康”,而不是“追求短期规模”。

头图来源|美年大健康

版权声明:号外工作室及号外商业发布的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作品、图文结合内容、数据图表分析、观点评论、访谈整理等,以下统称“文章”),其著作权(含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全部权利)均归我方或文章原作者(若为我方转载且已获授权的第三方作者)单独所有。未经我方书面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复制、转载、摘编、截图、翻译、改编、汇编、二次创作、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使用号外工作室及号外商业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站务

全部专栏